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人员
特困人员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财政、金融、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专利文献15448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党的生活(黑龙江)、领导决策信息、四川劳动保障等;
特困人员的相关文献由120位作者贡献,包括区鸿雁、姚菡、宋波等。
特困人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448篇
占比:98.59%
总计:15669篇
特困人员
-研究学者
- 区鸿雁
- 姚菡
- 宋波
- 本刊编辑部(整理)1
- 肖合明
- 闻健
- 魏灵峰
- 丁国峰
- 中新网1
- 云南网1
- 付江江
- 何汉英
- 冯光辉
- 冷建新
- 刘凤飞
- 刘杰
- 刘松叶
- 刘金发1
- 刘香
- 包国华
- 卢芳
- 吕济民
- 吴建成1
- 吴维
- 周博
- 周新华
- 唐丽娟
- 唐悦
- 唐静波1
- 夏状
- 姚军阳
- 姚卜成2
- 宁宣1
- 尧铎
- 崔鑫
- 张婷
- 张杰
- 张波
- 张浩淼
- 张益民(文/图)
- 张竞
- 彭传红
- 彭安华
- 彭明军
- 彭迪
- 徐国洪
- 施春雷
- 无1
- 星辰1
- 曹晓乐
-
-
何汉英
-
-
摘要:
农村特困人员主要由大病、残疾、鳏寡、孤儿、老弱等组成,提高这部分人群的供养服务工作质量,是编织基层民生安全网、体现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在工作中需要改变传统思维,以信息化管理方式,保证供养服务的精准性,避免政策旁落;补助及时到位、服务贴心暖心;为部分身残志坚者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其逐渐摆脱困境实现自食其力。
-
-
无
-
-
摘要:
各市(州)民政局:现将新修订的《四川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规程》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四川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民政部关于印发〈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
-
-
无
-
-
摘要:
各设区市、县(市、区)民政局: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江苏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0]18号)、《民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民发[2021]43号)、《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省政府令第99号)、《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20]39号)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
-
无
-
-
摘要: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辽政办发〔2022〕29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和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生活补助标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
-
无
-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共同富裕中的托底作用,持续扩围,加速提质,至2022年6月底,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61.68万人,实施临时救助11.92万人次,共支出社会救助资金24.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9.3%、12%。
-
-
无
-
-
摘要:
山东省荣成市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专业运作、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体系,积极打造“海螺姑娘”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服务品牌,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获评全国“2021年度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
-
-
刘松叶
-
-
摘要:
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多向发力,创新实施“敬老院安置一批,爱心院集中供养一批,县、乡卫生院医养结合照护一批,社会养老机构承接入住一批,依法治理不孝行为监护人协议赡养一批”“五个一批”集中供养新模式。
-
-
张波
-
-
摘要:
桌上是可口的四菜一汤,桌旁是笑容可掬的老人和轻言细语的管理人员,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家常,像和和美美的一家人……这是井研县周坡镇大佛农村敬老院时常出现的场景,也是乐山市为特困人员打造“幸福家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乐山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强化精准施策,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统筹推进连片扶贫与“插花”扶贫。全市上下发扬“钉钉子”精神,从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生活救助等方面入手,创新开展兜底保障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实现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