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相关文献在2018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专利文献1356093篇;相关期刊15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现代医用影像学、中国临床医学等;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艾林、丁重阳、于丽娟等。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56093 占比:99.99%

总计:1356186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发文趋势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研究学者

  • 艾林
  • 丁重阳
  • 于丽娟
  • 周见远
  • 徐白萱
  • 朱小华
  • 王凯
  • 邹思娟
  • 陈谦
  • 霍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洋; 李杨瞳; 孙洪赞
    • 摘要: 目的:对宫颈癌MRI大体肿瘤靶区(GTVMRI)和PET/MR融合成像大体肿瘤靶区(GTVPET/MR)进行观察者间差异分析。方法:对3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18)F-FDG PET/MR扫描。所有原发肿瘤GTV图由4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核医学医师进行讨论和处理,并测量其参数。在MRI和PET/MR融合图上分别手工逐层勾画病变范围,自动计算出GTV。计算两者GTV的交集与并集的比值,即适形度(CI)。统计学上,结果采用Pearson分析、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GTVMRI将患者分为以下3组:<14 cm^(3)(n=9),14~<62 cm^(3)(n=16),≥62 cm^(3)(n=5)。GTVMRI与GTVPET/MR呈显著相关(r^(2)=0.96,P<0.01),观察者之间CI的相关性一般(r^(2)=0.50,P<0.01)。在<14 cm^(3)的队列中,GTVMRI,GTVPET/MR,CIMRI,CIPET/MR分别为(8.67±2.70)cm^(3)、(9.45±5.53)cm^(3)、0.63±0.06、0.57±0.09。在14~<62 cm^(3)的队列中,四者分别为(28.06±8.46)cm^(3)、(19.41±5.92)cm^(3)、0.58±0.09、0.65±0.08。在≥62 cm^(3)的队列中,四者分别为(73.45±10.94)cm^(3)、(41.47±11.28)cm^(3)、0.43±0.11、0.54±0.12。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C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P<0.01)。结论: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单独的MRI与融合PET/MR测量出的宫颈GTV差异增大。当肿瘤体积<14 cm^(3)时,MRI的一致性较好;而肿瘤在≥14 cm^(3)时,融合PET/MR产生的观察者间差异较低。此外,观察者间差异在MRI中是随着体积增大而减小的,而在融合PET/MR中是随着体积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 孙湛博; 卢再鸣; 王希海
    • 摘要: 目的:旨在结合临床特征构建基于PET/CT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卵巢上皮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1月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卵巢上皮癌患者275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组(189例)和验证组(86例)。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手工感兴趣区的勾画并提取组学特征。单变量分析筛选组学特征,Lasso回归分析分别构建基于PET及CT图像组学特征的组学标签。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共构建三个模型:临床模型,临床+PET标签模型,临床+CT标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及净重分类指数对上述模型进行评估,最佳模型构建列线图。结果:Lasso回归分析建立了PET及CT的组学标签,训练组中临床特征+CT组学标签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好,AUC为0.726(95%CI 0.654~0.797),敏感度0.705,特异度0.667。而在验证组中临床特征+PET组学标签模型预测能力最好,AUC为0.713(95%CI 0.602~0.825),敏感度0.750,特异度为0.652,远高于其他模型。三个模型校准图显示临床特征+PET组学标签的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有良好的校准度。临床特征+PET组学标签的模型泛化能力可能更强,我们为这个模型构建了列线图。结论:与单独使用临床特征相比,整合PET/CT的影像组学标签至模型中,可以提高模型诊断准确性并提供互补信息。在研究中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列线图是预测卵巢上皮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及高级别浆液性癌无进展生存的有效工具。
