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文献在2015年到2023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工业经济、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732184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建设科技、建筑技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上海市制冷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2016全国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2017全国建筑热工与节能学术会议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文献由453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欣、刘涛、白恒宇等。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32184篇
占比:100.00%
总计:2732291篇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研究学者
- 倪欣
- 刘涛
- 白恒宇
- 邢超
- 刘哲
- 吴自敏
- 孙顺
- 滕寿君
- 王一
- 董俊龙
- 马洪军
- 万成龙
- 张福南
- 朱清宇
- 李丛笑
- 楚洪亮
- 王亚斯
- 王洪涛
- 赵及建
- 魏贺东
- 单波
- 孙峙峰
- 张伟
- 徐方广
- 李志新
- 李晓晨
- 李海波
- 董超
- 赵士永
- 路国忠
- 阎强
- 马海霞
- 于震
- 付雪松
- 何娟
- 侯入园
- 刘晓义
- 刘相涛
- 孙勇
- 孟辉江
- 季文杰
- 安昌候
- 宋丽伟
- 宋文寅
- 宋金涛
- 尹述伟
- 席嘉诚
- 康健
- 张佳阳
- 张利姣
-
-
-
-
摘要: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2022年全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全省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176万m^(2),城镇新建成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2%以上,城镇新开工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6%以上。据介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集建筑和节能技术为一体,能极大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大幅减少建筑主动向外的能源需求。
-
-
-
-
摘要: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2022年全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全省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176万m^(2),城镇新建成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2%以上,城镇新开工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6%以上。据介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集建筑和节能技术为一体,能极大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大幅减少建筑主动向外的能源需求。
-
-
刘月君;
周创辉;
高聪;
申玉然;
季凡杰
-
-
摘要: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已在我国多个城市得到应用,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被动式建筑能耗实时在线监测是关键。结合我国当前建筑能耗监控存在的问题,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耗监控中,阐述被动房数字孪生体的概念、数字孪生被动房系统的组成、能耗监控运行机制。
-
-
马新然;
张利姣;
陈兴飞
-
-
摘要:
以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为案例,通过流体力学的方法,借助CFD模拟软件,调整送风口位置,对冬季室内速度场、温度场及PMV的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送风温度26°C时,室内的温度达到23.3°C~24.8°C,温度分布均匀;在送风口风速2.0 m/s时,室内大部分区域风速在0.05 m/s~0.10 m/s范围内,基本不存在吹风感;热舒适度可达到0.5≤PMV≤1,属偏热的范围;送风口在靠近外窗时室内风场更加均匀、稳定,能给人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
-
-
伍焕恒
-
-
摘要: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当前建筑领域关注的热点,目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可分为零能耗、近零能耗以及超低能耗三大类。所采用的技术也比较多,例如,新风装置安装技术、保温系统施工技术、超低能耗外窗安装技术等,本文将各项施工技术荟聚在一起,形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综合施工技术,通过研究发现,各项技术综合应用可实现建筑能耗全面降低,在建筑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综合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李慧敏;
史保星;
徐浩洋;
晁越霆
-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集舒适、节能、经济于一体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全世界得到推崇。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应用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在目前由点到面的发展阶段中仍存在着影响其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基于PEST模型研究其发展环境,应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其发展制约因素,最后提出推进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相关建议,旨在为河北省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
徐舟
-
-
摘要: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向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以其节能、优质、环保等优势,正日益受到政府和建筑行业有关人士的重视。实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对促进建筑科学发展和合理化,落实“双碳”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
-
刘晓义;
李海波
-
-
摘要:
构建基于三方博弈的政府-开发商-消费者的激励机制模型,分析模型演化的路径以及稳定策略。研究表明,开发商与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选择与政府的激励策略呈正比关系,政府行为策略是决定博弈模型演化路径的关键因素。现实条件下,开发商和消费者均不会主动采取激励机制,需要政府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增加财政补贴和制定强制措施等策略来提高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综合收益以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
-
-
-
李辉山;
杨丽
-
-
摘要:
随着建筑业资源浪费现象的日渐突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生态环境的恶化.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绿色建筑的快速推行刻不容缓,其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基于此,为了探究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实际的节能性,更有效地促进其大力发展,在绿色建筑评价的基础上从建筑舒适度、生产技术、资源利用及经济合理性出发,有效地运用熵权法的原理,客观地得到相应的权重分配后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进行评价,确定节能程度,又以实际案例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促进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
-
万成龙;
王洪涛;
单波;
阎强
- 《2016全国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适用的外窗传热系数指标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设计的基础,但目前国内尚缺少相关研究;国内虽然建成了多个示范工程,但却缺乏真实外窗性能数据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本文在参考国外被动式建筑用外窗设计准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国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传热系数的确定方法及典型气候区传热系数和内表面最低温度指标值,并在对国内某几个典型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节能性能测试评估的基础上给出了目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窗存在的典型问题和相应分析,对于国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产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王晨;
曹勇;
李聪
- 《2016年第三届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
| 2016年
-
摘要: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这一国内外倡导的全新节能建筑概念,已成为我国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契机和平台.但被动式建筑发展中遇到两个问题:如何进行智慧化运维管理,如何展示实际运行大数据.智慧型建筑监测系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当前的建筑监测系统普遍存在人机交互性差,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节能示范楼能源管理平台的可视化开发和探索,改造后平台的人机交互性能明显提升.通过这一项目,归纳总结出了一系列可实施的方法,以方便进行针对被动式建筑数据可视化的后续研究开发.
