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53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8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406451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中国卫生质量管理、中国医院管理、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青岛市第十届学术年会、2010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暨中欧小儿麻醉交流会等;病人安全的相关文献由141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幼平、王羽、王莉等。

病人安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6451 占比:99.85%

总计:407049篇

病人安全—发文趋势图

病人安全

-研究学者

  • 李幼平
  • 王羽
  • 王莉
  • 刘义兰
  • 张宗久
  • 杨克虎
  • 柳琪林
  • 田金徽
  • 陆君
  • 刘雅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美莲; 张志云; 张立娟
    • 摘要: 目的:通过传染病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对于跌倒管理现状的自评及以往跌倒事件的回顾性梳理与分析,挖掘现有跌倒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剖析并思考,为今后建立针对不同医疗机构特点的跌倒管理路径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与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7月1日—2019年8月31日选择在北京地区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研究期间工作的所有在岗注册护士展开调研,采用《住院病人跌倒预防之临床护士工作自评量表》进行数据收集。同时针对过去5年间该医院发生的41例跌倒事件展开回顾性分析,发现现存问题,探讨管理新思路。结果:参与自评调查的342名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得分为(242.06±16.21)分,显示出较好的认知水平及预防跌倒的执行力。不同人事编制的护士对陪侍人的宣教工作、不同岗位护士对跌倒标识的管理能力、不同学历护士对病人提供生活用具的意识与能力、不同年龄段护士对后勤部门的协作能力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过去几年间院内发生的41例跌倒事件进行分析,跌倒病人年龄为29~86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ADL评分≥60分者30例,事件发生前的最近跌倒风险评分显示无风险者或轻度风险者36例,无视力障碍者39例,无意识障碍者38例,有陪护者27例。病人自理能力、跌倒风险评估均为较好状态下发生的跌倒事件与护士对自我工作评测的高分值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结论:护理人员对于跌倒防范管理自我执行力评价的高分值与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对于跌倒预防管理工作的重视性相关,但是跌倒事件依然发生的事实以及尤其是在身体状况较好、跌倒风险低的人群中发生的真实情况。临床症状观察与评估的科学化开发、跌倒评估系统个性化的改进、多学科合作及病人的共同参与、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合理分工、健康宣教策略的改进等都将是今后跌倒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 王斯涵; 王微
    • 摘要: 对国内外护理缺失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提出相应对策,以期避免护理缺失,减少病人不良事件发生。
    • 桂沛君; 谢瑛; 吴坚; 吴春薇; 郑萍; 史昊楠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行早期心脏康复的安全性。方法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CBD-Bank数据库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AMI患者1 364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79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早期心脏康复将其分为心脏康复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患者,n=79)和对照组(未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患者,n=300)。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随访1年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住院率。结果 匹配后,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及靶血管重建、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随访1年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康复组随访1年因ACS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后开展早期心脏康复相对安全,且早期心脏康复可有效降低AMI患者因ACS再住院率。
    • 储红梅; 蔡义红
    • 摘要: 目的:构建护理安全预警体系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护理安全预警管理小组,分析近3年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确定预警项目,并制定预警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预警体系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风险评估措施落实率得到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提升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应急应变能力,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及护理风险评估措施的落实,保障了病人安全
    • 任宏飞; 刘常清; 张铭光; 蒋艳
    • 摘要: 综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现存的问题,旨在为人工智能在护理安全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安全
    • 张姝坛; 张文光; 李雪
    • 摘要: 从概念、研究意义、国内发展现状及展望综述病人参与病人安全研究发展现状.指出未来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病人参与病人安全的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保障病人安全.
    • 张渊; 杜爱燕; 宋志宏; 许烨; 张敏; 周薇
    • 摘要: 目的:探索并进一步完善基于病人安全的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模式.方法:设2017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对照组,设2018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准护理,采用建立亚专业化护理团队、开展住院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前访视、建立透析病人的安全屏障等护理实践,探索其对动静脉新瘘、带涤纶套导管透析、诱导期透析、危重及门诊病人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动静脉新瘘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涤纶套导管血液透析病人感染发生率及血管通路转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滑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病人物品准备齐全率、病人治疗完成率及低血糖、失衡综合征、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过程中凝血、低血糖、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精准护理模式指引下一系列护理实践的开展,降低了动静脉新瘘及导管病人血管通路并发症,降低了诱导期、危重住院病人及门诊透析病人的并发症.
    • 张渊; 杜爱燕; 宋志宏; 许烨; 张敏; 周薇
    • 摘要: 目的:探索并进一步完善基于病人安全的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模式。方法:设2017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对照组,设2018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准护理,采用建立亚专业化护理团队、开展住院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前访视、建立透析病人的安全屏障等护理实践,探索其对动静脉新瘘、带涤纶套导管透析、诱导期透析、危重及门诊病人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动静脉新瘘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涤纶套导管血液透析病人感染发生率及血管通路转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滑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病人物品准备齐全率、病人治疗完成率及低血糖、失衡综合征、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过程中凝血、低血糖、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精准护理模式指引下一系列护理实践的开展,降低了动静脉新瘘及导管病人血管通路并发症,降低了诱导期、危重住院病人及门诊透析病人的并发症。
    • 马莉; 葛宝兰; 崔曼; 马静威
    • 摘要: 目的 探讨约束患者快速核查单在预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查找约束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结合文献分析和专家论证编制约束患者快速核查单,比较核查单应用前后身体约束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记录护士在应用核查单过程中核查出的风险及不足之处.结果 核查单应用后,约束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5.63%(36/639)降至0.72%(2/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5,P<0.05),同时核查出一系列风险及不足之处.结论 约束患者核查单的应用有助于护士快速识别风险环节及不足之处,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高管路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
    • 李霞; 胡艳玲; 万兴丽
    • 摘要: 对《预防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最佳实践国际共识》进行简要解读,介绍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定义、分类及发生的原因、造成MARSI的常见医疗设备以及MARSI的评估、预防措施,以期为研究人员理解共识并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提供便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