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分子
液晶分子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晶体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97777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发明与创新、世界发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感光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四次理事会、2015全国非银盐成像材料及光刻胶发展论坛、2012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等;液晶分子的相关文献由336位作者贡献,包括水玲玲、刘照胜、安忠维等。
液晶分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7777篇
占比:99.95%
总计:197867篇
液晶分子
-研究学者
- 水玲玲
- 刘照胜
- 安忠维
- 黄艳萍
- 刘黎明
- 孙睿鹏
- 张智
- 易子川
- 杨健君
- 迟锋
- 黄锡珉
- 公猛男
- 匡泽洋
- 张莉萍
- 王璐
- 谢鹤楼
- 陈新兵
- 陈沛
- 陈然
- 陈黄
- 刘钰
- 崔晓鹏
- 康庄
- 李正强
- 李阳
- 杨槐
- 桥本齐和
- 王冬
- 胡娟
- 荆海
- 马凯
- 黄晓
- 黄曦
- CAO Jin
- PU Jia-ling
- WU Ti
- ZHANG Wei-min
- 万丹阳
- 于涛
- 任健
- 伊藤洋士
- 佐藤弘基
- 何宜霖
- 侯俊
- 冯惺
- 刘先洲
- 刘品
- 刘水
- 叶泽钢
- 叶芸
-
-
雪峰
-
-
摘要:
生活好了,人们对视听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电视经历了多次技术变革,从黑白到彩色,再到后来的液晶电视和如今新兴的激光电视,每一次变革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液晶电视和激光电视作为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液晶电视,即透射型液晶显示器。靠背光光源发光,通过通电控制液晶分子做出有序的排列,再通过滤色片产生不同的颜色,最终传到人眼中,属于主动发光。激光电视属于被动发光,是一种利用激光投射到屏幕形成图像的显示技术。
-
-
崔永杰;
钟佳鑫;
廖勋凡;
陈义旺
-
-
摘要:
液晶分子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是近年来光电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液晶分子是一类兼具晶体和液体性质的功能性软材料,且具有较强的自组装特性.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吸收互补可有效调控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范围.此外,液晶分子具有强结晶性,能诱导活性层分子自组装提高其有序性,同时能提高分子结晶性能,从而提高活性层电荷迁移率,最终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因此,本文从液晶分子在活性层组分中发挥的作用出发,综述了其分别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材料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液晶分子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
本刊
-
-
摘要:
特质玻璃ESG Switchable由英国ESG公司研制,它能通过开关控制玻璃的透明度,一键切换模糊和清晰两种状态。它不仅能替代窗帘,还能被用作投影屏,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这种玻璃采用多层设计,夹层中有一块液晶调光膜。当液晶调光膜通电时,光线可以自由穿过排列有序的液晶分子,此时玻璃呈透明状。
-
-
胡宏亮
-
-
摘要:
7.何谓CRT显示器(CRT display)?主要结构由电子枪、线圈(Deflection coils)、屏蔽(Shadow mask)、磷化荧光粉层(phosphor)和玻璃屏幕五大部分组成。其中电子枪射出2万5千伏特高压,产生高能电子光束,以线圈导引磁场偏向做各色影像分布,并利用屏蔽正确导引电子光束打在镜面上的磷光物质,而产生亮点。
-
-
-
-
-
摘要:
你能想象液晶的弹性体吗?你能想象液晶弹性体作为先进传感器吗?肯特州立大学的Peter Palffy-Muhoray博士带你认识他们首次开发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液晶弹性体。液晶弹性体(LCEs)本质上来讲就是具备液晶性能的橡胶,利用它可以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是在光学、光电子学、通信行业以及药学领域。当遇到光,热,气或者其他刺激因素时,
-
-
-
-
丁丁
-
-
摘要:
上期介绍了IPS显示器的种类和选购指南,IPS是市售最主流的广视角面板种类。而本期则将介绍另外两种广视角面板,市场占有率要略逊于IPS但拥有各自的优势,那就是MVA/PLS面板。相对于IPS显示器来说,MVA/PLS显示器同样属于广视角面板,MVA面板的漏光表现更为优秀而且画面非常柔和;而PLS则是IPS的变种,综合表现更胜一筹。如果用户能够找准各自不同的优势,就会成为IPS之外的特色之选。
-
-
-
ZHAO Zhen-yu;
赵振宇;
WANG Ying;
王莹;
CAO Jin;
曹进;
ZHANG Wei-min;
张伟民;
WU Ti;
吴倜;
PU Jia-ling;
蒲嘉陵
- 《2015全国非银盐成像材料及光刻胶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用动态紫外光谱法对液晶分子在含有香豆素光敏基团的高分子掺杂体系中取向性能在进行了研究.其中带光敏基团的液晶高分子是由4-(6-丙烯酰氧基己氧基)苯甲酸-7-羟基香豆素酯均聚得到,实验结果表明:平行和垂直方向的吸光度都随着曝光能量增加逐渐减小,在300mJ/cm2出发生陡变,且在140°C热处理时垂直方向上的吸光度要比垂直方向上的大,在120°C和160°C热处理时,Abs都是平行方向上的比较大.随着曝光能量的增加,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分子产生的各向异性△A和有序度参数S呈现不同的变化,当曝光能量为320mJ/cm2和384m J/cm2,对应热处理温度为160°C时,其对应的△A和S达到最大,分别为0.22和0.048.
