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淹胁迫

水淹胁迫

水淹胁迫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765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热带海洋学报、生态学报、亚热带植物科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6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专委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草地科学研究生论坛、《草业科学》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水淹胁迫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甘丽萍、薛立、冯嘉雨等。

水淹胁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2.6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765 占比:97.15%

总计:2846篇

水淹胁迫—发文趋势图

水淹胁迫

-研究学者

  • 甘丽萍
  • 薛立
  • 冯嘉雨
  • 冯志坚
  • 刘仁华
  • 周大祥
  • 干诗颖
  • 廖浩斌
  • 张汝民
  • 朱向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兴云; 乔丹丹; 张雅洁; 王少青; 任俊才; 李明阳; 屈明好; 尚盼盼; 杨成; 黄琳凯; 曾兵
    • 摘要: 水淹胁迫是限制我国西南地区鸭茅产量和品质提升的主要环境因子,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非生物胁迫。鉴定鸭茅耐涝相关的功能基因,并探究其调控机制是鸭茅种质创新,提高鸭茅耐涝能力的必要途径。以鸭茅耐涝品种“滇北”为试验材料,分别经水淹胁迫处理0、8和24 h后,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鸭茅叶片进行小RNA测序。结果表明,在水淹胁迫处理下共鉴定得到20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经过筛选后有38个基因上调表达,34个基因下调表达,共占差异表达基因的34.62%。“滇北”鸭茅在水淹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属于miR166、miR167、miR159、miR396和miR156这5个miRNA基因家族。基于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的GO和KEGG功能分析,发现这些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生理过程、代谢过程、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植物逆境响应过程,为进一步揭示鸭茅在水淹胁迫下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研究线索。
    • 尹婷辉; 林瑞君; 孙林; 罗炘武; 宫彦章
    • 摘要: 城市园林植物的耐涝性筛选及其合理应用,对海绵城市设施功能的实现作用显著。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22种园林植物,通过水淹胁迫(0、5、10和15d)试验,观测其叶绿素相对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耐涝性。结果表明,对22种植物的耐涝性综合评价值的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个抗逆级别,分别为Ⅰ级耐涝植物:中华天胡荽Hydrocotyle chinensis、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黄蝉Allamanda schottii、鸢尾Iris tectorum、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蓝花草Ruellia simplex、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Ⅱ级一般较耐涝植物:茉莉花Jasminum sambac、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米仔兰Aglaia odorata、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semperflorens、灰莉Fagraea ceilanic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Ⅲ级不耐涝植物:假连翘Duranta erect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琴叶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月季花Rosa chinensis、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龙船花Ixorachinensis。Ⅰ级耐涝植物和Ⅱ级一般耐涝植物被推荐应用于海绵城市有耐淹需求的渗透设施、渗透传输设施、贮存回用设施、净化设施等场景。
    • 李勇; 黄锦; 于翠; 莫荣利; 朱志贤; 董朝霞; 胡兴明; 庄楚雄; 邓文
    • 摘要: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下不同繁育方式桑树的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系统的动态变化,揭示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策略及差异,为桑树在消落带逆境的生态修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嫁接、扦插繁殖的蜀果(SG)和澳玉(AY)桑苗,通过套盆模拟水淹胁迫(ys),在0、3、7、12、18天测定桑树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及叶片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酶)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差异。