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控系统
设备监控系统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81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066584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现代物业、科技资讯、工程质量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6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换届大会暨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会等;设备监控系统的相关文献由1984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伟、伍小图等。
设备监控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66584篇
占比:100.00%
总计:6066703篇
设备监控系统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伟
- 伍小图
- 刘李成
- 原辉
- 吴晓松
- 孙大千
- 李玉健
- 林巍
- 王伟
- 王强
- 范进泉
- 黎雄铭
- 何元武
- 刘恒辉
- 吴争
- 吴波
- 唐云
- 姜永东
- 孙文传
- 张凯
- 张勇
- 张婧
- 张振达
- 张晓兰
- 张江飞
- 张焕水
- 徐强
- 敖治平
- 李朝顺
- 李涌泉
- 李鑫
- 杜晓通
- 杨传凯
- 杨波
- 林晨
- 温川平
- 王军
- 王卫华
- 王庆义
- 王毓祺
- 王治宇
- 王海涛
- 王磊
- 秦华
- 罗勇
- 肖俊辉
- 胡顺斌
- 苏啸天
- 蒲天波
-
-
徐海龙;
晏锋;
王小松;
侯镭;
高宇;
王林;
罗本壁;
王鹏;
张玉军;
任重;
无
-
-
摘要:
获奖情况:2022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成果研究背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在此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特高压变电站缺乏有效的用于指导安装的智能化平台,而且由于主设备与各类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独立信息上送不完整,特高压变电站运维人员对管辖设备缺乏有效监控手段.
-
-
-
-
摘要:
2022-10-30,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110 kV博陵变电站信息接入衡水供电公司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以下简称集控系统),标志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批49套集控系统信息接入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集控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集控系统是参考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顶层设计要求,结合集控站业务需求开发的变电设备主人专用设备监控系统。首批集控系统实现了主辅设备一体化监控、自动验收、智能研判等30余项功能,新增站内交直流、消防等5类设备监视信息,扩展软压板、辅助设备等远方操作功能,变电运维监控人员对现场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首批49套集控系统建设涉及国网江苏、浙江、山东电力等20余家省区市公司,接入35 kV及以上变电站3216座、主辅设备信息775万余条,监控信息比原监控系统增加170万余条,监控强度提升28%,设备管理细度和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
-
马见功;
郑然;
白海燕
-
-
摘要:
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的数据采集与交互一般通过接口实现,接口是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以第三方网关Anybus 7006作为AB PLC的ControlNet总线的节点,以及作为现场RS485通信设备的主站,依据Anybus 7006网关通信参数设置、数据映射、数据交换等原理,提出一种Anybus 7006网关参数配置方法,较好地实现了BAS系统所管辖的设备状态的监控,该网关参数配置方法具有较好的移植性及高可靠性,同类设备直接导入CFG文件,通信点表发生改变时对参数设置做相应简易修改即可.经过工程现场实际应用的验证,该网关参数配置方法安全可靠有效、软件运行稳定.该参数配置方法及思路可供其他工控行业借鉴,用于解决现场多种现场总线共存的问题,实现不同现场总线的无缝连接.
-
-
孙滨;
王浩
-
-
摘要:
电力线通信技术是一种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技术,该技术能够促进电网自动化调度,实现市场化的网络运营。在设备监控系统中,应用该技术能够为监控的稳定性提供保障。结合电力线通信技术分析了设备监控进一步研发的重要性,总结了电力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监控系统研究分析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
-
-
郭凯;
张连升;
赵兴鹏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轨道运行的要求,因此将信息技术进行结合,有效的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仿真系统.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仿真系统,可以更好地对系统进行控制,监控流程上最大程度的实现对环境与设备系统设备运行管理和控制的高度仿真度.
