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经济计划与管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71348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致富天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年会、2008年科技评估与管理创新国际研讨会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相关文献由18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蕴韬、张莉、朱悦等。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1348篇
占比:99.94%
总计:271512篇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研究学者
- 刘蕴韬
- 张莉
- 朱悦
- 李天富
- 王伟
- 王洪立
- 陈东风
- 马边防
- 高亮
- 余春昊
- 倪弘
- 刘燕华
- 周琼琼
- 宋伟
- 岳爱忠
- 庞之洪
- 张杰军
- 张红霞
- 张贺
- 张青
- 朱军
- 杜环虹
- 杨同华
- 杨阳
- 梁峰
- 潘刚
- 熊本海
- 王迎春
- 程贺
- 纪亮
- 罗清尧
- 范道宠
- 董侠
- 袁光萃
- 金爱民
- 钱虹
- 闫喜凤
- 陈明明
- 陈珂珂
- 韩志超
- 马骁
- 高丹文
- 高远
- 魏淑艳
- 麻毓筠
- 黄培
-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编辑部
- 于丽滨
- 任佳妮
- 何世伟
-
-
范向红;
牛立全;
李析
-
-
摘要: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十一五”以来陆续建成了涵盖主营业务领域的54个企业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并在此基础上申请建成了21个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及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2021年都已通过考评。中国石油已形成并完善优化了包括研究成果水平及贡献、人才与团队、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3项一级指标,重点实验室20项、试验基地17项二级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第二轮运行评估实践,显示评价指标区分度较好,结果相对科学和稳定。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牵头承担了中国石油75%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科研攻关、实验/试验方法流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针对建设运行中存在的平台管理有待加强、依托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实验/试验人员不足、科研仪器设备作用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平台布局,强化组织协调、落实各方责任,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实验/试验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大开放共享、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利用效益。
-
-
高亚峰;
张丽疆;
朱江;
刘晓丛
-
-
摘要: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系统优化和资源整合,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共享能力。通过分析研究,在此平台上可以建设面向公众、适于网站发布的基础性、公益性基础地质数据库系统为目的河北省基础地质数据库.构建七大基础地质数据库,从而提高基础地质数据服务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
-
-
-
-
杨阳;
钱虹;
辛一;
武茜
-
-
摘要:
本文通过科技文献与网络调研,对省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与梳理,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位出发,提出省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与服务方向,为区域科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参考与借鉴.省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必须实现从资源的共建共享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文献服务到知识服务、智库服务的转型.
-
-
黄培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开放共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现状和运行模式进行描述与分析,找出影响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有效运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科技基础条件服务平台在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如何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
-
-
黄培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开放共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现状和运行模式进行描述与分析,找出影响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有效运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科技基础条件服务平台在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如何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
-
-
-
陈丽娜;
司海平;
方沩;
曹永生
-
-
摘要:
在分析影响科技资源服务效果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分层的多指标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探讨该评价体系的适用性.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为例,运用归一化方法对平台“十二五”期间的服务效果统计分析,总结服务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平台服务提出建议,为平台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
-
高亮;
冯楚建
-
-
摘要:
本文利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构建科技平台与一个外部机构和与两个外部机构合作的利益分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四个重要结论,科技平台要保证合作成功,必须采取“选择性合作”,特别是随着外部合作机构的增多,要求选择性合作的条件越来越严格.最后对结论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
-
高亮;
宋伟;
潘刚
-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科学是开放的事业,随着科学事务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开辟一条开放共享路径是应对科学挑战、把握机遇的必然要求.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支撑,科技平台开放共享包括四层次:科研设施对外开放,自由使用;设立公共网络,其他研究人员可通过网络使用科技资源;对外合作,联合申请科研项目;提升科技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后认为,科技平台开放共享是建立在一定规模平台的基础之上,而科技平台建设容量需要与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效实施科技平台开放共享,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保护和开放的关系,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三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