    • 施彦坤; 苑克慧; 黄江山; 符珍敏; 胡蓉蓉; 王卉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T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癌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与^(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301医院海南医院207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按不同T分期将其分为4组。结果:所有病例的SUVmax、MTV、TLG值与分组等级呈中高度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分期的NSCLC各代谢参数有一定差异,并且与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 符珍敏; 苑克慧; 胡蓉蓉; 王卉
    • 摘要: 病例男,70岁,因双足多发丘疹、结节3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2017年双足无明显诱因出现散在紫红色丘疹、结节,数量渐多,伴下肢肿胀,左侧为著。曾诊断多形红斑,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欠佳。半年前双手掌、手背可见类似大量紫红色丘疹、结节,伴轻压痛,逐渐加重。入院时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查体:双足、双手见大量紫红色结节、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表面无明显渗出、糜烂,双足、双手浮肿,左小腿著。
    • 史爱琪; 王建林; 王育珠; 郭国蓉; 范丑丑; 柳江燕
    • 摘要: 目的:探究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3月治疗前于我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行EGFR检测的98例NSCLC患者。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该模型诊断效能。结果:EGFR突变更易发生于女性、非吸烟者、周围型、最大径较短、腺癌、T1期、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病变糖酵解总量(TLG)患者中,4个代谢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2、0.638、0.679及0.687。多因素分析表明非吸烟者(OR=0.152,P=0.019)、周围型病变(OR=0.5.239,P=0.033)、低SUVmax(≤7.85,OR=4.170,P=0.002)及低SUVmean(≤5.34,OR=0.082,P=0.002)为独立预测因素,4项参数拟合建立预测模型的AUC为0.907,敏感度98.2%,特异性79.1%,阳性预测值85.5%,阴性预测值81.4%,正确百分比83.7%,诊断效能较单一参数显著提高。结论:^(18)F-FDG PET/CT多代谢参数中低SUVmax、SUVmean与EGFR突变明显相关,且联合临床特征可显著提高对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
    • 王建林; 丁晓芳; 马晚俊; 史爱琪; 范丑丑; 柳江燕
    • 摘要: 目的:探讨;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F-FDG PET/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测量胃癌原发灶的SUVmax、MTV及TLG,并计算异质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HI)。分别比较不同T分期、N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组间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的差异,并分析代谢参数、代谢异质性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5例原发胃癌的SUVmax、MTV、TLG、HI-1及HI-2分别为6.50(4.07,11.38)、12.12(5.04,25.23) cm^(3)、47.87(7.41,159.85) g、0.78(0.51,1.44)及3.05(1.70,5.02)。不同T分期组间胃癌原发病灶MTV及T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分期及Lauren分型组间胃癌原发病灶SUVmax、MTV、TLG、HI-1、HI-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组间胃癌原发病灶SUVmax、MTV、TLG、HI-1、HI-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MTV、TLG、HI-1、HI-2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中度负相关(P<0.05);SUVmax、MTV、TLG与HI-1呈高度正相关(P<0.05);SUVmax、TLG与HI-2呈高度正相关,MTV与HI-2呈中度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原发病灶的;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可反映肿瘤部分临床病理特征。
    • 王凯; 吴桐; 陈谦; 艾林
