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界
中缅边界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1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专利文献557833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东南亚研究、致富天地、当代中国史研究等;
中缅边界的相关文献由90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昭华、杨明辉、冯越等。
中缅边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7833篇
占比:99.98%
总计:557927篇
中缅边界
-研究学者
- 朱昭华
- 杨明辉
- 冯越
- 张颖
- 王达众
- 郝建国
- 马淑田
- 齐鹏飞
- SUSAN(图)1
- 丽莉·贝克
- 乔玉
- 于海洋
- 伊瑜
- 何菊香
- 余斌
- 侯育婧
- 傅诨
- 兰孝菊
- 刘亚南
- 刘盛姣(文/图)
- 刘翔
- 刘金洁
- 刘锡诚
- 华夏剑
- 台文
- 史兆琨
- 吴天
- 周光倬
- 周晓辉
- 季建清
- 尤淑君
- 张乐
- 张威
- 张婷
- 张安毕
- 张锦彬
- 文凤鸣
- 文锋1
- 施联华
- 昌威
- 曹维盟
- 曾璜
- 木生
- 李左毅
- 李祺
- 杨佳权
- 杨保川
- 杨勉
- 杨桂开(文/图)
- 杨毓襄
-
-
高雨
-
-
摘要:
在湖南籍的地理学家中,有一个人不可避免要被提及,在他的主持下,南海诸岛得以命名,U形的十一段线第一次圈出了我国这片蓝色疆土的准确范围。正是由于他,被英国人有意绘错的中缅边界地图被重新测绘,成为了民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国界测量活动。也正是因为他,我国与很多邻国的传统边界线得以科学测绘和界定。这个人就是地理学家傅角今。
-
-
陈怡祥
-
-
摘要:
1960年初,我受派参加中缅边界联合勘察划界的翻译工作。到外交部报到后,跟随姚仲明(我驻缅第一任大使)乘坐军机到云南昆明住翠湖宾馆:过了几天,便赴边境。初期我在南段、后到中段,先后在沧源、耿马、勐海、潞西(芒市)畹町、瑞丽、陇川、盈江等地工作。
-
-
杨桂开(文/图);
刘盛姣(文/图);
陶副春(文/图)
-
-
摘要:
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1960年勘界结束后,便在保山腾冲市猴桥镇境内海拔3214米的尖高山上,竖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毗邻周边国家的第一块界碑,作为中缅边境南北两段的共同起点,称为“共和国1号碑”。
-
-
-
-
摘要:
王毅徒步巡查中缅边界''共和国1号碑''人民网2月19日电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月1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徒步沿边界线踏勘中缅边界,查看新中国第一块界碑。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1960年划定的中缅边界开辟了新中国与邻国和平友好解决边界问题的先河,巩固深化了中缅两国人民的传统''胞波''情谊。
-
-
杨明辉
-
-
摘要:
中缅边界纠纷问题较为复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良好的解决.然而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死灰复燃,在现实中和网络上都存在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的误读、乃至批评的声音.为了正本清源,在梳理中缅边界变迁历史的基础上,总结边界变迁动因,指出不同历史阶段动因之间的性质差异,并进行评价.
-
-
-
杨明辉
-
-
摘要:
中缅边界纠纷问题较为复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良好的解决。然而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死灰复燃,在现实中和网络上都存在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的误读、乃至批评的声音。为了正本清源,在梳理中缅边界变迁历史的基础上,总结边界变迁动因,指出不同历史阶段动因之间的性质差异,并进行评价。
-
-
文锋1;
SUSAN(图)1
-
-
摘要:
沧源县地处中缅边界,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一直是原始社会,人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一举过渡到了现代社会,但也留下了极多原始社会的印记,让它依旧保持着神秘的原始风貌。
-
-
张婷;
尤淑君
-
-
摘要:
“汉奸”一词最早的含义是指在西南边疆地区违禁作乱的汉人.在18世纪的清朝官方表述中,勾结苗民或协助土司作乱,与苗民发生经济纠纷,贩卖人口,违禁越境贸易,向敌方泄露情报等构成了常见的“汉奸行为”.中缅战争期间,“汉奸”语义转为附外通敌,既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汉人群体的疑虑,也反映了清政府对西南边疆地区实行的不对等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开发政策与边疆社会实际发展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
-
赵维玺;
侯育婧
-
-
摘要:
魏光焘担任云贵总督时期,云南中外交涉繁杂.面对出现的教案、界务和铁路交涉,魏光焘均以保全中国利权为主旨,在中外谈判中尽力与之抗争,尽管有些问题并未获得成功,但毕竟对于外国列强的侵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