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志愿服务
社会志愿服务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专利文献17793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党的生活(黑龙江)、前线、政工研究动态等;
社会志愿服务的相关文献由85位作者贡献,包括曹莹、李卫、李建辉等。
社会志愿服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7938篇
占比:99.96%
总计:178010篇
社会志愿服务
-研究学者
- 曹莹
- 李卫
- 李建辉
- 韩立明
- 丁炜
- 于国君
- 伍发明
- 何恒巍
- 何琳
- 余晓玲
- 傅幼萍
- 刘志霞
- 刘津铭
- 刘苗苗
- 吕小康
- 吕迎雪
- 吴旭
- 吴黎
- 周冰逸
- 商执娜
- 商明
- 姜浩
- 孔玉成
- 孙文成
- 尹世昌
- 广东省经济贸易学校社会服务志愿队
- 广州中医药大学爱心社
- 张乐天
- 张婷
- 张媛
- 张瑞琛
- 张黎娜
- 彭嘉勋
- 徐中振
- 徐帅
- 暨南大学WarmTouch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 本刊编辑部
- 李仁良
- 李心之
- 李桂玲
- 李爽
- 李筱婧
- 杜凌阳
- 杜菲
- 杨晓燕
- 杨柳
- 杭州市委办公厅、政研室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课题组
- 柯佳佳
- 特万·乌泰瓦
- 王丽锟
-
-
-
-
摘要:
服务社会心中念多交党费甘奉献今年65岁的党员、齐齐哈尔市退休干部王玉春,退休后不忘初心,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他发现居住地附近的交通安全工作需要强化,便主动上街协助交警工作,风雨不误,准时上岗,为交通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他还主动拿出1000元稿费交纳特殊党费,让很多年轻党员钦佩不已。
-
-
王利民
-
-
摘要:
为探索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是否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价值表达和社会交往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由此提出以价值表达为依托,重视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精神价值追求;以学习理解为依托,重视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潜能挖掘;以社会交往为依托,重视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更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以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
-
李心之;
田洁莹;
黄梓浩;
刘苗苗
-
-
摘要:
以防控新冠疫情常态化为背景,基于河北省志愿服务现状,对当前河北省防疫常态化下社会志愿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便更好的推动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
-
-
-
-
陈云;
王勇
-
-
摘要:
社会志愿服务本身具有良好的育人价值,可以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既能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得以提升.为发挥社会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需要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对其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便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强化,实现社会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社会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社会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
-
-
-
摘要:
"见到随处停放的共享单车,便动手把它移到集中区;看到遛狗乱拉尿,试着好言相劝;看到地上有垃圾,弯腰捡起来……久而久之,昆明便处处是春城"。团员青年杨军是一名社区志愿者,他说,"我愿意为更美更文明的昆明做志愿服务,因为这里是我的家"。自昆明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团昆明市委作为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指挥部牵头单位,发动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文明城市氛围。截至目前,共发动14万名团员青年、1200余个团组织、85个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到创文社会志愿服务中。
-
-
刘津铭;
周冰逸
-
-
摘要:
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对国家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本文针对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展开研究,在简单了解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后,详细分析体系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的具体方法和路径,以供参考。
-
-
吕小康;
姜浩
-
-
摘要:
当下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麦当劳化的倾向,其表现为服务内容简单化、形式化、指标化,忽略了对社会效益产出和志愿精神培育的有效衡量.这是行政主导型的志愿管理模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反映了社会力量对志愿服务的参与不足.通过引入社会企业这种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目标的特殊类型企业,可更灵活有效地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并激发其参与志愿服务的自主性,从而破解社区志愿服务的麦当劳化.这需要进一步引导志愿者参与社会企业的运营,强化社区、社会企业与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合作,并加强政府对社会企业的监督与赋权.
-
-
余晓玲
-
-
摘要:
当今社会,受助大学生发扬家国情怀,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是以己之力担当时代使命与责任.在回顾和总结现有关于大学生资助体系和社会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德育研究的基础上,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角度展开探讨,寻找社会志愿服务对受助大学生德育影响的内在规律,从而找到对大学生德育培养有最大效用的改进方式,让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展现家国情怀,通过社会志愿服务提升自己的反哺能力,展现自身的感恩情怀,进而完善资助育人保障机制和惩戒举措,使得国家资助对受助大学生成才发挥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