-
-
王永哲
-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密度也越来越高,其中轨道交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监控系统车站网络架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以太网和现场总线两种网络方案的对比,对国内主流的设备监控系统车站网络方案进行分析,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
-
唐文国;
王鹏翔;
包存文;
牛江中
-
-
摘要:
高海拔复杂艰险长大铁路隧道日常困难的运维条件和灾害情况下对灾害控制的紧迫性,客观上要求设置智能、集约、简统的信息化防灾疏散救援设备设施管控平台.在分析新型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设备设施监控系统架构、组成、功能、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依托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局中心平台新型监控系统的实施,总结在隧道端和局中心平台的实施关键技术,详细阐述接入条件、实施步骤,创新性提出铁路线路防灾监控系统与隧道防灾疏散救援监控系统的统筹实施方案,并分析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为高海拔线路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
赵妍
-
-
摘要:
对采煤设备监控模型做了分析,首先介绍了三层监控模型,然后对照该模型分析了现有采煤设备监控系统的层次架构及其缺陷,提出通过使用具有协议转换功能的Ethernet/IP智能网关,实现对现有采煤设备监控系统的改造升级,建立了"一网到底"的采煤设备监控系统模型.
-
-
-
何瑞锋;
刘燕萍
- 《2016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换届大会暨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珠海某商场项目为例,介绍该项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建设特点,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在商场类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点表的编制,以项目需求为准则,编制监控及配置点表,点表是指导系统设计、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的重要依据;界面的协调,涉及到各类继电器、传感器、电动阀门的安装界面问题,需要与其它工种密切协调、配合,完成安装工作的解决方案。
-
-
倪燕欣
- 《2013北京经济论坛》
| 2013年
-
摘要:
随着建筑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目前建筑节能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凸显出来,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利用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建筑节能监测的基本功能,利用设备优化控制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利用设备监控系统搭建建筑节能管理平台,完成建筑能耗定量分析,挖掘建筑节能潜力,从而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
-
-
-
-
PAN Feng;
潘峰;
WEI Xing;
魏星
- 《2015年(第二届)全国电网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强化变电站直流接地极管理,提升专业化水平,必须加强接地极设备监控.技术措施包括:极址设备安全防护,监测井、渗水井安全防护,运行安时数实时跟踪,设备红外在线测温,入地电流监测,跨步电压实时监控,监测井水位和水温实时监控,极址土壤温湿度实时监控等.从极址供电,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影响,极址站用变选型,监控数据采集,监控数据传输等方面提出了接地极设备监控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
-
PAN Feng;
潘峰;
WEI Xing;
魏星
- 《2015年(第二届)全国电网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强化变电站直流接地极管理,提升专业化水平,必须加强接地极设备监控.技术措施包括:极址设备安全防护,监测井、渗水井安全防护,运行安时数实时跟踪,设备红外在线测温,入地电流监测,跨步电压实时监控,监测井水位和水温实时监控,极址土壤温湿度实时监控等.从极址供电,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影响,极址站用变选型,监控数据采集,监控数据传输等方面提出了接地极设备监控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
-
PAN Feng;
潘峰;
WEI Xing;
魏星
- 《2015年(第二届)全国电网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强化变电站直流接地极管理,提升专业化水平,必须加强接地极设备监控.技术措施包括:极址设备安全防护,监测井、渗水井安全防护,运行安时数实时跟踪,设备红外在线测温,入地电流监测,跨步电压实时监控,监测井水位和水温实时监控,极址土壤温湿度实时监控等.从极址供电,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影响,极址站用变选型,监控数据采集,监控数据传输等方面提出了接地极设备监控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
-
PAN Feng;
潘峰;
WEI Xing;
魏星
- 《2015年(第二届)全国电网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强化变电站直流接地极管理,提升专业化水平,必须加强接地极设备监控.技术措施包括:极址设备安全防护,监测井、渗水井安全防护,运行安时数实时跟踪,设备红外在线测温,入地电流监测,跨步电压实时监控,监测井水位和水温实时监控,极址土壤温湿度实时监控等.从极址供电,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影响,极址站用变选型,监控数据采集,监控数据传输等方面提出了接地极设备监控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
-
PAN Feng;
潘峰;
WEI Xing;
魏星
- 《2015年(第二届)全国电网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强化变电站直流接地极管理,提升专业化水平,必须加强接地极设备监控.技术措施包括:极址设备安全防护,监测井、渗水井安全防护,运行安时数实时跟踪,设备红外在线测温,入地电流监测,跨步电压实时监控,监测井水位和水温实时监控,极址土壤温湿度实时监控等.从极址供电,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影响,极址站用变选型,监控数据采集,监控数据传输等方面提出了接地极设备监控的设计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