【结果】1)叶绿素含量随水淹天数增加而下降,但不同品种桑苗之间有差异(P>0.05);2)CK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ys处理的桑苗呈单峰曲线,且扦插繁育的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桑树叶片光合参数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处理桑树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水淹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扦插繁育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3)随着水淹时间延长,各处理桑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4)各处理桑树能在整个水淹胁迫期间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清除活性氧,维持生理生长,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的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水淹胁迫降低了桑树的光合作用,但QC繁育桑树的光合作用能力大于嫁接繁育的。随水淹时间延长,2个品种桑树均不能通过积累渗透条件物质来降低渗透势。SOD为桑树应答水淹胁迫的主要防御酶。对不同品种的水淹胁迫响应速度,扦插繁育的SG快于嫁接繁育的,而嫁接繁育的AY快于扦插繁育的;在本试验水淹逆境下,SG适宜扦插繁育而AY适宜嫁接繁育。
    • 程皓; 王友绍; 马晓宇
    • 摘要: 本研究利用人工潮汐系统(每天淹水0、6、12和18h),研究了红海榄幼苗根系呼吸代谢对水淹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每天淹水6h对红海榄幼苗的生长影响不大,但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红海榄幼苗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水淹时间的延长同样明显抑制了红海榄幼苗根系的产能效率,且根系三羧酸循环的有氧呼吸速率、三磷酸腺苷含量以及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最小值均出现在每天水淹18h处理组中。相反,水淹胁迫下红海榄幼苗根系乙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乙醇和乳酸含量都呈上升的趋势。综上,尽管无氧呼吸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三羧酸循环受阻所导致的产能匮乏,但是过度的水淹胁迫仍会扰乱红海榄幼苗正常的生长和代谢,导致三磷酸腺苷产能效率的降低以及无氧发酵代谢产物的积累。
    • 甘丽萍; 王晓念; 曹煦悦; 杨玲
    • 摘要: 研究水淹胁迫对竹柳幼苗的形态、生理指标及解剖结构的影响,为竹柳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提供参考。选择长势一致、茎粗0.6 cm左右、最长萌发枝条在16 cm左右的幼苗盆栽,设置半淹组、全淹组和对照组,测定其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并做根系切片观察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水淹210 d后,半淹组和对照组全部存活,全淹组存活率为78.5%;半淹组苗高显著高于另外2个组,茎上有很多凸起而肥大的皮孔,在茎基部形成了大量的不定根,根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叶片呈狭长的线状,叶长宽比显著增加;全淹组苗高、根系数均显著减少,叶片变小卷曲,增厚变脆微透明,颜色发红,由披针形变成椭圆形,叶长宽比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半淹组与对照组相比呈上升趋势,全淹组呈下降趋势,2种水淹组叶绿素a/b的值都显著上升;半淹组叶和根中可溶性糖、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根和叶中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只有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全淹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不管是叶还是根中都显著降低,而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半淹组根系表皮层稍不完整,部分瓦解,皮层细胞间隙扩大,通气组织形成,全淹组根系组织细胞受到明显损害,周皮及皮层细胞大部分解离,木质部细胞排列相对松散、细胞变大,髓射线不明显。半淹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竹柳地茎的生长,而全淹条件下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消落带配置竹柳,栽植高程以植株高度为依据,以不没顶淹水为宜。
    • 苏柏予; 张维仕; 王友绍
    • 摘要: 以自然种群高程分布为根据,选择对潮汐浸泡耐性存在一定差异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实验树种。对3种红树幼苗进行为期0d、1d、3d、5d、7d、14d的水淹处理,测定其根部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ic acid oxidase,APX)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水淹处理会导致植物根部组织受低氧胁迫从而破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产和消除的平衡,ROS大量累积给植物带来氧化损伤。实验测定与清除ROS有关的酶指标,结果表明POD活性在1d至14d的水淹周期内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与POD参与活性氧以及乙醇、乳酸等有毒物质的反应有关。CAT、SOD、APX活性均呈现应激上升后下降趋势,由此推断该系列抗氧化酶在水淹胁迫发生前中期对消除红树植物根部组织大量产生的活性氧具有重要意义。抗氧化酶系在3种红树植物中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仍呈相似的变化趋势。通过层次聚类法对各项酶活性指标分析后发现,白骨壤抗氧化酶系的活性模式与木榄和桐花树的存在一定差异,但没有发现木榄与桐花树抗氧化酶系统表达模式的明显差异。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红树林对水淹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甘丽萍; 任立; 李豪; 王立春
