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标本
血液检验标本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263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健康之路、基层医学论坛、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血液检验标本的相关文献由16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素利、任少伟、冯兰洁等。
血液检验标本—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2632篇
占比:99.83%
总计:72757篇
血液检验标本
-研究学者
- 李素利
- 任少伟
- 冯兰洁
- 冯文哲
- 刘洪涛
- 卢丽华
- 吴彦
- 董益刚
- 赵敬红
- 陈小爱
- 陈静
- 黄家财
- 龙黎
- 严红平
- 于洪涛
- 于洪涛1
- 于铃
- 付秋萍
- 任焱1
- 何海霞
- 余飞
- 侯鸿鹏
- 冯小如
- 冯松林
- 冯秀丽
- 刘丽
- 刘天成
- 刘宇
- 刘永春
- 刘江勇1
- 刘涛
- 刘炳义
- 刘瑶
- 刘铁宁
- 刘颖
- 刘香菊
- 勾春容
- 卢艳
- 司秀文
- 向碧英
- 向碧霞
- 吕朝晖
- 吴坚
- 吴志光
- 吴燕芳
- 吴雪琴
- 唐朝富
- 塔及古丽·牙库甫
- 姚晓霞
- 孔山
-
-
王卫珍
-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及相关防控措施.方法:随机将本院于2019年02月-2020年12月纳入的90份血液标本展开实验研究,并分为两组,给予参照组常规防控干预,给予观察组针对性防控干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在90份血液样本中,误差产生和标本检验、采集、送检以及患者自身等多种因素有关;和参照组的防控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相对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产生和标本检验、采集、送检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因此为了可以降低误差发生率,临床需要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进行预防,进而提高检验准确性.
-
-
徐宗彪
-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内我院血液检验中出现的128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为研究对象,采取工作回顾的方式分析误差原因.结果:抽血量不足、送检延误以及患者未按照要求禁食三项指标的占比最高.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众多,医院方面需要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切实降低误差的出现概率,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
王丹丹
-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发生诱因,并在诱因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将本院实验室2020年3月~2020年8月期间血液检验中误差血液样本共81份设为研究对象,对误差样本类型及发生诱因进行研究分析,其后依据诱因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预防计划,以积极提升我院血液检验实施质量.结果:经收集81例误差血液样本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误差类型后发现,缺乏血样采集前有效健康教育,样本采集、送检实验室操作不当是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发生诱因,需在临床血液检验工作开展中予以重视.结论:在常规血液检验实施中,应加强对受检查样本采集前健康知识教育,并强化样本采集、存储、送检及实验室规范性操作质量,以积极降低误差血液样本出现率,有效发挥血液检验临床应用效果.
-
-
-
-
刘颖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过程中,诱导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液检验标本发生溶血结果 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2018年5月-2018年7月,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健康体检志愿者提供的,若干份经由静脉留置针抽取的,静脉血液检验标本作为分析对象,针对诱导溶血结果 的各类因素实施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在确定相关因素后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是否绑扎止血带因素、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浓度因素与静脉血液检验标本溶血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静脉留置针型号因素、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因素、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因素,以及弃血与药代血间隔时间因素与静脉血液检验标本溶血发生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诱导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液检验标本发生溶血结果 的原因,具备多样性,需要选择运用适当策略开展预防控制干预.
-
-
田晓雪;
李妤蓉
-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2 例血液检验中出现误差的标本,探寻误差的原因后提出可行性的预防策略。结果:研究发现,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包括自身、检验、标本送检及采集等,所以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策略进行预防。结论:通过预防策略的提出及应用,可有效减少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发生,对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
王玮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临床血液检验中存在误差的100份血液标本进行研究,由医院的检验人员总结血液标本检验存在误差的原因,并据此制定消除检验误差的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结果发现,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有送检原因、采集原因、检验原因、患者自身原因等.结论 在检验过程中,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发生误差的原因比较多,需要临床人员引起重视,通过开展健康宣教、科学收集标本,送检过程要规范,并进行精确检验,这样才能提升血液检验准确度,避免发生检验误差.
-
-
黄家财
-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与预防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广西来宾市中医医院4 500份血液标本,其中出现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300例,分析300例血标本误差表现统计结果;分析统计标本误差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本研究按照相关措施整改1个月,1个月后,随机选取血液样本600例,分析实施前后血液样本检测不合格率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300例血标本误差中以血标本凝块占比最高(47.67%),标本污染占比最低(5.33%);在血液标本误差当中,患者自身因素占比最大为53.33%(160/300),其次是样本采集方面和样本检测方面,分别占比19.00%(57/300)、14.67%(44/300);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各科室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明显降低;实施后RBC、PLT、WBC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策略可以保证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利于及时制定治疗方案,也可减少再次采集标本带给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赖度,提高工作效率。
-
-
塔及古丽·牙库甫;
张秀琴
-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选2018.05~2020.01 区间收集200 例血液标本研究,根据检验结果准确性分为2 组,观察组30 例检验结果不准确,对照组170 例检验结果准确,分析影响准确性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液采集方式、送检时间、溶血情况、调配方法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多因素:送检不及时、采血不合理、调配不合理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因素。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检验制度、规范,确保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
-
-
王建青
-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与对策.方法:研究本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的血液检验标本误差58例案例情况,分析其误差原因.结果:所有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检验标本的采检过程中,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58例误差案例中,采集问题为18例,占比31.03%,送检问题为22例,37.93%,患者问题为10例,占比为17.24%,检验问题为8例,占比为13.79%.结论: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因素多样,需要从标本采集、送检和检验的全流程做监管,同时要控制好患者问题,做好相关监管与宣传,提升检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