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3871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黑龙江水利科技、内蒙古水利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九届青年学术交流会、华北七省(市)水利学会协作组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等;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相关文献由40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红玲、李英能、张剑刚等。

灌溉水利用系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3871 占比:99.95%

总计:394084篇

灌溉水利用系数—发文趋势图

灌溉水利用系数

-研究学者

  • 张红玲
  • 李英能
  • 张剑刚
  • 徐玉良
  • 王乙江
  • 蔡聪
  • 许建中
  • 赵竞成
  • 高峰
  • 黄修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富强
    • 摘要: 以伊宁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为研究背景,对传统地面灌溉、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滴灌4种灌溉方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滴灌、喷灌、管道灌溉相比传统地面灌溉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提升了31.5%、29.3%和21.1%;滴灌的灌溉总费用最高,其次为传统地面灌溉,管道输水灌溉和喷灌分别排第三和第四;在集中成片地区推荐使用滴灌,在农业分散地区推荐采用管道输水灌溉。
    • 周富强
    • 摘要: 文章以新疆伊宁县麻扎灌区为例,提出将蒸散率与灌溉水利用系数一起作为评估灌区节水灌溉效果的指标。得出如下结论:麻扎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与蒸散率呈负相关关系,前者先减小后增大,后者先增大后减小,灌溉效果转折点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灌溉引水量的逐渐减少,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逐渐增大,而蒸散率逐渐减小;在评估干旱地区灌区节水灌溉效果时,需要考虑潜在蒸发量的变化的影响,从而避免高估节水灌溉效果。
    • 王锋前
    • 摘要: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引水、输水、配水以及灌水等环节的灌溉水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考核具体指数。文章阐述了山西省灌溉工程建设情况、农田灌溉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以及山西省不同类型灌区具体情况,探讨了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 郑招阳; 陈新明
    • 摘要: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Verhulst模型,进而基于背景值和初值进行不同组合优化,构建了三种灰色Verhulst改进模型。以咸阳市2015年—202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例,通过比较分析各模型预测结果,预测了咸阳市2021年—2023年灌溉水利用系数。灰色Verhulst模型及其三种改进模型均通过模型精度检验的指标,且各模型模拟的变化趋势与咸阳市2015年—202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变化趋势均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基本符合咸阳市农业和水利发展状况。灰色Verhulst模型及其三种改进模型对于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结果是科学合理可靠的,可适用于其他情况相似城市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预测研究。
    • 姬小敏; 唐莲; 张红玲
    • 摘要: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表示从水源引水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过程,是反应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一项指标。本文以汉延渠灌区为例,综合考虑宁夏的气候环境、土壤类型、灌溉制度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选取典型渠段和样点灌区,分别采用"连乘法"和"首尾法"计算宁夏汉延渠灌区2018—2019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确定灌区适宜的计算方法。
    • 姬小敏; 唐莲; 张红玲
    • 摘要: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表示从水源引水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过程,是反应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一项指标.本文以汉延渠灌区为例,综合考虑宁夏的气候环境、土壤类型、灌溉制度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选取典型渠段和样点灌区,分别采用"连乘法"和"首尾法"计算宁夏汉延渠灌区2018—2019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确定灌区适宜的计算方法.
    • 欧玉民; 许萍; 廖日红; 莫罹
    • 摘要: 为探究全国不同地区城市绿地在不同季节的适宜灌溉水量,挖掘绿地灌溉节水潜力,在探讨确定灌溉水量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全国19个省市多年逐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及其20~30 a的逐季降水量数据,通过计算提出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绿地植物类型逐季灌溉水量,并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北京市为案例,确定了其绿地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灌溉水量受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土壤性质、降水强度、地下水水位以及所采用的灌溉技术等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候条件、植物种类、降水强度及所采用的灌溉技术;在我国不同地区中,华北地区灌溉水量最大,华南地区最小,华北地区不同降水水平年夏季草坪灌溉水量为华南地区的2.39~3.08倍;2019年北京全市绿地用水存在1.90亿m^(3)的节水潜力,其中海淀、丰台、大兴及顺义区的节水潜力较大。
    • 顾世祥; 朱赟; 李亚龙; 刘凤丽; 熊玉江
    • 摘要: 为了最大力度地发挥滇中受水区农业节水潜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拟对滇中受水区农业节水潜力进行估算分析.以2017年为现状基准年,2030年为规划水平年,基于滇中地区气象站、实地调研等数据资料,拟定5个节水发展情景,利用水利部推荐的农业节水潜力计算方法计算各情景下的农业节水潜力,并进行区域粮食安全与节水投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受水区在规划水平年203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水平达到0.69,节水灌溉率达80%,高效节水灌溉率达30%;在现状年基础上,根据各受水小区实际种植结构,将水稻种植面积在-10%~3%的范围内调整时,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可实现18 782万m3的农业节水目标.
    • 闫晓亮
    • 摘要: 作为山西省内工程规模最大的自流灌区,汾河灌区建设初期渠道类型均为土质渠道,直到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具有防渗类型的汾河灌区.灌区内的渠系建筑物经过40多年的运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及损坏,甚至有些建筑物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导致汾河灌区渠道的整体输配水效率较低等问题出现,因此对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迫在眉睫.从1999年开始历经18年的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于2016年年底基本完成了骨干性工程建设.通过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进而对节水改造前后渠道输配水损失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降低渠道输水损失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为灌区节约水资源、提高输水效率提供直接有效的方法.
    • 摘要: 江苏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95%,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90%,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70%,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25;全省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全面建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