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流
熵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物理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中国行政管理、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机械部气体分离设备科技信息网、中国制冷学会第二专业委员会(深冷)第十一次全网大会等;熵流的相关文献由128位作者贡献,包括汪洋、Molnar J、Spengler G等。
熵流
-研究学者
- 汪洋
- Molnar J
- Spengler G
- 丁辉
- 严明
- 吕晓桂
- 孙晓惠
- 宋文绪
- 封学军
- 张秀梅
- 李从来
- 李龙
- 王丽佳
- 王伟
- 罗辽复
- 魏安赐
- 黄莉
- 丁宁
- 丁月华
- 严广乐
- 乔家君
- 于晓杰
- 何仲伟
- 余华
- 佩尔·施莱格尔
- 侯平
- 俞礼钧
- 冯仰浦
- 冯俊文
- 凌洁
- 刘亚晨
- 刘妍
- 刘建国
- 刘泉声
- 刘英
- 刘鹂
- 叶宗英
- 吕灿仁
- 吴丁娟
- 吴玉山
- 周善东
- 周嘉陵
- 周杨
- 姚慧丽
- 孙世民
- 孙成科
- 宋婧
- 尉京红
- 巩军
- 巩军1
-
-
-
-
廖玥;
王咏青;
周嘉陵
-
-
摘要:
在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导出了熵平衡方程。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通过对比Chanchu台风(0601)螺旋雨带上游、中游和下游及眼壁附近不同区域对流单体和熵流分布情况,揭示出负熵流值与台风的强对流单体有密切联系。基于负熵流与台风精细结构的配置分析,研究中尺度范围内熵流随Chanchu台风发生、发展、消亡各阶段的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对流单体在从雨带上游至下游的演变过程中,熵流分布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强对流单体与负熵流大值区相对应;当对流单体减弱,负熵流也随之减弱;当单体最后合并并汇入眼墙时,负熵流彼此合并旋入眼墙,有助于眼墙中深厚对流的维持和发展;此外,负熵流对于Chanchu台风在各发展阶段的强度变化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揭示了负熵流对大气系统的组织化作用。
-
-
李涵;
戴文婷
-
-
摘要:
Resource‐based cities rise along with mining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exhaustibility of mine resources ,it is inevitable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 to fall into decay when resources are used up . Taking measures to urban transformation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The paper ,taking resource‐based city ,X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and entropy flo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ource‐based city is an open system far from equilibrium , with nonlinear dynamic process and dissipative structure function .The entropy flow value of Xuzhou increased from 0 .0074 in 2002 to 0 .1892 in 2005 ,and disorder degree increased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deple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y recessio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B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the entropy flow value of Xuzhou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 and decreased to -0 .1414 in 2010 , performing negative entrop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order degree of Xuzhou city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is study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ther resource‐based cities .%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等资源开发而兴起,由于资源的可耗竭性,城市可能出现“矿竭城衰”的危机,采取转型对策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其耗散结构特征及熵流变化。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是一个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具有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和耗散结构功能。徐州市熵流值由2002年的0.0074上升至2005年的0.1892,无序度增大,主要因为矿产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环境破坏。通过产业转型和生态修复,徐州市熵流值呈现下降趋势,并于2010年下降至-0.1414,表现为负熵,说明城市有序度不断提高。本研究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
胡涛;
巩军;
杨建军
-
-
摘要:
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降低、培养模式缺乏有效评估工具的问题,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熵流指标体系,提出了熵值计算步骤,并以某高校研究生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定量分析方法.
-
-
-
杨曼
-
-
摘要: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城市雾霾治理系统熵流,发现城市雾霾治理系统会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从本质上说明了治理雾霾的必要性。最后引入负熵流、保持系统内部的非平衡性、强化非线性和运用涨落机制可以使城市环境重新得到治理,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
-
吴丁娟
-
-
摘要:
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要求制造企业推行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熵流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了形成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是两化融合健康发展的必然归宿,对应有效的两化融合建设的逻辑思路是:企业首先需要打破两化融合平衡束缚,勇于变革,吐故纳新,然后积极主动地开放系统,与环境选择性地进行物质交互与信息交互,充分吸取外界利好因素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要充分调动企业内在积极性,将外部动力内化于自身的内部驱动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
李龙
-
-
摘要:
文中试图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青岛地区物流产业.经过分析,青岛地区物流产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符合耗散结构的特点,可以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青岛地区物流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对青岛地区物流系统提出优化建议.
-
-
李龙
-
-
摘要:
文中试图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青岛地区物流产业。经过分析,青岛地区物流产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符合耗散结构的特点,可以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青岛地区物流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对青岛地区物流系统提出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