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元素
乡土元素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文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170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花卉、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年会、2014“城市园林绿化与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学术论坛、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等;乡土元素的相关文献由188位作者贡献,包括曹芳、郭泉林、伊然等。
乡土元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170篇
占比:99.21%
总计:18314篇
乡土元素
-研究学者
- 曹芳
- 郭泉林
- 伊然
- 刘辉
- 张明云
- 徐斌
- 王晨
- 马磊
- Zhang Chuan
- Zou Hui
- 丁凡
- 丁博涵
- 于晶
- 何华龙
- 何姝
- 余哲浙1
- 余讲文
- 侯丽娜
- 倪苗萌
- 储晓正
- 冯恺
- 刘丽丽
- 刘宇歌
- 刘明东
- 刘桂伶
- 刘洁
- 刘瑞琪
- 刘盈盈
- 刘益虹
- 刘音
- 包江涛
- 史黎云
- 史龙飞
- 叶伟杰
- 吕一烽1
- 吕凤莉1
- 吴志强
- 吴晓华
- 吴曼颖
- 吴杨梅
- 周婷
- 周家骏
- 周攀
- 周晟
- 周红
- 周霞
- 周龙娟
- 唐春桃
- 夏小舒
- 夏强
-
-
李晓颖;
朱珠;
张文颖
-
-
摘要: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道路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引起足够重视,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需充分挖掘与表达乡土文化。从乡土元素利用的视角出发,探讨乡土元素的分类以及将其应用于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总结归纳出乡土元素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江心洲农路景观设计作为应用实践,通过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增加乡村道路的可识别性和美观度,从而赋予乡村道路持久的生命力,为改善乡村景观环境、传播乡土文化提供借鉴。
-
-
胡慧玲
-
-
摘要:
由于农村的占地面积普遍较大,其可塑性更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更加向往朴实和节奏更慢的乡村生活,使乡村旅游市场拥有强大的潜能。通过详细了解农村多元文化理论、生态环境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和谐社会理论等内容,有效夯实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设计手法更加有说服力,使设计风格和建筑与景观设计思路有更好的前瞻性与代表性。
-
-
王添祺;
丁博涵;
陈玥;
白江鹏;
高云来
-
-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作为其关键载体的乡村民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以乡土元素作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优秀民宿设计案例,来探讨乡村设计的原真性和生活性、实用性等。从文化传承、空间营造、环境保护等方面论述了乡村民宿设计中乡土元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发挥自身特色,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需,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期为乡村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提供借鉴。
-
-
李学峰
-
-
摘要: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土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是单方面关注乡村的“面子工程”,更需要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与居住质量,切实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
-
黄丽双
-
-
摘要:
乡土元素孕育于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习性、情感表达有着较为紧密地联系,且经过常年累月的打磨考验之后渐渐被流传开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民族习俗的丧失,乡村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就目前园林设计中乡土因素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探讨,从乡土要素分类出发,对其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运用的主要途径,并指出了其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策略,以期对有关方面的工作人员有所借鉴。
-
-
冯恺
-
-
摘要:
介绍了乡土元素的分类,提出了乡土元素的应用方向,主要包括:历史文化类乡土元素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自然资源类乡土元素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意象类乡土元素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结合人类行为活动等特点进行人性化运用,关注多元化利用乡土元素造景等5个方面.透过这些乡土元素可以了解到当地人的祖先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劳作休闲生活、节庆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甚至是可以了解到在园林景观中乡土元素的运用策略.
-
-
李静;
伊然
-
-
摘要:
秦人先生的长篇小说《方城记》以独特的乡土文化叙事方法记录着西京城的发展变迁,通过都市与乡村的双重话语空间深入挖掘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对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并经由乡土元素的浸润使知识分子们受到启示,重燃建设社会价值体系的信心。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审视、对社会乱象的批判,字里行间蕴藏着深沉的人文情怀,其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风格更是为故事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
-
袁玥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但也使原本具有地方特色及文化特色的村镇逐渐变成楼房样式统一的小城镇.这种建筑风格的改变及景观的模仿,让其地域文化特色不复存在,同时,也让其失去了乡土气息及乡土情怀.对此,深入分析新农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的应用,希望对乡村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有所帮助.
-
-
廉钢(摄影)
-
-
摘要:
作为“中国田园诗歌小镇”文化传承核心区,都江堰市石羊镇七里村以乡村文化助力乡村建设,通过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理念,对乡土元素、传统文化、地方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开启了乡村旅游的“传奇”之旅。今年2月,七里村获评2020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
-
孙亦彬;
张万荣
-
-
摘要:
在以美丽乡村的建设为背景条件下,对乡土元素进行分类讨论研究.对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乡土元素的分类、应用原则和应用方法进行论述,将乡土元素分为物质与非物质元素并提出保护,尊重和创新的原则,提出乡土元素应用的方法,为今后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
-
郭泉林;
王晨
- 《2014“城市园林绿化与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乡土景观元素是园林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表征,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古槐溪语"景点的乡土景观设计实践,阐述乡土景观的设计方法以及乡土元素对塑造地城特色景观所发挥的作用.乡土景观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空间,是人与环境的有机整体。尊重场地精神、体现人性关怀,使不同的地域乡土景观得到发展。在突出地域景观特色的同时,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发挥生态效益,更好地保持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因此乡土景观的设计无论在现实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都将有积极意义,值得去关注和研究。
-
-
徐斌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
| 2009年
-
摘要:
以杭州梅家坞村为例,在分析乡土元素的分类与特点的基础上,从景观主题、景观布局,景观营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梅家坞村乡土元素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农家乐的发展提出建议.
-
-
Zhang Chuan;
张川;
Zou Hui;
邹晖
- 《2015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城市规划正式更名为城乡规划,近年来乡村地区的规划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城乡规划的研究视野中.由于上一轮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地区面临持续的要素净流出,资本、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导致当下我国乡村普遍呈现出凋敝的面貌.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省率先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行动,催生了一大批探索乡村地区复兴之路的规划实践.本文针对南京市近郊江宁区花塘村的规划实践,着重介绍如何在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元素的植入激活乡村地区的要素投入,促成新乡土文化和乡土社会运行机制的形成.规划着力于构建以村民主体参与为核心,以红楼乡土元素为载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业特色化水平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乡土文化的重构和乡村整体复兴.
-
-
郭泉林
- 《2015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乡土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公园设计是本院利用乡土景观元素塑造地域特色景观的一次探索.
-
-
熊高洁
- 《第七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 2009年
-
摘要:
以湖北省洪湖市新农村试验区村庄环境整治的三个村庄建设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建设情况进行论述,在总结其成绩的同时揭示其不足,并试图让大家对当前大规模村庄环境整治进行反思.最后针对环境整治的实用性、地方特色与历史保护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当前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应加强对于乡土元素的提炼和应用.
-
-
童蓓
- 《2016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
-
摘要:
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各地农村在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和民俗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丰富的乡土景观类型充分地体现了当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土景观也成为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域乡土元素则是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象征,它来源于大自然、乡村、生活,与地域特征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对浙江省舟山市南洞艺谷的调研考察,分析当地不同乡土元素在本土文化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设计思路和它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创新运用,为中国的现代小城镇景观设计提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