    • 摘要: [目的]探究消落带植物水桦(Betula nigra)水淹后的生理响应,为消落带进行植物修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万州段溪口乡示范带为试验地点,对比172 m高程、经历1~5次周期性水淹的水桦其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解剖结构.[结果]水桦苗在消落区栽植后,周期性水淹5次后与对照相比株高有增加趋势,胸径没有差异;水淹2次后叶片含水量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水淹3次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水淹1~2次后,水桦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比对照要高,水淹3次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根系中是水淹4次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水淹1次和2次后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显著增加,水淹3次后无差异;水淹1次后叶片中SOD比对照增加,水淹2次后差异不显著,根系中是水淹3次后差异不显著;解剖结构表明水淹后叶片上表皮增厚,栅栏组织发达,排列紧密,经历4~5次水淹后,叶片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增大,形成较大的气孔窝,叶片维管束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出现了一些较大空隙的溶生型组织.[结论]万州区消落带172m高程栽植的水桦在间歇性半水淹的条件下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补偿效应,在水淹3次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适应能力,这为水桦在消落区更低高程环境下生存以及苗木的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 郭燕; 沈雅飞; 程瑞梅; 肖文发; 杨邵; 王丽君
    • 摘要: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冬季水淹持续胁迫后对幼苗针叶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消落带分区段监测和治理及植被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年生湿地松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经历夏季干旱后,通过人为设置对照组、根淹组和全淹组等来模拟长达5个月的冬季水淹持续胁迫对幼苗针叶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夏季干旱胁迫45 d后,随着水淹时间增加,根淹组1和全淹组2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呈现出“下降-平缓”的趋势,但根淹组3和全淹组4植株的Pn处于一直下降趋势,且60d后的Pn低于前者,水淹150 d后,湿地松的Pn分别比初始值下降30.9%、33.0%、51.9%和62.3%;同时,水淹显著降低了针叶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通过比较Ci和Ls(气孔限制值)的关系得出:湿地松Pn下降前期主要由气孔因素决定,而后期则大多由非气孔因素决定.根淹组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淹水阶段大多与对照组植株差异不明显;全淹组的湿地松针叶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淹水初期(水淹前60d)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而在水淹后期逐渐下降.水淹45~60d时,湿地松针叶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淹水处理下,湿地松在水淹前30d内丙二醛(MDA)含量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水淹60 d后,湿地松针叶中的MDA含量显著增加并逐渐稳定在一定水平.[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对未来消落带适生物种选择以及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方馨; 王凯林; 孙笑丛; 王一涵; 石福臣
    • 摘要: 我国北方地区的多数城市都属缺水城市,而夏季的集中降雨又常常导致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发挥绿地在雨季的蓄水调水功能,缓解城市园林绿化缺水问题,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园林植物的耐水淹能力备受关注.选取8种华北地区常用园林地被植物进行耐淹性研究.通过连续30 d的长期水淹处理,研究了水淹过程中试验植物各项生理指标包括叶片受害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的变化,综合分析其水淹胁迫下的生长策略与生长适应性.同时,将叶绿素荧光成像应用于水淹胁迫下植物耐淹性的分析,印证植物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连续30 d长期水淹的条件下,8种园林地被植物耐淹能力表现为:费菜>麦冬>狼尾草>细叶芒>野牛草>荷兰菊>地被菊>垂盆草.根据植物在水淹过程中的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与极限耐淹能力等,可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建议.
    • 白果; 冷平生; 胡增辉
    • 摘要: 为探索提高华北紫丁香耐涝性的途径和方法,筛选和培育耐涝性强的品系,以4a生华北紫丁香成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水淹环境,经水淹0、1、4、7、10、16 d后,测定叶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分析其对水淹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华北紫丁香叶片相对含水量随水淹胁迫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7d时出现较明显下降,而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则逐渐升高,表明伤害程度越来越重;Fo和Fm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Fv/Fm和Yield则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 d时达到最高;脯氨酸含量则持续升高.总体来看,华北紫丁香在胁迫10 d时,伤害指标变化的加剧和抗性指标的明显降低说明已产生不可逆损伤.由此可见,4a生丁香成苗表现出一定的耐涝性,可耐受近7d的水淹胁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