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虫
臭虫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文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2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思维与智慧、民主与法制、人与自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暨第一届亚太地区重要传染病与热带病防控国际研讨会、第29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第28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等;臭虫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第五进学、靖博彬、韩东良等。
臭虫
-研究学者
- 第五进学
- 靖博彬
- 韩东良
- G·J·格里斯
- J·努森
- M·T·霍尔姆斯
- M·巴克马克
- R.H.贝多基安
- R·A·布里顿
- R·M·格里斯
- 刘小闪
- 姜志宽
- 韩招久
- A·N·索科亚克
- B·A·雅各布斯
- J·C·P·雷耶斯
- J·F·奥尔森
- M·W·比奇
- N·A·斯波默
- P·J·霍华德
- R·B·尚卡尔
- R·L·哈姆
- S·L·曼戈尔德
- S·穆霍帕德亚
- W·L·温尼福特
- 何杰能
- 姚文勇
- 小安德鲁·J·帕斯托尔
- 戚剑雄
- 杨俭
- 王德森
- 罗伯特·H·贝杜基昂
- 范洪亮
- 齐福祥
- HAN Zhao-jiu
- JIANG Zhi-kuan
- L·M·威尔维尔斯
- M·D·埃文森
- N·C·詹皮耶罗
- P·斯蒂文斯
- R·穆恩
- S·A·柯勒斯
- S·谢斯
- T·G·帕特森
- Y·基利恩
- 何余容
- 傅完珍
- 刘土鑫
- 吴具植
- 孔德龙
-
-
李静;
阎婷;
周小洁;
佟颖;
曾晓芃
-
-
摘要:
臭虫种群的实验室维持,尤其是野外采集臭虫的实验室驯化饲养,成为其生理、生态与防治等各类研究的基础。本研究确定了饲养环境参数,并针对野外采集臭虫种群,采用前期小白鼠饲血维持、中期混合驯化、后期纯人工饲养策略,初步建立起一种野外采集臭虫种群的实验室驯化饲养方法,为开展臭虫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
-
-
摘要:
“除四害”运动是“大跃进”时期的第一场运动,195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后来,麻雀重新定位为益鸟,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人们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蜂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蜂郎。(驼人医学博物馆馆藏,郭巧利提供,博物馆地址:河南省长垣县)
-
-
-
谢艳红
-
-
摘要:
为找到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异地铁路站车消杀灭工作方法,从而提高旅客列车臭虫防制效果,杜绝责任性旅客臭虫叮咬等投诉或舆情的发生。将2020年与2019年1~6月同期管内旅客列车臭虫密度监测、预防性杀灭和应急杀灭等工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效统筹工作内容、人员岗位和差旅费预算,是保证按时推进《年度工作计划任务书》和获得良好旅客列车臭虫防制效果的基础。
-
-
郭凯冰
-
-
摘要:
1我找得满头大汗,也没把最后一个“臭虫”捉出来。这个李文博,到底藏到哪里去了?其他被找出来的“臭虫”,都围着我嘻嘻哈哈,没人帮我。我知道,他们是一伙儿的,欺负我这个刚搬来的。
-
-
-
-
-
-
-
Desen Wang;
王德森;
Changlu Wang;
王常禄;
Chen Zha;
查晨
- 《第六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臭虫是强制性的吸血昆虫,以取食人和多种动物的血液为生.该虫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已有大约三千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化学农药(DDT和Malathion)的应用,臭虫已经在世界多数地区销声匿迹了.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臭虫在世界范围内(除南极洲)出现了再爆发.臭虫不仅危害人体的健康、扰乱人们的生活,同时还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该虫通常在人入睡以后觅食,人体(脸部,脖子,和手足)被叮咬后会出现红斑状丘疹或水疱.虽然尚未证实臭虫能否传播疾病,但臭虫的发生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睡眠质量和正常生活.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抑制该虫的再爆发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臭虫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防治工具及措施得已发展.此外,全社区性的臭虫治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建议:及时检测/监测;真空吸尘器处理;蒸汽和热处理;经常清洗衣物并烘干,或冷冻处理;安装床垫罩;药剂处理等。
-
-
姜志宽;
韩招久
- 《江苏省昆虫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臭虫属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是半翅目昆虫中具有医学重要性的一个群类.根据报道,全世界有臭虫74种,但绝大多数寄生于蝙蝠和鸟,与人类有关的种类较少.臭虫又称壁虱、木虱、床虱、扁螂等.日本人在日语中称臭虫为"南京虫",对此,感到着实冤枉,因为臭虫既不是南京独有的,也不是中国独有的,只是表明日本人从中国不仅带回去先进文化资源,同时把臭虫也带回去了.
-
-
-
-
BO Jing-xin;
薄景信;
朱世营;
ZHU Shi-ying;
YANG Chen-guang;
杨晨光;
ZHAO Bin;
赵彬;
LI De-xin;
李德昕;
NING Rui-YU;
宁瑞瑜;
XU Xiao-yin;
许晓银;
张晓龙;
ZHANG Xiao-long;
NIE Wei-zhong;
聂维忠
- 《第四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暨第一届亚太地区重要传染病与热带病防控国际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臭虫等医学媒介生物侵害情况及原因,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一艘进口二手船携带输入性臭虫等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对船舶上各类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栖息场所采用0.5%马拉硫磷水剂喷洒,100ml/m2,以床铺下面、各种缝隙等为重点部位,封闭3h,同时室内布放灭蟑毒饵;对处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生活区船员房间发现并采集到300余只臭虫标本,密度达180只从工小时,单位面积密度达300只/m2,经鉴定为热带臭虫.另发现蜚蠊、蚊类和蝇类等16种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处理后各类媒介杀灭率均达到100%.结论:应加强入境船舶检疫查验,对受到臭虫等多种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侵害的国际航行船舶应根据不同处理对象和不同处理场所及生境,采用综合施药方法进行除虫处理,防止臭虫等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传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