贫困职工
贫困职工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农业经济、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7篇、专利文献201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兵团工运、中国工人、中国工运等;
贫困职工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凌生林、何奇标、姚晓敏等。
贫困职工
-研究学者
- 凌生林
- 何奇标
- 姚晓敏
- 本刊编辑部
- 刘帅
- 姜红
- 张建国
- 昝金华
- 李国立
- 李惠
- 李敬全
- 杨月英
- 王军
- 王惠萍
- 王进民
- 薛爱玲
- 贺啸威
- 路轲瑜
- 陶德和
- 鲍飞
- 万孝辉
- 万辉
- 于小伟
- 付丽萍
- 付翠芳
- 代尚艳
- 任海涛
- 任登举
- 任菊香
- 何亮舟
- 何学琴
- 余海花
- 余长青
- 侯义强
- 克玉
- 兰如东
- 冬不拉
- 冲锋
- 冷克修
- 刘凤霞
- 刘国福
- 刘庆邦
- 刘志刚
- 刘忠胜
- 刘慧奎
- 刘春阳
- 刘朝晖
- 刘桂玲
- 刘水
- 刘炼勇
-
-
戚思权
-
-
摘要:
两节来临,又到了“送温暖”高峰期。以往,有的单位给贫困职工送温暖,还专门召开“两节救助慰问大会”,那种“困难职工登台、干部发救济款、电视出画面、报纸登照片”的做法,笔者认为,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也不够尊重受助人的意愿,更不利于保护其隐私。身处困境的人感恩于别人帮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怕丧失自尊,怕被别人瞧不起。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的自尊心可能更强,更敏感,更易受伤。事实上,近年来,因注重造势,过于张扬,一些扶贫举措“吃力不讨好”。有一些贫困户和贫困大学生怕上镜头,最终放弃领救助款。救助者应真心地关怀被救助者及其家人的切身感受,呵护他们易受伤害的自尊。
-
-
-
-
摘要:
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帮助商会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温暖,1月26日,赣州市赣商联合会党支部联合赣州市慈善总会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一线困难职工活动。期间,商会党支部先后走访多家会员企业,详细了解其中二十余名困难党员和困难职工的家庭贫困情况、近期生活、身体等状况,关心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向他们发放了慰问金和慰问物资,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党组织的关怀,社会的温暖。
-
-
单荣芳
-
-
摘要:
郑天才,男,汉族,生于1973年9月12日,高中文化程度,是七师一二九团二连的一名职工。近年来,郑天才凭借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发展观,在自主创业、带动贫困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郑天才于2000年从甘肃来到新疆,分文没有,靠打工为生,家境贫寒。2002年,他与当地的回族职工子女马红喜结良缘,组成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但生活仍然过得很艰苦。面对贫困的家庭,踌躇满志的他没有退缩,决定迎难而上,凭着自己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定能蹚出一条创业路,摆脱贫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夏天他帮助妻子马红种棉花地,冬闲冒着严寒在离家60公里以外的独山子边打工边考察市场商机。
-
-
-
-
摘要:
1月29日,亚澳公司党支部书记史炳理、销售分公司总经理王永浪、公司工会主席徐新民等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了亚澳公司贫困职工及退休老干部,并送去了节日的问候与祝福。每到一户,慰问人员都热情地与职工唠家常,详细了解其身体、工作和生活状况,认真听取困难诉求,鼓励职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并为他们送上了米、面、油等慰问品及慰问金。
-
-
胡俊建;
石艳艳
-
-
摘要:
3月5日,二师三十三团一连贫困职工李远力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去冬今春以来,该团工会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农户种植温棚香菇,加快了贫困职工脱贫步伐。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河南伏牛山百菌园食用菌生产线引入团场落户,同时制定了"一棚覆盖,全面脱贫"的规划。
-
-
晋玉琼
-
-
摘要: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一师库车青松公司开展了春节前慰问贫困户活动。近年来,该公司工会认真贯彻落实扶贫攻坚行动的要求,帮助少数民族贫困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改善贫困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扶贫脱困精准到户。在慰问活动中,受慰问少数民族职工纷纷表示,感谢党和公司工会的关心帮助,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他们将努力工作,克服困难。
-
-
蒋林
-
-
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了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的脱贫攻坚工作,运用到具体的企业工会帮扶与脱贫工作中来,探索研究相关机制,提出了目前的问题,找到了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工会是相关工作的主体,并提出依托已有平台来发展以便于解决现有问题的对策路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