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特征
矿压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安全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73864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全国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与支护技术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全国煤矿科学采矿新理论与新技术学术研讨会等;矿压特征的相关文献由122位作者贡献,包括康天合、付晓林、刁建华等。
矿压特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3864篇
占比:99.98%
总计:373932篇
矿压特征
-研究学者
- 康天合
- 付晓林
- 刁建华
- 华心祝
- 单仁亮
- 吴慧敏
- 宋永威
- 戴秋梁
- 朱耀成
- 李义宝
- 杨永康
- 赵宏珠
- 黄博
- 乔立瑾
- 于斌
- 仇小祥
- 何世丰
- 何光安
- 侯永鹏
- 兰毅
- 冯子涵
- 冯烜
- 冯飞胜
- 刘军锋
- 刘增辉
- 刘子馨
- 刘开宇
- 刘淑
- 刘瑞荣
- 刘结高
- 刘腾
- 刘长友
- 卢鑫
- 吕兆海
- 吕华永
- 周鹏举
- 孙志强
- 孙涛胜
- 季春旭
- 常卫
- 张东升
- 张书军
- 张会斌
- 张博
- 张召千
- 张向阳
- 张国成
- 张寅成
- 张彬
- 张文艺
-
-
梁乐
-
-
摘要:
文章针对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初采矿压显现剧烈问题,以寺河二号井煤矿15103工作面条件为背景,对坚硬顶板初采强制放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对工作面基本顶岩层垮落步距进行了理论计算,该工作面石灰岩顶板断裂步距为37.2m,对比相邻15101工作面矿压监测结果,工作面初次垮落步距在35.4m~36.9m,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一定适用性;(2)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对15103工作面进行强制放顶,并对22m、30m、40m三类压裂钻孔参数及施工方案进行了设计。根据15103工作面水力压裂情况与初采矿压显现结果,现场压裂效果较好,工作面垮落步距在23.5m~26.7m,基本顶断裂步距明显减小,放顶效果较好。
-
-
李宁宁
-
-
摘要:
拟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玉溪煤矿1301大采高工作面矿压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模拟条件,最终得到以下数据: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10~55m,峰值出现在15~25m范围内,工作面垮落带和裂隙带的最大发育高度分别为25m和75m;对回采期间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进行实测,结果表明,工作面来压步距呈现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特征,且每2~3次来压中有1次为覆岩破断来压,工作面中部支架安全阀开启次数多,需加强现场管理。
-
-
冯烜
-
-
摘要:
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对某煤矿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巷道矿压显现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随着工作面推进,受顶板覆岩周期断裂冒落的影响,在滞后工作面0~40 m变化显著,锚索在工作面超前位置发挥良好的吸能作用;卸压区内顶板离层发展较均匀,能够快速断裂冒落充填采空区,未卸压区顶板离层主要以深部断裂冒落为主,离层影响范围更大;工作面滞后40~100 m,煤壁侧应力与顶板累计沉降值显著增加,需要加强支护;滞后工作面100~160 m,应力与累计沉降值变化趋于平稳。巷道两帮位移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变形发展主要取决于煤帮侧的位移变化,未卸压区的巷道变形发展高于卸压区,矿压显现部位也要超前于卸压区。
-
-
杨静波
-
-
摘要:
为促进煤矿调斜开采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某矿调斜开采工程概况为例,分析了调斜开采矿压显现特征,应用ANSYS软件来进一步分析了探测到的数据,得到了调斜开采顶板破断机理,并通过综合分析破断机理及矿压间的关系情况,提出了有效控制矿山压力的建议,合理控制了矿山压力,更好的保障了调斜开采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
-
杨皓博;
吕兆海;
武晋飞;
陈泽年;
王帅;
拜鹏
-
-
摘要:
坚硬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和矿压显现特征对采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践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小庄煤矿坚硬厚煤层开采不同区域的矿压显现特征、来压步距、来压强度变化、工作面覆岩破断规律及坚硬顶板卸压技术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工作面发生动载矿压的机理,有效降低动载矿压造成的危害,对坚硬厚煤层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卸压控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
孙涛胜
-
-
摘要:
文章以某矿10103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矿压观测为背景,通过采取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工作面及巷道矿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工作面卸压区域矿压明显小于未卸压区,切顶卸压可以有效切断顶板的应力传播路径,卸压效果显著;巷道卸压后在滞后工作面0~30 m范围内变化显著,最高可达310~325 kN,在恒阻锚索作用下,预紧力快速降低,最低可达122 kN,发挥了很好的卸压效果.
-
-
-
-
-
-
杨科
- 《2012全国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与支护技术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针对两淮矿区"三软"极复杂厚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难题,自1997年在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谢桥矿首次试验及推广应用综放开采技术以来,系统研究了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场三维矿压特征,探索、集成创新了一套适合于极复杂条件下"三软"较薄厚煤层、厚煤层、特厚煤层的综放开采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矿区机械化水平和效率,发展和推广了"三软"极复杂厚煤层综放开采和围岩控制技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