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垭水利枢纽
江垭水利枢纽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工业经济、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专利文献53803篇;相关期刊12种,包括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红水河、大坝与安全等;
江垭水利枢纽的相关文献由114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志达、杨康宁、余济贤等。
江垭水利枢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803篇
占比:99.84%
总计:53888篇
江垭水利枢纽
-研究学者
- 杜志达
- 杨康宁
- 余济贤
- 关佳茹
- 曾龙翔
- 洪议学
- 刘新平
- 李继海
- 林家骅
- 王凯南
- 陈昌斌
- 陈现军
- 凌玉标
- 刘新英
- 刘晓光
- 刘秀英
- 周明
- 唐国进
- 喻正信
- 姜长全
- 成旭东
- 曹超然
- 杨定华
- 欧阳涛
- 王朝晴
- 王述圣
- 罗熙康
- 范波
- 蔡汉生
- 邵建雄
- 陈炳祥
- 马岚
- 严建国
- 于伟光
- 伍法权
- 何国志
- 刘常
- 刘文春
- 刘文祥
- 刘晓俭
- 刘晓群
- 刘红运
- 刘继军
- 刘诚
- 刘领
- 叶阳兵
- 吴建平
- 吴超凡
- 周书贞
- 季凡
-
-
杨开华;
柳亚新;
刘常;
秦朋
-
-
摘要:
江垭大坝蓄水后,通过坝体垂直变形测点发现大坝及近坝山体产生了持续抬升的现象.经研究论证,认定抬升的主要机制是坝基下分布的承压热水含水层D2y水头增大,引起岩体有效应力降低,导致岩体发生回弹扩容.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1998~2019年与抬升相关的大坝安全监测资料,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论证回弹扩容机制解释大坝抬升现状的有效性,并得出大坝抬升趋于稳定的结论.
-
-
-
-
-
-
严建国;
罗长春;
张潇
-
-
摘要: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坝区监测网自1998年蓄水前建立以来,共观测过6次,监测数据完整地反映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大坝周边岩体的变形性状,发现了水库蓄水后坝址区岩体抬升的异常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坝基岩体中存在热承压含水层,热水的补给点位于下游,且高于库水位,水库蓄水后,热承压含水层的扬压力增大,对不透水层基岩顶板有一定的顶托作用所致.对该坝区变形监测网从施工优化设计到资料初步分析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
-
黄茁;
薛泓
-
-
摘要:
为研究江垭水库淹没区底质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对水库蓄水后库水水质的影响,在江垭水利枢纽蓄水前,对淹没区内河流底质和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布设44个采样断面(点),对样品中的Cu、Pb、Zn、Cd、Cr、Mn、Fe2O3、Hg、As、总磷、氟离子、有机质、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农药以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垭库区河流底质和淹没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基本符合自然背景范围;入河支流是干流主要污染源,使淹没区底质和土壤中Cd、总磷含量偏高.
-
-
-
蔡汉生;
王利
-
-
摘要:
江垭大坝7、8号坝段坝基地质条件复杂,经过三排高压水泥灌浆和一排超细水泥补强灌浆后,基岩中仍然存在透水率大于1Lu的区域,最大值达3.7Lu,且存在涌水和涌水压力现象.为根治帷幕缺陷,针对高水头、动水条件的特点,决定采取改性水泥与CW新型化学材料复合灌浆方法处理.灌后检查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