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员
流浪人员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专利文献15521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法治与社会、检察风云、中国民政等;
流浪人员的相关文献由1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卫平、小非、白燕青等。
流浪人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521篇
占比:99.40%
总计:15615篇
流浪人员
-研究学者
- 刘卫平
- 小非
- 白燕青
- 陈新
- 丁爱萍
- 丁芳英
- 任婷婷
- 伍业光
- 何荣
- 刘国伟
- 刘志明
- 刘晓玲
- 刘正才
- 卢伟
- 卢子豪
- 卢驰文
- 史丽艳
- 叶彤
- 吴子
- 吴延羽
- 吴筠
- 周兰荣
- 周阳
- 姚建军
- 孙叶盛
- 孙小片(题图、插图)
- 宇田
- 岗本祥浩
- 廖耀煌
- 张永飞
- 张海容
- 张风军
- 徐前权
- 方大丰
- 方奇
- 时言平
- 智敏
- 曲民
- 曹毕飞
- 朱墨轩
- 李周伟1
- 李居坤2
- 李银江
- 李馥含
- 杨恒章
- 杨波
- 柳超
- 梁徳辉
- 檀臻炜
- 沈峰
-
-
周兰荣
-
-
摘要:
寒冬已至,寒潮频发,为确保市区内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人员在严寒季节里不被冻、不受饿,杜绝冻死、饿死现象发生,吉林图们市民政局结合《图们市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救助水平。
-
-
-
刘晓玲;
童瑶;
史丽艳;
潘乙航
-
-
摘要:
中国由以前收容遣送制度到救助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行政体制改革、政府简化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等原因导致流浪人口减少.救助管理站的职能随之也发生转变.该文以烟台市救助站为例,针对救助管理站服务项能提升方面,做出深入探讨,推动救助站职能转变,适应社会发展.
-
-
-
-
-
摘要:
疫情以来,中山数千名社工奋战在各个领域、服务不同的群体,成为一支别样的抗疫力量。中山市救助管理站是代表中山市人民政府履行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和流浪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教育、保护、管理的唯一机构,在过去五年里,该机构通过购买社工服务,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联动社会力量.
-
-
-
-
摘要:
今年8月5日,淮安市救助管理站帮助走失13年的贵族籍流浪人员顾发林寻亲返乡的典型案例被央视宣传报道。近年来,淮安市求助管理站坚持党建引领,集中开展以“大爱寻亲、温暖回家”为主题的救助寻亲关爱专项行动,成功寻亲200余人,形成了“四化融合”的求助寻亲模式。
-
-
-
-
-
-
摘要:
一上海市民反映一高架桥下有流浪拾荒人员长期驻留,垃圾乱堆乱放,存在安全隐患。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方核查,为流浪人员购买车票,助其返乡,家属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无私帮助表示感谢。为更好帮助流浪乞讨人员,上海市徐汇区救助管理站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救助,用心用情做好收养救助工作,坚决兜牢社会底线,彰显城市温度。
-
-
陶军1
-
-
摘要:
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反复流浪的难题,他深入乡村、社区找原因,查苗头,大胆开拓创新,创立了源头预防模式;精神疾病患者一直是救助领域的难点,他勇于探索,积极协调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给予适当优惠和民政部门的政策保障,不仅让这一群体得到了有效治疗和安置,还解决了因疾病导致的贫困以及外出流浪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这个对救助事业怀着无限执著、对困难群体充满慈爱之心的就是河南省汝阳县救助管理站站长刘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