-
-
万成龙;
王洪涛;
单波;
阎强
- 《2016年第三届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
| 2016年
-
摘要: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效果最薄弱的部件——建筑外窗,却缺乏真实的工程应用数据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本文在对国内某几个典型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节能性能测试评估的基础上,给出了目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窗存在的典型问题和相应分析,对国内其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的设计和安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Ding Ding;
丁玎;
Wang Chongjie;
王崇杰
- 《2016年第三届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
| 2016年
-
摘要:
兴起于德国的被动房要求建筑具有极好的气密性与建造质量,这可能导致减慢建造速度,并影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国化的被动房)的推广.相对应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可以提升建造速度,同时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如能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不仅可能达到被动房标准,而且可能提高建造速度.设计与建造装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需要注意两个要点:因现场装配产生的缝隙及因装配式结构,通常为钢结构,产生的热桥.以位于济南市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综合楼为例,介绍了一种装配式的无热桥体系.它所采用的"三明治式"外墙体系包含4个层次:100mm厚预制内墙板、2层75mm后错缝搭接的高密度聚氨酯保温层及50mm厚预制外墙板.通过改善结构关键节点,即外墙、基础、屋顶和外门窗的接缝处,该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综合传热系数为0.146W/(m2·k),50Pa压差下的换气次数为0.56/h.
-
-
-
Zhao Shihuai;
赵士怀
- 《2017全国建筑热工与节能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阐述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国内外发展现状,对中国颁布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要点进行解读,并以厦门地区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建筑为例,描述了其技术特色.与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技术特征比较,文章分析了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体系对该气候区的技术适应性,最后对中国夏热冬暖地区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提出若干建议.
-
-
赵士怀
- 《第7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国内外发展现状,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居住建筑)》要点进行了解读,并以厦门地区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建筑为例,剖析了其技术特色.着重从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标准技术特征分析了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体系对该气候区的技术适应性,对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提出了若干建议.
-
-
路国忠
- 《2016国际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与保温材料新技术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是指通过节能设计,依靠自身优越的保温性能及气密性,综合利用建筑物可获得的包括太阳、照明、人体、电器散热等所有自然得热方式,以及余热回收新风系统,从而达到同时实现较高的居住舒适性和较低的能源消耗建筑.本文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概念、优势、技术指标、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
-
李旻阳;
王青平;
宁炜
- 《2016年第三届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
| 2016年
-
摘要:
建筑暖通空调能耗的不断增加,很好的推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但降低建筑暖通空调能耗不仅取决于建筑本体所采用的一系列被动式设计理念及先进设备,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不同的居住行为模式.本文以天津某被动式高层住宅楼为例,利用DeST软件对其进行全年逐时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暖通空调系统采用间歇运行模式,空调能耗仅为连续运行模式的40%;室内设定温度每提高1度,供暖平均能耗提高约24%,空调平均能耗下降约14%;采用内遮阳设施,建筑单位空调能耗需求降低了9.4%,单位供暖能耗需求增大了21.9%,由此可见,居民的生活方式、空调系统的使用模式等对建筑节能潜力影响较大.
-
-
孙峙峰;
金汐;
张时聪;
吕燕捷;
韩蓉;
汪佳丽
- 《2016年第三届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
| 2016年
-
摘要:
近年来,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作为国际上快速发展的低能耗、高能效且居住舒适的建筑,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明确了应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本文将结合首批授予评价标识的19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围绕围护结构保温系统、高性能门窗、气密性设计、无热桥处理、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重点技术环节,对其技术应用水平和增量成本分布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为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