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冶金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3724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地质学报、地球学报、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浙江省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相关文献由466位作者贡献,包括肖燕飞、黄莉、王登红等。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37244 占比:99.99%

总计:1237346篇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发文趋势图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研究学者

  • 肖燕飞
  • 黄莉
  • 王登红
  • 赵芝
  • 徐志峰
  • 陈斌锋
  • 邹新勇
  • 高国华
  • 代晶晶
  • 赵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平旺; 王议; 王黎栋; 何培雍
    • 摘要: [目的]探究离子型稀土矿区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及其在时空尺度下的变化特点,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控及居民健康生活的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粤北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分别在丰、枯水期采集该区域地下水样品各10组,在检测水样6种常规指标和7种重金属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和修正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地下水超标组分包括硫酸盐(10%)、硝酸盐氮(30%)、氨氮(35%)、氟化物(40%)、硫化物(40%)、Mn(55.5%)、Pb(20%)和Cd(10%),其中氨氮和Mn污染程度明显更严重,超标组分中仅硫化物和氟化物浓度具有明显的时期特征,均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受污染极不均匀且整体污染程度非常严重,丰水期地下水水质较枯水期更差,污染在样点DXS_(04),DXS_(06)和DXS_(07)所在位置有较大程度的集中。[结论]各污染指标均与稀土矿使用的化学药剂存在运移转换关系,研究区地下水受稀土矿开采影响已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 赵锦辉; 赵龙胜; 刘向生; 齐少雷; 刘德鹏; 冯宗玉
    • 摘要: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富含宝贵的中重稀土战略资源,工业开采过程产生的氨氮污染问题长期备受关注。分别以硫酸镁、氯化钙和硫酸铵柱浸模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取尾矿,以中黄13大豆为供试作物,开展了室外盆栽试验,探究其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铵浸尾矿种植相比,采用镁浸或钙浸尾矿种植的豆苗株高相当或更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更高或相当,根系生长正常,主根明显,侧根茂盛,且地径明显更粗,这可能与镁、钙等能直接参与叶绿素合成、加速糖分运输、改善土壤板结等有关。与采用硫酸铵浸取剂浸矿相比,采用硫酸镁、氯化钙浸取剂浸矿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的生态影响更小,这也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绿色开采和浸矿场地污染防治指明了发展方向。
    • 摘要: 西澳克莱山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科拉卡托阿资源公司(Krakatoa Resources)宣布,在西澳州加斯科因地区的克莱山(Mt Clere)发现一个“大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Tower远景区首个钻探样品分析结果显示矿化分布广泛,主要见矿情况为:在16米深处见矿15米,稀土氧化物总含量(TREO)为0.1395%;从地表开始见矿12米,TREO含量0.113%;从28米深处开始见矿14米,TREO含量0.0979%,其中包括10米厚、品位0.1251%的矿化。
    • 张民; 何显川; 谭伟; 马灵涯; 赵甫峰
    • 摘要: 【研究目的】临沧花岗岩风化壳广布,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潜力巨大。加强对临沧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相态特征、浸出率等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制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该区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找矿工作。【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临沧花岗岩中段地区,通过系统实施钻探工程,详细了解稀土成矿地质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临沧花岗岩风化壳全风化层稀土全相及浸出相稀土元素分异强烈,配分曲线呈右倾平滑的“W”型,稀土矿石类型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混合型稀土矿;稀土矿体赋存在花岗岩风化壳的全风化层,品位变化由上至下呈现出“上低—下高”和“上高—下低”两种类型。【结论】下渗的酸性溶液携带从花岗岩副矿物中解离出来的稀土离子向下运移,在风化壳的全风化层富集成矿,由于半风化层和弱风化层黏土矿物和酸性溶液的急剧减少,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大大降低。
    • 吕亮; 王思德; 俎波; 刘江涛; 张广强
