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不合理用药
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6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044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海峡药学、医学信息、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等;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学森、李靖云、万军茂等。
临床不合理用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044篇
占比:99.87%
总计:48106篇
临床不合理用药
-研究学者
- 刘学森
- 李靖云
- 万军茂
- 严萍
- 于风龙
- 何兆红
- 何志芬
- 余倩
- 余锦祥
- 刘洁琼
- 单增曲培
- 史楠楠
- 吉莉
- 吴兵俐
- 吴紫娟
- 吴英娇
- 呼明明
- 姚勇志
- 孔祥玲
- 孔芹
- 孟乡
- 廉娜
- 廖为志
- 廖国辉
- 张世德
- 张中祥
- 张丹
- 张媛
- 张志远
- 张悦1
- 张惠黎
- 张超龙
- 张锦元
- 扈晓红
- 扎西
- 旦增尼玛
- 普仓
- 朱世成
- 李慧珍
- 李文渊
- 李芳
- 李虹
- 杨美娜
- 林佩娇
- 林柳卿
- 柯军
- 樊新荣
- 王世信
- 王惠颖
- 王海平
-
-
马黎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门诊处方审核和点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门诊开具的30万张处方当中选取1000张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样本处方均在调配时由药师进行实时审核,再由专业人员进行初评,并由医院处方点评小组进行审核,观察分析处方的用药合理性情况.结果:处方审核当中,存在不合理处方35张,不合理用药38处,所占比例为3.50%(35/1000);处方点评发现不合理处方66张,不合理用药70处,所占比例为6.60%(66/1000).处方审核发现用药不合理少于处方点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门诊处方不合理最主要原因为没有按规定开具抗菌药物.结论:处方审核能够发现用药不合理情况,与处方点评结合使用可以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
-
李虹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其药学干预机制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出现的130例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130例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并给予其药学干预机制,观察对比药学干预机制前后130例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实际情况.结果 在应用药学干预机制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显著改善,干预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药学干预机制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事件,能有效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临床用药效率,提高患者康复的速度,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
张志远;
刘洁琼
-
-
摘要: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本地基层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开具的临床药方处方9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7~2019年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各250份,2019年~2021年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各200份,2017年~2019年本地基层医学未开展临床药学服务,2019年~2021年本地基层医学已经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对比两组临床药方处方在药剂制度、药物使用、药理知识、药物配伍、药物重复使用、大处方、处方书写等方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2017~2021年基层医院门诊处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n(%)]为320(71.11),2017~2021年基层医院住院处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n(%)]为310(68.89),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2017~2019年基层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n(%)]为370(74.00),2019~2021年基层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n(%)]为130(32.50),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2017年1至2021年基层医院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相近,2017~2019年和2019年~2021年基层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差异显著,因此基层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存在,但是近年来基层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显著下降,因此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的用药合理水平.
-
-
陈洪山
-
-
摘要:
目的:分析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于基层卫生院就诊的患者,常规抽取20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干预法,观察组则开展药师药学干预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通过采用药师药学干预法,能够致力于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的显著降低,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
邰盛琼
-
-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用.方法:样本来源: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分析其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有29例(24.16%)患者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出现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因素是超适应症、剂量过大、溶媒应用不当、联用不合理的情况等.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会出现少量用药不合理,医院应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防范,加强相关预防知识的培训与宣传,提升临床医生的用药知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
李慧珍;
胡晗;
孟乡;
王燕平;
白卫国;
樊新荣;
史楠楠
-
-
摘要: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中成药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方法 检索CNKI、万方、VIP、CBM数据库中关于中成药临床不合理使用调查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语言限定中文.标准化表格提取文献中作者、题目、期刊、发表年份、处方时间、处方医院、处方科别、抽查处方数、不合理处方数、处方不合理率、处方不合理原因(不合理用药因素)等基础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19篇,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比例为5.95%.按医疗机构分析,一级医疗机构中成药临床不合理使用比例(11.03%)高于二级(5.52%)、三级(5.86%);按临床分科分析,肿瘤科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比例最高(17.68%),五官科最低(0.71%);按行政区域分析,海南最高(49.33%),山西最低(2.20%);“病症与用药不相适宜”“用法用量不当”“联用不当”是文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结论 中成药的临床不合理用药呈现地域、医疗机构、科室差异,病症与用药不相适宜、用法用量不当、联用不当可能是其主要因素.
-
-
-
-
-
蓝志华
-
-
摘要: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调查的100例消化内科临床用药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从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及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着手.结果:我院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18例,占18.00%,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和重复用药上,占比分别为55.56%、11.11%和33.33%.结论:在我院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概率为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