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耕深

耕深

耕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作物、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专利文献3659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广西农业机械化、农机化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等; 耕深的相关文献由83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瑞宏、缪宏、何培祥等。

耕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36593 占比:99.57%

总计:36750篇

耕深—发文趋势图

耕深

-研究学者

  • 张瑞宏
  • 缪宏
  • 何培祥
  • 吴飞
  • 王烁
  • 单翔
  • 吴福成
  • 奚小波
  • 张剑峰
  • 朱留存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赛君
    • 摘要: 一、浅耕机械1.微耕机微耕机多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价格实惠,耕深5~10厘米。但对土壤坚硬的茶园耕作效果不佳。该机械适用山区、丘陵、平地茶园。2.中耕机茶园翻耕管理机,主要技术参数为:标定功率2.9千瓦,耕作宽度30~50厘米,耕作深度7~15厘米,重量105千克,外形尺寸为115厘米(长)×60厘米(宽)×105厘米(高)。
    • 陈雷; 鲁植雄; 黄薛凯; 陈楠
    • 摘要: 为精准监测不平整田块的旋耕耕深并准确测量不规整田块的作业面积,进而分析旋耕作业质量。在对拖拉机旋耕机组进行运动分析和仿真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建立基于拖拉机提升臂角度和车身倾角的综合耕深监测模型。基于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集旋耕机组的作业轨迹,将耕深数据和缓冲区算法结合,筛选有效作业轨迹并建立多段缓冲区,通过Vatti算法裁剪合并分段缓冲区,并使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计算旋耕有效作业面积,进一步分析计算重耕率、漏耕率。为了验证该旋耕作业面积测算方案的精度,通过LabVIEW整合处理BDS和多种传感器的数据,搭建旋耕作业质量监测系统,并进行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耕深测量系统的最大误差为6.6mm,在最佳耕深区间的平均误差为3.6mm,满足耕深监测需求。对于不规整田块,有效作业面积测量算法的面积相对误差均值为0.27%,优于基于全程作业轨迹和幅宽的传统面积测量算法的相对误差均值7.5%,且不受田块形状和旋耕路线的影响,可对旋耕有效作业面积进行精确计算。经田间试验验证,拖拉机旋耕作业质量监测系统能有效适应不规整田块,精准监测耕深和测算作业面积,分析作业质量,减轻人力负担,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搭建智能拖拉机作业管理平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 韩喜龙
    • 摘要: 耕整地机具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机械装备,为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奠定土壤性状的基础,随着耕整地机具技术的不断升级,耕整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为实现耕整地质量的进一步优化,利用电气控制技术实现耕深的自动控制与实时测量十分必要。分析了耕整地机械特征与作业需求,设计了耕深自动控制的流程与关键技术体系,以及耕深实时测量的电子软硬件配置思路。
    • 刘根红; 薛银鑫; 张倩; 周佳瑞; 买小凤
    • 摘要: 滴灌已逐渐成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新型灌溉方式,以玉米天赐19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耕深,设0.25~0.30 m、0.30~0.35 m、0.35~0.40 m三水平,秸秆还田量为副区,设常规栽培秸秆1/4还田量、1/3还田量、1/2还田量三水平,以明确玉米滴灌条件下适宜的耕深与秸秆还田量水平.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有差异,以耕深0.30~0.35 m、秸秆1/3还田量水平组合条件下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明显,产量间差异极显著(P<0.01).该处理条件下,玉米生长苗期0~0.2 m土壤温度升高明显,最大差异为1.5°C,增加了8.6%;其吐丝灌浆期净光合速率(PSA)比最低处理高34.5%,百粒重比最低处理高6%,其花后20 d灌浆速率(GFA)比最低处理高26.9%,产量14781.9 kg·hm-2,比最低处理高16.3%.但不同处理对株高、叶面积指数(LAI)、穗粗的影响不同,以秸秆1/2还田量、耕深0.25~0.30 m组合对苗期株高、拔节期LAI及穗粗性状影响显著.因此,玉米滴灌以耕深0.30~0.35 m、秸秆1/3还田量组合时,主要田间生长性状良好,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百粒重均优于其他处理,产量最高,适宜于灌区推广.
