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期
临终期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专利文献9379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农村卫生、医药前沿等;
临终期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丹、史学琴、周肖宇等。
临终期
-研究学者
- 刘丹
- 史学琴
- 周肖宇
- 张宁凤
- 朱碧帆
- 李芬
- 桑培敏
- 王玉慧
- 金春林
- 黄荣
- 任珍
- 伊人
- 何孙云
- 何玉琴
- 俞文方
- 倪琼
- 傅月美
- 储振华
- 冯青
- 凌玉芳
- 刘传凤
- 刘兰
- 刘哲
- 刘春丽
- 刘苗苗
- 刘跃华
- 劳永聪
- 华美锦
- 博达
- 卜鸿翔
- 卞凌英
- 叶晓丹
- 吕春梅
- 吴亮
- 吴伟菊
- 吴剑雄
- 吴晓闽
- 吴玲燕
- 周娅
- 周恩兆
- 周望京
- 周蒙
- 唐芫
- 姚剑琴
- 姚秀玲
- 姜华
- 孙彩萍
- 孙翠平
- 孟卫芬
- 孟玮
-
-
罗福萍
-
-
摘要:
目的:探究安宁疗护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对老年肿瘤晚期患者实施的效果。 方法:抽取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8 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肿瘤患者 56 例作为文章研究对象,为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现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分组方式按照抽签法,将入选对象分成各有 28 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疗护,后者接受安宁疗护。 结果:研究将通过三项指标进行疗效的判定,分别为生活质量评分、主观幸福感评分以及临终医护质量评分,前两项指标在护理前的对比结果中均显示(P>0.05),说明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的对比结果则均显示(P<0.05),其中以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更优,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安宁疗护的实施在临床中有明显效果,且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
-
李芹;
赵静;
薛惠平
-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了安宁疗护对肿瘤晚期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价.方法 该次研究简单随机选取了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经该院治疗并确诊的80例肿瘤晚期患者来作为研究对象.在该次研究过程中,将所选取的所有病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观察组的病例患者采取安宁疗护,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疗护手段.对比采取不同疗护手段的两组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7,P>0.05),经过不同的疗护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5.12±0.73)分明显降低于参照组患者疼痛评分(7.34±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6,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躯体疼痛(73.65±5.79)分、生理功能(82.37±7.19)分、精神健康(79.81±7.23)分以及社会功能(68.94±9.13)分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躯体疼痛(82.31±6.07)分、生理功能(73.61±5.79)分、精神健康(70.54±6.34)分以及社会功能(61.87±5.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9、6.002、6.097、4.116,P<0.05).结论 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安宁疗护对患者的临终期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
-
-
李彩英;
刘苗苗;
魏亚红;
贺丽亚;
张洪珍
-
-
摘要: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临终期肿瘤病人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宁疗护,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癌因性症状、睡眠状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状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总满意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宁疗护可有效改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临终期的心理状态,减轻癌因性疼痛和疲乏程度,提升病人睡眠状况和生活质量.
-
-
田茂宇;
王星月
-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多学科协助模式的安宁疗护对癌症临终期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多学科协助模式的安宁疗护,比较各组随访3个月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整体健康状态与功能性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多学科协助模式的安宁疗护有助于提高癌症临终期患者的生命质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