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网膜疾病/诊断

视网膜疾病/诊断

视网膜疾病/诊断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特种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专利文献105348篇;相关期刊8种,包括国际眼科纵览、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等; 视网膜疾病/诊断的相关文献由34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培泉、魏文斌、张琦等。

视网膜疾病/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05348 占比:99.88%

总计:105473篇

视网膜疾病/诊断—发文趋势图

视网膜疾病/诊断

-研究学者

  • 赵培泉
  • 魏文斌
  • 张琦
  • 陈长征
  • 文峰
  • 许阿敏
  • 何璐
  • 刘晓玲
  • 刘杏
  • 姚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杨婷婷; 赵玥; 姚进
    • 摘要: 目的:观察旁中心凹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2/2022-02于我院经多模式影像检查确诊的PEVAC患者11例11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结果:眼底检查显示11眼中,6眼为单侧、孤立病灶且直径≥150μm,5眼为多个病灶(2~4个)且病灶直径<150μm;7眼伴视网膜水肿和/或硬性渗出。所有病灶FFA检查均显示为中心凹旁独立的类圆形高荧光病灶,晚期荧光增强无渗漏,伴水肿时晚期可见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漏。OCTA检查示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层可见中心凹旁小团状高反射呈动脉瘤样扩张,病灶周围毛细血管稀疏,对应B扫描断层图(B-scan)可见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4眼伴黄斑水肿者行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治疗,随访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PEVA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PEVAC对抗VEGF治疗应答不佳。
    • 何璐; 陈长征; 易佐慧子; 王晓玲; 许阿敏; 刘珏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MSI)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黄斑疾病患者69例85眼,其中男62例77眼,女7例8眼;平均年龄(48.0±11.2)岁.根据是否患CSC分为CSC组45例61眼和非CSC组24例24眼.采集所有患者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和MSI图像.以FFA作为金标准,计算MSI诊断CSC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I与FFA诊断CSC的一致性,评估MSI对CSC的诊断价值.结果 MSI诊断CSC的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91.7%;假阳性率为8.3%,假阴性率为11.5%,阳性预测值为96.4%,阴性预测值为75.9%,Kappa值为0.754.MSI与FF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0,P=0.180).在MSI各个波长图像上,620~ 850 nm波长图像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点效果更佳,呈高反射信号,590~810 nm波长图像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区边界清晰,660~850 nm波长图像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区外的RPE损害更清晰.结论 MSI与FFA诊断CSC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CSC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
    • 何璐; 陈长征; 易佐慧子; 王晓玲; 许阿敏; 刘珏君
    • 摘要: 目的 采用多波长炫彩成像技术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黄斑区进行扫描,观察其图像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急性CSC患者34例34眼.其中男21例21眼,女13例13眼;年龄26~61岁,平均(37.41±9.35)岁;发病时间5~45 d,平均(12.00±2.29)d.采集患眼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多波长炫彩成像、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分析同一患眼各眼底成像的特征,并比较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彩色眼底照相图像上渗漏点和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与FFA/ICGA和SD-O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关于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绿色反光区者33眼,占97.06%,表现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但边界不清者1眼,占2.94%;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弱反光区者17眼,占50%;在绿光反射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32眼,占94.11%;在红外光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者33眼,占97.06%.FFA荧光素渗漏点对应处SD-OCT检查显示,19眼表现为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PED),占55.88%,12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光带粗糙,占35.29%,3眼表现为较大PED,占8.82%.关于RPE渗漏部位,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神经上皮脱离区内的红色斑驳样改变者29眼,占85.29%;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强反光斑点者2眼,占5.88%;在绿光反射上表现为强反光斑点者5眼,占14.70%;在红外光反射图像上表现为弱反光区中夹杂强反光斑点者33眼,占97.06%.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用于发现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和渗漏点征象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彩色眼底照相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均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病灶的渗漏点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绿色反射图像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技术的多波长炫彩成像可作为急性CSC的辅助诊断手段.
    • 任玉玲; 黎铧; 陈晨; 张利伟
    •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特发性黄斑病变(AI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IM患者5例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4只眼,女性1例1只眼;均为单眼发病.平均年龄34.2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4~22 d.患眼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OCT、FAF、FFA检查.5只眼中,伴视盘血管炎1只眼,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明确诊断后未进行干预4只眼.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时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OCT检查.结果 患者均表现为单眼视力突然下降,伴视物变形或中心暗点.初诊时,BCVA分别为0.1、0.2、0.2、0.05、0.5;末次随访时,BCVA分别为0.8、0.6、0.5、0.5、1.0.眼底彩色照相,初诊时,所有患眼黄斑区均有不规则圆形黄白色病灶,其中伴小片状出血1只眼,黄斑区假性“积脓”样改变1只眼.初诊后2~3周,黄斑区黄白色病灶、出血基本吸收.FAF检查,病灶中心呈“伪足”样弱荧光,周边围绕强荧光.FFA检查,早期黄斑区不规则强荧光,晚期荧光素积存.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只眼,晚期视盘荧光着染.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其下腔隙可见局灶性强反射物质3只眼.初诊时,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RPE层顶端不规则强反射物质,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结构不清;随病程延长,视网膜外层结构恢复.结论 AIM以黄斑区视网膜外层炎症渗出性改变为主要特征;FFA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下盘状强荧光或多灶性弱荧光;OCT主要表现为神经上皮层脱离以及外层视网膜和RPE改变,结构可自行恢复.
    • 王霄娜; 彭晓燕
    • 摘要: OCT angiography (OCTA) is a fast,noninvasive and quantifiable new technique,which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long-term follow-up in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retinochoroidal degeneration,such as retinitis pigmentosa,Best 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adult onset foveomacular vitelliform dystrophy,doyne honeycomb retinal dystrophy,choroideremia and Stargardt disease.During the follow-up,clinicians can find the subtle signs that explain disease development from the blood flow imaging,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vascular density,timely detect and treat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and monitor the course of these diseas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reatments for these diseases,OCTA parameters can also be used as indicator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different therapeutic effects.In the future,mor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OCTA will b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ourse of hereditary retinochoroidal degeneration,and provide valuable basi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作为一种快速、无创、可量化的血管成像新技术,OCT血管成像(OCTA)尤其适合应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蜂巢状视网膜营养不良、无脉络膜症及Stargardt病等遗传性视网膜脉络膜变性疾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临床医生可以从血管成像中发现解释疾病发展的细微征象,对血流密度进行定量化描述,及时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并尽早治疗,对这些疾病的病因探索、病程监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该类疾病更多治疗方式的开展,OCTA相关参数还可以作为评判和比较不同治疗效果的指标.未来更多的OCTA量化指标将应用于评价遗传性视网膜脉络膜变性疾病的病程变化,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宝贵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