    • 摘要: 稀土是世界各国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而中重稀土尤为重要。老挝境内分布着大量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且气候湿热多雨,风化作用强烈,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查明老挝稀土资源成矿地质特征和资源分布特征,分析其投资开发前景,对整个老挝境内开展了大量系统的野外调研及相关分析测试工作,并且汇总了老挝稀土资源勘查工作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老挝稀土资源成矿特征可类比中国南方地区,属于典型的风化壳淋积型矿床,矿体主要富集于花岗岩类风化壳全风化层,盖层厚度相对中国较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体状,厚度数米到二十多米。离子相稀土平均品位为0.4‰~0.7‰,大部分稀土配分模式同江西赣州信丰稀土矿相似,属富集中重稀土元素的中钇富铕型。老挝稀土资源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川圹省和华潘省,预计两省稀土资源总量可达到60万t。随着老挝稀土政策的开放和中国稀土战略的逐步完善,投资开发老挝稀土资源,建立稀土资源的海外战略基地,可以长期稳定地支撑中国对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加强两国合作、共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做出突出贡献。
    • 冯柳俊; 陈志强; 朱秀端; 陈志彪
    • 摘要: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硫酸镁浸矿剂”文献为对象,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技术,从年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和科研机构等角度分析硫酸镁工艺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研究发现,硫酸镁工艺愈发受到重视,近3年成果明显增多;研究热点为优化硫酸镁工艺以提高效率,聚焦氨氮污染问题;降低工艺成本和操作难度、解决稀土与重金属污染、开展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等方向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研究结果为硫酸镁工艺的发展与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 夏小洪; 刘图强; 尹川; 杨伟; 谭洪旗; 周家云; 王成辉
    • 摘要: 近期,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风化壳填图和人工浅钻等手段,项目组在四川省攀枝花—西昌(攀西)地区摩挲营花岗岩风化壳中发现一处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通过稀疏的人工浅钻工程控制,初步概算矿区潜在资源量达中型矿床规模,其中64%的资源量为中—重稀土为主的轻重稀土共生型,因此具有较大的潜在经济价值。该稀土矿是四川发现的首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也是目前已知成矿母岩最老、赋存海拔最高、地形地貌最为复杂(中山山地地形)条件下新发现的一处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床。结合项目组近日对整个攀西地区成矿远景区的初步调查、靶区优先和查证,认为在四川攀西地区类似地貌景观具有寻找同类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 雷跃增; 杨红
    • 摘要: 牟定水桥寺稀土矿体主要赋存于元古界苴林群普登组第一岩性段风化壳中全风化层中上部,其形态、产状与风化壳形态产状一致。稀土主要呈离子状态吸附于粘土矿物中,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从稀土矿石配分属中钇轻稀土矿类型。通过对该类型矿床的总结,为变质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方向提出建议。
    • 王学求; 周建; 张必敏; 刘东盛; 徐善法; 王玮; 王强; 乔宇; 谢明君; 刘福田; 迟清华; 刘昱恒; 胡庆海; 严桃桃; 李瑞红; 田密; 吴慧; 刘汉粮; 柳青青
    • 摘要: 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对稀土资源的需求,特别是紧缺的重稀土资源,如何快速有效地发现富含重稀土矿床找矿靶区是勘查地球化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获得全国地球化学基准数据,圈定稀土异常超常富集区9处,其中新发现的滇南红河州蒙自—中越边境地区稀土富集区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3.5,与华南富含重稀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异常LREE/HREE比值一致。结合地质背景、成矿母岩、气候和地形地貌特点等初步判断具有寻找类似华南富含重稀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资源潜力。因此,对这一异常的核心区,开展了1:25万、1:5万地球化学调查和风化剖面测量,并经29个钻孔验证,初步发现马鞍底潜在超大型富含重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富矿区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坡脚处,风化母岩为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元古界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风化剖面厚度最深可达25 m左右,富矿层位位于全风化层,一般在2~13m深度,矿体平均厚度6~13m,最厚可达21m,平均品位0.14%。根据29个钻孔和84个风化壳剖面测量,初步估算稀土潜在矿石量约9.46亿吨、稀土氧化物潜在资源约100万吨。这是我国首次在滇南地区发现潜在超大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同时富含轻稀土(镧、铈、镨、钕)和重稀土(钆、铽、镝、钇),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这一发现表明开展从极低密度、低密度到高密度地球化学调查,获得全部16个稀土元素高质量数据是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快速有效方法。
    • 王春连(图)
    • 摘要: 云南红河州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剖面及化学浸取雪花状离子吸附稀土。通过实施“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和1:25万、1:5万地球化学调查,圈定稀土异常超常富集区9处。其中在松潘-甘孜造山带、扬子克拉通与华南造山带的交汇处,发现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元古界花岗质片麻岩和变粒岩上方的风化壳矿体。经剖面测量和29个钻孔验证,现已查明该风化壳矿体平均厚度6~13 m,平均品位0.1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