-
-
-
-
张卓;
唐洪;
梁晓;
刘嘉;
石高全
- 《2006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合成了两种带有噻吩基团的液晶分子3-[4-(4-戊基-环己基)-苯基]-噻吩(Ⅰ)、3-[2-氟-4-(4-戊基-环己基)-苯基]-噻吩(Ⅱ),产率分别为51%,67%.并在三氟化硼乙醚和乙醚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用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聚合,得到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导电聚合物,热分解温度约为500°C.
-
-
江文红;
文颖峰;
倪名立;
彭海炎;
梁福鑫;
廖永贵;
解孝林
- 《2016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
| 2016年
-
摘要:
聚合物分散液晶在全息存储、显示、梯度彩色光栅、调制激光等高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微米尺度液晶微胶囊中液晶的相行为与液晶本体的相行为差别很小,制备亚微米尺度液晶微胶囊、并研究液晶分子在该类胶囊中的受限行为,对开发新型聚合物分散液晶电光器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向列相液晶SCL123217-200,双酚A型环氧树脂单体E51、正硅酸乙酯及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N,N-二甲基苄胺、四乙烯五胺为环氧固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在100300 nm的液晶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液晶微胶囊的结构,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液晶在微微胶囊中的受限行为。结果表明,纯液晶的清亮点为80°C;当液晶微胶囊的壳层主体为二氧化硅时,液晶微胶囊中液晶的清亮点为103°C;当微胶囊壳层主体为环氧树脂时,液晶微胶囊中液晶的清亮点为101°C。亚微米胶囊包覆显著提高了液晶的相转变温度。
-
-
-
-
-
Ben Zhang;
张犇;
Shuang Yang;
杨爽;
Erqiang Chen;
陈尔强
- 《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
| 2012年
-
摘要:
利用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方法,文章详细考察了树枝基元对称取代的二苯并-18-冠-6冠醚衍生物(分子1)的本体相行为.在不同的条件下,该分子呈现出不同的相结构及多重的相转变过程,且具有明显的动力学依赖性.实验结果证实了三种不同对称性的自组装结构:六方柱状相(Φh(p6mm)),矩形柱状相(Φr(p2mg))和矩形柱状相(Φ(c2mm)).Φh(p6mm)相的生成具有最快的动力学,但其稳定性最差;只有将样品从熔融态直接淬冷到室温才能形成该结构.加热至40°C以上,Φh(p6mm)相不可逆的转变为Φr(p2mg)相.相对于Φh(p6mm)相,Φr(p2mg)相的结构更稳定,但转变动力学较慢.将样品从熔融态缓慢降至室温,分子1自组装形成Φr(p2mg)相,其熔点为68.3°C.在剪切作用下,Φr(p2mg)相转变为Φ(c2mm)相.Φ(c2mm)相的熔点为74.8°C,其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最慢,但结构最稳定.从熔融态缓慢降温或者在其熔点下长时间等温退火,该相态均不能形成.仅在剪切作用下,分子1的过冷各向同性液体(如70°C)才能发育形成Φr(c2mm).
-
-
Ben Zhang;
张犇;
Shuang Yang;
杨爽;
Erqiang Chen;
陈尔强
- 《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
| 2012年
-
摘要:
利用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方法,文章详细考察了树枝基元对称取代的二苯并-18-冠-6冠醚衍生物(分子1)的本体相行为.在不同的条件下,该分子呈现出不同的相结构及多重的相转变过程,且具有明显的动力学依赖性.实验结果证实了三种不同对称性的自组装结构:六方柱状相(Φh(p6mm)),矩形柱状相(Φr(p2mg))和矩形柱状相(Φ(c2mm)).Φh(p6mm)相的生成具有最快的动力学,但其稳定性最差;只有将样品从熔融态直接淬冷到室温才能形成该结构.加热至40°C以上,Φh(p6mm)相不可逆的转变为Φr(p2mg)相.相对于Φh(p6mm)相,Φr(p2mg)相的结构更稳定,但转变动力学较慢.将样品从熔融态缓慢降至室温,分子1自组装形成Φr(p2mg)相,其熔点为68.3°C.在剪切作用下,Φr(p2mg)相转变为Φ(c2mm)相.Φ(c2mm)相的熔点为74.8°C,其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最慢,但结构最稳定.从熔融态缓慢降温或者在其熔点下长时间等温退火,该相态均不能形成.仅在剪切作用下,分子1的过冷各向同性液体(如70°C)才能发育形成Φr(c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