    • 闫志文
    • 摘要: 对旋耕机耕深的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并计算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旋耕机耕深平均值x = 15.795 cm,包含因子k =2,扩展不确定度U =0.111 cm.在旋耕机耕深测量中,重复性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影响较大.
    • 汪本福; 李进兰; 张枝盛; 李阳; 杨晓龙; 程建平
    • 摘要: 为解决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淤泥层较深、易陷机等问题,开展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与轮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作业效率略低于轮式拖拉机,但碎土率提高4.9个百分点、耕深增加2.3 cm、机体下陷深度减少11.1 cm,作业后平整度优于轮式拖拉机,且履带自走式拖拉机未出现田间陷机现象,减少了耕整机具对田间土壤的碾压,保护了耕作层的土壤结构.
    • 李平; 崔晋波; 冯伟; 张先锋; 张涛; 吴瑜
    • 摘要: 针对目前悬挂式深松机在作业时深度需要人工测定和主要零部件的受力数据难以直观获取的问题,在拖拉机下悬臂处安装角度传感器、三点悬挂的连接销轴传感器、深松机刀片上的传感器及驱动轮编码器等部件,测得深松机耕深分别在450、550mm时,测得耕深的误差分别为2.2%、4.3%;深松机刀片应力测试误差为5.2%、6.49%;拖拉机的滑转率为0.15、0.225.试验较为准确地验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也验证了该测试平台较好的应用价值.
    • 李海龙
    • 摘要: 与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结合,设置高留茬、正常留茬2种模式,研究秋季深翻机械化作业的地块条件和作业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秋季水田翻耕作业含水率较高,配套动力宜选择67.1 kW以上拖拉机;留茬高度对耕深、立垈率、回垈率等作业指标的影响不大.
    • 蒋啸虎; 佟金; 马云海; 李金光; 吴宝广; 孙霁宇
    • 摘要: 为提高实时检测耕深的准确性,设计了基于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以及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的耕深检测装置,采用超声波传感器通过渡越时间法测量耕深,采用红外传感器通过三角测距法测量耕深,通过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滤除两传感器检测数据中的杂波,并进行融合.室内试验表明,在平整地面,红外传感器检测效果优于超声波传感器;在秸秆覆盖地面,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效果优于红外传感器.经卡尔曼滤波融合后的数据能充分利用两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中检测的有效数据.在设定耕深为30 cm和40 cm的田间试验中,超声波传感器滤波数据的平均值分别为29.51 cm和38.79 cm,深松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51%和3.10%;红外传感器滤波数据的平均耕深分别为32.06 cm和41.52 cm,深松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41%和2.76%;而经卡尔曼滤波融合后的数据平均耕深分别为30.06 cm和39.95 cm,深松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07%和1.00%,说明采用滤波融合后的检测数据比单个传感器更能准确检测耕深和反映耕深变化趋势.
    • 杨少奇; 李广宇; 徐峰; 张磊; 孟长伊; 杨海天; 于澎涛; 李玲玲
    • 摘要: 通过对丘陵山地拖拉机车身调平模式和后悬挂机具横向调平模式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在研究了现有耕深自动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具有车身调平功能的丘陵山地拖拉机的耕深自动测量方法.丘陵山地拖拉机车身调平模式分为单侧作用和双侧作用2种形式;后悬挂机具横向调平模式也分为单侧作用和双侧作用2种形式,进行搭配组合得到4种组合工作模式.针对这4种工作模式,通过对事先在水平作业面内标定好的耕深测量公式分别进行零点修正和等效角度选用,共得到8组最终的测量公式.不仅能够满足水平作业面内的测量要求,而且还能在坡地等高作业时,后悬挂机具的横向角度调整后,通过实时采集传感器的信号即可获得实际耕深,实现耕深的自动测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