    • 摘要: 目的:研究^(18)F-FDG PET显像对脑内多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和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2月诊断为脑内多发性占位患者(24例)的临床信息和^(18)F-FDG PET图像资料。所有入组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脑内多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和淋巴瘤。在影像工作站上对24例患者脑内多发病灶进行参数测量,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本底比值(Tumor background ratio,TBR)、最大SUVmax差值(D_(SUV))、最大SUVmax差值百分比(D_(SUV)%)、最大TBR差值(D_(TBR))和最大TBR差值百分比(D_(TBR)%)。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脑内多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和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脑内多发性淋巴瘤病灶的最大SUVmax(21.70±10.12 vs 13.71±7.46,P=0.040)、最小SUVmax(15.17±7.83 vs 5.59±2.09,P=0.006)、最大TBR(7.03±3.25 vs 4.48±2.46,P=0.045)和最小TBR(4.92±2.64 vs 1.81±0.61,P=0.008)均高于多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病灶,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认为D_(SUV)%和D_(TBR)%对鉴别脑内多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和淋巴瘤具有同等诊断效能,其AUC为0.944,诊断阈值为39.8%,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8.9%,约登指数为0.818。结论:^(18)F-FDG PET脑显像中D_(SUV)%和D_(TBR)%对鉴别脑内多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和淋巴瘤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李艳梅; 杨鹏飞; 李永亮; 董思颖; 陈健; 李娟; 杨吉琴; 赵倩
    • 摘要: 目的:评估18氟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007(^(18)F-PSMA-1007)PET/CT显像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初诊原发性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怀疑PCa拟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的连续患者,最终入选46例,中位年龄68(54~81)岁。以病理为金标准,分析^(18)F-PSMA-1007 PET/CT显像和mp-MRI诊断原发性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得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的最佳诊断阈值。用Spearman相关性方法分析PCa低危和中高危组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SUVmax、PI-RADS、表观扩散系数(ADC)与Gleason(GS)间的相关性。以P<0.05认为差异或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6例患者以病理为金标准,PCa 39例,良性病变7例,良恶性病变组TPSA、SUVmax、ADC、PI-RAD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8)F-PSMA-1007 PET/CT和mp-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4%(35/39)、71.43%(5/7)、86.96%(40/46)、94.59%(35/37)、55.56%(5/9)和84.62%(33/39)、71.43%(5/7)、82.61%(38/46)、94.29%(33/35)、45.45%(5/11)。以约登指数最大值为切点确定SUVmax≥6.30、PI-RADS≥4分为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AUC分别为0.905和0.8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此阈值下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9.50%、100.00%和66.70%、100.00%。在mp-MRI和^(18)F-PSMA-1007 PET/CT相同扫描视野内,mp-MRI和^(18)FPSMA-1007 PET/CT发现区域内淋巴结转移分别为35.89%(14/39)和51.28%(20/39),骨转移分别为20.51%(8/39)和53.85%(21/39)。此外^(18)F-PSMA-1007 PET/CT发现17.95%(7/39)患者发生区域外淋巴结转移,33.33%(13/39)发生骨盆外骨转移,10.3%(4/39)发生肺转移。^(18)F-PSMA-1007 PET/CT比mp-MRI上调了约25.64%(10/39)的N分期,38.46%(15/39)的M分期。结论:^(18)F-PSMA-1007 PET/CT是原发性PCa良好的诊断和分期工具,其诊断效能高于mp-MRI。
    • 刘琼; 何蕊; 方东; 何迷; 杨宇舟; 杨淑敏; 朱高红
    • 摘要: 病例男,4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伴左耳听力下降6月,颅骨肿块4月余”入院。查体:左侧额部触及一鸡蛋大小肿块,无压痛。影像诊断过程:^(99)mTc-MDP骨扫描:全身多发骨代谢活跃灶,考虑转移性骨病变。2年前眼眶MRI:左额板及其内外异常信号影,肿瘤性病变待排,建议进一步检查。1年前头颅CT:颅骨多发病变并软组织肿块形成,建议系统检查?头颅MRI:左额、枕部、中颅窝多发累及颅骨、颅内(硬脑膜)、颅外(软组织)、垂体病变,较前进展(图1)。
    • 孙雨; 樊冰; 张迪; 姜萍
    • 摘要: 病例女,33岁,因反复发热伴咳嗽2月余就诊,2020年11月患者无诱因出现持续发热伴干嗽、乏力,体温波动在37.0°C~38.2°C,无寒战,外院胸部CT示:(1)右肺中叶局限性炎症,双肺纤维灶;(2)双侧胸膜增厚;血常规、降钙素原、PPD试验、痰抗酸杆菌、腹部彩超等检查均为(-),诊断为“肺炎”,先后予美洛西林钠、左氧氟沙星、法罗培南等抗感染,疗效不佳。既往体健,无风湿病家族史及特殊接触史,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