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叶蜂
落叶松叶蜂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保护、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专利文献2167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甘肃科技、现代种业、现代园艺等;
落叶松叶蜂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孟楼、夏固成、吴定坤等。
落叶松叶蜂
-研究学者
- 李孟楼
- 夏固成
- 吴定坤
- 王双贵
- Hubert
- 任新理
- 俞立毅
- 冯建华
- 刘海
- 吴忙军
- 孙普
- 庞义
- 张安德
- 张晓娥
- 曹贵霞
- 杨志海
- 王志杰
- 白英
- 胡永强
- 邹远奋
- Pschorn-Walcher
- Pschorn-walcher
- 于素英
- 付红
- 何利国
- 何正波
- 余治家
- 侯攻科
- 侯秋实
- 党旗
- 兰菊梅
- 关丽萍
- 关生
- 刘家志
- 刘建华
- 刘春新
- 刘朝斌
- 刘玉芬
- 刘玉荣
- 刘粉粉
- 包丁红
- 南小宁
- 吕淑杰
- 吴学山
- 吴彩萍
- 吴忙军1
- 吴文海
- 周恩强
- 周淑芷
- 周英韬
-
-
郭新娟
-
-
摘要:
病虫害是威胁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落叶松叶蜂是落叶松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虫害,在甘肃、内蒙、陕西等地广泛分布,对落叶松的生长极为不利.本文根据小陇山林区落叶松叶蜂的发生情况,对此虫害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
杜建平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其中,保护自然环境中动植物资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在我国大片的林区中落叶松针林的健康正受到来自落叶松叶蜂的威胁.文章对落叶松叶蜂危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更高效、污染更小的防治对策与方法.
-
-
-
王佳建;
关丽萍;
王春磊;
韩冰
-
-
摘要:
落叶松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食叶害虫,2018年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落叶松叶蜂大发生,被害率达100%.新店林场和爱心林场应用飞机低量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5.3万亩,30 d后抽样调查,虫口减退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
-
李琳娜;
侯攻科;
张小花
-
-
摘要:
落叶松叶蜂是近几年来在天水市秦州区落叶松林分新发生的虫害,在秦州区16个乡(镇)落叶松栽植区域均有分布.在严重发生区域,落叶松叶蜂已经对落叶松的正常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就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技术进行探讨,旨在指导营林单位和林农能够有效防控该虫害,以达到恢复落叶松正常生长的目的,确保当地造林绿化成果的安全.
-
-
张来全
-
-
摘要:
落叶松叶蜂是一种对落叶松针叶有着严重危害的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市区的一些林区,多呈周期性发生.为了有效控制落叶松叶蜂给落叶松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实践对落叶松叶蜂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
-
-
-
付红
-
-
摘要:
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养护管理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掌握各类病害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使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落叶松叶蜂是落叶松最常见虫害,在我国东北、陕西、甘肃、内蒙、山西等地广泛分布,已经对落叶松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本文即从形态特征、生活史以及生活习性这3个方面着手,就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展开研究,以此为基础探讨落叶松叶蜂的科学防治技术与方法,望能够有效防范此类虫害,以达到恢复落叶松正常成长的效果.
-
-
王建强
-
-
摘要:
在掌握小陇山林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前提下,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学特性,在温湿度相差不大的同一地区,采用野外调查,主要从落叶松叶蜂发生与寄主、坡向、坡位、灌草层投影盖度、树势、天敌、人为干扰7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叶蜂寄主为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1];虫口密度与坡向关系顺序是: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种群密度是随海拔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灌草层总盖度的增大危害越轻,弱树受害重于强树;幼虫期天敌有蜘蛛、蚂蚁、草蛉、鸟等;人为干扰方面采取间伐措施可明显地降低虫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