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草原旅游

草原旅游

草原旅游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770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旅游纵览、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等;草原旅游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丽梅、吕君、张莉杰等。

草原旅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1.9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770 占比:98.02%

总计:10987篇

草原旅游—发文趋势图

草原旅游

-研究学者

  • 刘丽梅
  • 吕君
  • 张莉杰
  • 钟林生
  • 郝晓兰
  • 陈田
  • 刘敏
  • 卫智军
  • 孙飞达
  • 李志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耀春; 塞尔江·哈力克
    • 摘要: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草原旅游作为草原资源与牧区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精准架接平台,其发展有力契合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与要求,促进了牧业提质增效、牧民增收致富、牧区繁荣稳定,为新疆牧区全方位、系统性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笔者对新疆草原发展情况、新疆牧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内涵及草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进行解读梳理,深入分析了新疆牧区发展草原旅游所具有的机遇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生态景观优势,针对现阶段新疆牧区草原旅游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坚持党政部门领导、深化产业融合、重视牧民主体作用、传承创新草原文化、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以及增强城乡互动等相应策略机制,以期为类似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以及草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郝萌; 张春晖
    • 摘要: 厘清草原旅游地属性、感知价值、游客欣喜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是推进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构建“旅游地属性-重游意愿”理论关系模型。选取陕西关山草原为案例地,利用359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1)草原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的形成以游客欣喜为关键直接前因,而且游客欣喜是感知价值影响重游意愿的重要传导机制。2)草原旅游地表达性属性在对重游意愿的作用路径上,具有明显的情感导向特质,是提升重游意愿更为重要的属性。3)草原旅游地表达性和工具性属性影响重游意愿的具体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差异特征,说明在“旅游地属性-行为意图”关系中认知和情感因素作用的差异具有旅游地属性层面的结构性原因。研究结论揭示出草原旅游地的表达性和工具性属性分别主要经由游客欣喜和感知价值对重游意愿发挥影响作用的机制,表明对旅游地属性重要性的判断,应在分析各属性的认知与情感路径关系前提下,考察其影响效应的大小。
    • 郭景福; 药劲松
    • 摘要: 草原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多元功能价值,草原牧区发展对我国的食物链与生态链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呼伦贝尔被誉为“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其草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草原生态优先,低碳、绿色发展,产业融合、文化活化等。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探索其发展的多维路径,包括保护修复草原资源,努力塑造中国草原风光第一品牌、“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以“游牧文化”摇篮、“蒙古长调”之乡和“巴尔虎”民族文化旅游标志拓展草原牧区文化体验游,以“草原旅游+”构建起由有形、有边的第一产业产出,向无形、无边的多业产出延伸的牧区全产业链,推动草原旅游成为第三产业龙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增长极,以及持续完善和提升草原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功能。
    • 韩庆龄; 楠定
    • 摘要: 旅游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文旅融合战略的提出,对草原旅游而言既是机遇又有挑战。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文章通过分析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市场现状,总结营销中产品融合、创新、宣传渠道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文旅融合要求等问题,结合文旅融合要求,提出强化产品体验、区分流量电商助力,重视IP形象,开发主题景区等举措以提升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 姚岚博; 马志远; 冶建明
    • 摘要: 运用网络文本分析和IP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数据视野下那拉提景区的草原旅游形象感知。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 6分析,从网络中筛选出那拉提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的高频词汇,导出语义网络分析图,在此基础上运用IPA分析法构建模型,结合IBM SPSS Statistics 21绘制图形,进一步对旅客旅游体验要素的构成和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那拉提景区旅客的体验要素得分整体偏高,表明旅客对景区评价的关注相对集中;重要程度分数的差异显著,表明旅客对旅游体验要素重要性感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旅客对旅游景观环境、情感体验评价较高,对旅游成本和景区内部交通评价较低。
    • 雷霄
    • 摘要: 草原资源功能的转变使其管理方式和使用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并导致保护与生产的矛盾升级.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产业是缓解这一问题的良好方式,其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助力脱贫致富,有利于巩固草原地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选取具有北方草原典型特色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研究对象,采取典型范例分析研究—关键问题对焦查找—有效措施针对解决的方法,针对现状旅游扶贫中存在的体制缺乏、收益不足、方式单一、覆盖面窄、季节受限等多方面问题,提出健全扶贫机制、整合联动发展、扶持特色产业、拓宽宣传方式、发展特色节事等5项特色措施,有效助力夏河县草原旅游扶贫的发展.同时,希望以点及面,为推动全国草原旅游扶贫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 李志美; 海棠; 陈杨
    • 摘要: 以土壤线虫为生物指标,在呼伦贝尔市的呼和诺尔旅游景区选取3个样点,研究旅游干扰对线虫群落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区线虫的数量及属数显著高于旅游区,表明旅游干扰对线虫的数量以及属数造成了影响,降低了线虫的多样性;围封区的成熟度指数显著高于旅游区,说明旅游干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旅游区的食物网抵抗力与围封区相比较低.
    • 王丽芳
    • 摘要: 草原资源丰富的生态旅游区在牧草饲料业发展的同时草原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草地资源共享下的草原旅游对牧草饲料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造成土壤环境和草原植被破坏及环境污染,降低牧草产量和质量,牧草饲料产业受到弱化,笔者建议有效建立草原生态保护机制,加快草原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科学划分草原天然牧区与开发牧区,设定草原旅游与牧草饲料保护区域,加快牧草饲料产业现代化发展.在积极维护苹原生态体系平衡的条件下,有效实现草原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利用,促进草原旅游与牧草饲料产业协调化发展.
    • 李志美; 海棠; 陈杨
    • 摘要: 以土壤线虫为生物指标,在呼伦贝尔市的呼和诺尔旅游景区选取3个样点,研究旅游干扰对线虫群落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区线虫的数量及属数显著高于旅游区,表明旅游干扰对线虫的数量以及属数造成了影响,降低了线虫的多样性;围封区的成熟度指数显著高于旅游区,说明旅游干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旅游区的食物网抵抗力与围封区相比较低。
    • 甘勇
    • 摘要: 草原旅游作为一种有形资源和发展特色,对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分别从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入手,分析了内蒙古草原旅游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内蒙古草原旅游服务质量水平的策略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