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缓倾斜煤层

缓倾斜煤层

缓倾斜煤层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8666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煤矿安全、煤田地质与勘探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交流表彰大会、中国煤炭学会2001年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年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等;缓倾斜煤层的相关文献由254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恩科、刘江斌、谢晓深等。

缓倾斜煤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8666 占比:99.72%

总计:48803篇

缓倾斜煤层—发文趋势图

缓倾斜煤层

-研究学者

  • 侯恩科
  • 刘江斌
  • 谢晓深
  • 乔宇
  • 于雷
  • 刘亚军
  • 刘全明
  • 史元伟
  • 史苗壮
  • 吴春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新根; 李伟东; 汪义龙; 孙学伟; 刘煜; 孙晓虎; 李永元; 沙兴锋; 顾雷雨
    • 摘要: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技术能大幅提高采区煤炭采出率、降低巷道掘进率,为进一步扩大该技术的试用性范围、完善其应用体系,以益新煤矿43073工作面缓倾斜厚煤层拱形断面回风巷为例,开展该地质条件下的技术应用研究。在对倾斜及缓倾斜煤层切顶成巷技术应用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试验工作面留巷切顶进行设计,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切顶效果进行模拟验证;对缓倾斜厚煤层拱形断面上巷切顶留巷配套适应性技术进行总结,设计得到各项技术的关键参数;于试验工作面进行了实践验证,留巷变形及工作面矿压监测显示留巷整体变形量较小,切顶卸压效果明显,留巷可以满足相邻工作面的复用需求。
    • 谢晓深; 侯恩科; 龙天文; 冯栋; 侯鹏飞; 刘江斌; 李洋
    • 摘要: 为掌握浅埋缓倾斜煤层开采覆岩及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和形成机理,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以羊场湾煤矿110207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研究。研究表明:浅埋缓倾斜煤层开采诱发的地表裂缝发育特征明显。垂直回采方向裂缝呈弧形和直线形,平行间隔展布;平行回采方向裂缝展布于工作面两侧顺槽外侧,且工作面机巷侧裂缝发育范围大于工作面回风巷道侧。工作面顶板初次垮落步距60 m,周期性垮落步距平均为21.6 m,顶板以悬臂梁和铰接岩梁的形式重复破断活动;覆岩离层裂隙具有“产生—增大—减小—闭合”的演化规律,与竖向裂隙贯通后,导致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增大。地表裂缝具有动态发育和宽度动态变化2种动态规律,前者与覆岩周期性破断引起的地表动态下沉有关,后者则有“只开不合”、“先开后合再开”和“先开后合”3种活动类型,与地表岩土体复杂运移特征密切相关。倾向上工作面机巷侧(下山方向)裂缝发育范围大是煤层倾斜地表移动变形非对称偏移造成的。
    • 牛群
    • 摘要: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过组合断层期间的顶板等灾害,采用调整工作面进刀、走架、顶板管控、瓦斯治理等综合措施,强化组合断层破碎带的顶板管控,同时采取爆破等方法对断层区域坚硬岩石进行预裂,消除截割期间的机械故障。瓦斯抽采措施消除了组合断层潜在的局部瓦斯积聚可能,有力保障了过断层期间的气体管理。综合措施的实施保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了煤矿技术的持续发展。
    • 郭明功; 王彬彬; 刘思博; 张文琦
    • 摘要: 为研究深部缓倾斜煤层开采时高位定向长钻孔代替高抽巷(简称“以孔代巷”)进行卸压瓦斯高效抽采,以平顶山矿区实际工作面为例,采用物理相似模拟研究了覆岩采动裂隙分布规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以孔代巷的可行性及合理的抽采关键参数,并进行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受煤层倾角影响,上覆岩层垮落后整体有向下端头滑移情况,使得上端头覆岩裂隙较下端头裂隙发育充分,其中下端头垮落角为50°,上端头垮落角为54°,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工作面冒落带高度12 m,裂隙带高度65 m;结合覆岩的采动裂隙分布特征和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建立了深部缓倾斜煤层卸压瓦斯运储区模型;对比不同垂距抽采条件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发现,当一排6个钻孔距煤层顶板为20 m时,上隅角瓦斯浓度最小,最大为0.72%,与高抽巷抽采效果相当;工程实践中,上隅角瓦斯浓度最大为0.76%,平均0.48%,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因此,在合理参数选择下以孔代巷的瓦斯防治可行且效果明显,为类似开采条件下瓦斯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 甘智慧; 尚慧; 杜荣军; 占惠珠
    • 摘要: 宁夏石嘴山矿区位于西部黄河流域,其煤矿采空区沉陷导致地表生态和环境问题频发,对其采煤沉陷分析将对西部黄河流域煤矿区的环境修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研究缓倾斜煤层采空区围岩应力与位移场演化特征,以宁夏石嘴山矿区为对象,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缓斜煤层开采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分析采空区围岩应力、塑性区及位移变化规律,并基于两时相DEM叠加统计分析地表位移变化,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相互验证.结果表明:地下开采引起应力重分布,采空区顶板及煤柱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最大主应力呈现从煤层顶板向地表递减的变化趋势;越靠近采空区顶部的岩层垂直位移越大,随着远离采空区逐渐减少,开采完成后地表垂直位移最大值约12 m;随着采空区面积的不断增大,采空区四周及角隅处塑性区逐步延伸扩大,且以剪切破坏为主;地面沉陷盆地不对称,2个沉降中心均发生在沉陷盆地中部且偏下山方向,下山方向比上山方向影响范围更大;数值模拟计算的沉降量与两时相DEM叠加统计分析的变化量结果及趋势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为煤炭安全开采提供参考依据,为地表沉降监测提供新方法.
    • 王庆义
    • 摘要: 晓南矿二水平SE1403工作面为俯采工作面,回采初期,煤层走向角度大,且变化较快,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工作面推进方向坡度变化较大,煤层不好控制的技术难题,综采队采用了很多办法并获得成功,就如何进行大角度俯采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王庆义
    • 摘要: 晓南矿二水平SE1403工作面为俯采工作面,回采初期,煤层走向角度大,且变化较快,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工作面推进方向坡度变化较大,煤层不好控制的技术难题,综采队采用了很多办法并获得成功,就如何进行大角度俯采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吴改梅; 付玉平; 李佳伦
    • 摘要: 为了研究缓倾斜煤层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在走向方向和倾向方向上的发育规律,采用理论计算与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缓倾斜煤层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的空间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导水裂隙带在采空区域上方边界15 m范围内,扩展速度较快;在工作面推进至120 m时,达到最高值;缓倾斜煤层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在倾向方向以及走向方向上分布呈"马鞍形",且对称分布,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9.8 m.
    • 康新亮; 蔡音飞
    • 摘要: 为了研究山区倾斜煤层重复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镇城底矿南六采区下组煤首采工作面为例,通过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得到观测站所在的28620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变形主要参数,并分析沉陷规律与机理.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工作面两侧地形条件、老采空区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倾向主断面上沉陷曲线形态呈现不对称性分布,其原因主要是两侧微观地形差异、地表覆被差异和老采空区形成时间差异的联合影响造成的,地质、采矿多因素复合影响下的沉陷规律不能简单套用单因素影响下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矿山开采和地物保护提供指导,为其他复合因素影响下的开采沉陷研究提供参考.
    • 杨家威
    • 摘要: 以缓倾斜煤层沿空留巷围岩控制为对象开展探究.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在分析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及巷旁支护体作用原理的基础上,对巷旁支护体参数和巷帮充填施工工艺做出探究,并对围岩控制效果做出分析,希望能为其他矿井相似工程的开展提供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