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生剂
杀生剂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584401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甘肃科技、化工科技市场、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2014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4届年会、第十二届全国防霉防菌技术研讨会及产品交流会等;杀生剂的相关文献由5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文忠、鲍其鼐、周本省等。
杀生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4401篇
占比:99.96%
总计:584653篇
杀生剂
-研究学者
- 杨文忠
- 鲍其鼐
- 周本省
- 邱树毅
- 何高荣
- 张健
- 曹承进
- 杨岳
- 黄种买
- 刘光利
- 刘发强
- 刘志花
- 张伟
- 杨荣
- 黄奇然
- 严莲荷
- 刘小雷
- 唐卫东
- 喻果
- 夏明珠
- 姚光源
- 季淑邑
- 崔小明
- 应光国
- 张声强
- 张志红
- 张文华
- 李亚红
- 李佳璇
- 李洪社
- 杨巍
- 栾安博
- 肖兴成
- 葛老伟
- 郦和生
- 项成林
- 马家骧
- 黄民生
- K-D·哈莫
- L·曼斯
- Mohammed Saleh Tawfek Makki
- Reda Mohmmady Abdel-Rahman
- 严瑞瑄
- 严雨帆
- 乔纳森·约瑟夫·鲍威尔
- 于杨
- 仇家陶
- 伊戈尔·伊万诺维奇·佐特金
- 何良英
- 余丽
-
-
潘旭东;
左鹏;
杨喻;
康宏磊
-
-
摘要:
有机胍化合物的杀菌性能优异,但在海生物抑制领域少有探讨。研究了有机胍杀菌剂对污损海生物的抑制性能及对海洋生物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有机胍使用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对污损海生物的抑制率可达95%以上,同时,有机胍的96 h-LC_(50)(实验96 h海生物死亡50%时)样品的质量浓度为76.17 mg/L,对海域生物影响较小,用作海生物抑制剂的性能优异。
-
-
-
周筝;
李亚红;
赵小芳
-
-
摘要:
为解决再生水输配过程中因细菌滋生可能引起的管道腐蚀和水质二次污染等问题,以APO-MBR出水为试验用水,以从试验用水中富集得到的异养菌为试验菌种,研究了非氧化性杀生制SW303在再生水中的杀菌有效性。结果表明:未加杀生剂时,异养菌在新鲜再生水中72h内数量增加了19个数量级,增殖明显;SW303加药浓度为2、5和10mg/L时均可有效抑制异养菌增殖,且分别在14h、6h和4h暴露时间下达到90%杀菌率,有效控制持续时间分别是24、72和72h。SW303在再生水中,对异养菌的杀灭率、杀灭速度和药剂持续时间均与加药浓度和暴露时间相关。加药浓度越大,SW303的杀菌率越高,起效越快,药效特续时间越长。要实现经济、有效地控制异养菌的增殖,必须综合考虑药剂浓度和暴露时间。
-
-
杨浩翔
-
-
摘要:
以LNG接收站海水处理系统应用杀生剂,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为出发点,掌握环保杀生剂EGD对海水处理系统污染海生物的杀生性能,阐述了环保杀生剂EGD在海水处理中的工作原理,杀生剂的降解性、杀菌、灭藻、清污、污染生物的生长抑制作用等效能试验结果,并结合已有的工业应用案例,分析探讨了该杀生剂替代电解制氯法应用的可行性。
-
-
陈慧娴;
王美娟;
陈萍;
毛林强;
张文艺
-
-
摘要:
为探究本课题组合成的一种双十二烷基γ-双季铵盐(简称CP16)杀生剂的杀藻性能及机制,考察了不同投药量、光照条件对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去除效果,通过与聚合氯化铝对比,分析推测了杀藻机理。结果表明:当CP16投加量为5 mg/L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浊度在第7 d时能达到最低值,去除率分别为50.91%和10.98%,且15 d时能保持较低水平;当投加量为5-15 mg/L时,1 d后,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藻液的OD_(420)值均比初始藻液低,且15 d后仍维持在较低值,没有增长的趋势,CP16对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叶绿素a(Chla)去除率可高达100%;加入5 mg/L CP16后,在全光照和光暗周期为12 h∶12 h光循环条件下,CP16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去除率均能达到99%。CP16为对称型阳离子双季铵盐,具有水溶性聚季铵盐特性,CP16通过其自身特殊分子结构,通过絮凝、吸附、毒性作用促使藻细胞变性死亡。CP16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杀生活性,既能实现杀藻的效果,又不会形成生物积累效应。CP16因为其较好的除藻效果和特殊结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
陈慧敏;
何良英;
高方舟;
白红;
何璐茜;
张敏;
应光国;
刘芳
-
-
摘要:
杀生剂作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会对细菌施加选择压力,导致细菌杀生剂耐药性的产生,并通过共选择增强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用于消杀的杀生剂使用量急剧攀升,其对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的影响值得关注。而抗生素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抗生素被认为是细菌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将细菌耐药性列为需要追踪的十大全球健康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杀生剂的使用现状和环境检出率、全球范围内杀生剂耐药菌株分离情况,综述了杀生剂对细菌的作用机制、细菌对杀生剂的耐药机制、杀生剂驱动共同选择的协同抗性和交叉抗性2种机制以及对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当下研究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
-
-
摘要:
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如果要在微生物造成危害之后采取措施往往是事倍功半还要耗费大量的杀生剂和金钱。因此,事先全面检测循环冷却水的微生物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全面监测包括:(1)物理观测;(2)化学分析;(3)黏泥测定;(4)微生物监测四方面。微生物监测又分藻类、真菌及细菌三方面。只有通过全面监测才能对冷却水中微生物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时仅仅依靠某一项监测结果还不能反映冷却水中微生物的真实情况。
-
-
-
-
摘要:
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如果要在微生物造成危害之后采取措施,往往是事倍功半,还要耗费大量的杀生剂和金钱。因此,事先全面监测循环冷却水中的微生物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全面监测包括:(1)物理观测;(2)化学分析;(3)黏泥测定;(4)微生物监测4方面,微生物监测又分藻类、真菌及细菌3方面。
-
-
-
-
摘要:
选择阻垢剂应注意下列几点:(1)阻垢效果好,在水中含Ca^(2+)、Mg^(2+)、SiO_(3)^(2-)等量较大时仍有较好的阻垢效果;(2)化学稳定性好,在高浓缩倍数和高温情况下,以及与缓蚀剂、杀生剂并用时,阻垢效果也不明显下降;(3)与缓蚀剂、杀生剂并用时,不影响缓蚀效果和杀菌灭藻效果;(4)无毒或低毒,容易被生物降解;(5)配制、投加、操作等简单方便;(6)原料易得,制备简单,价格低廉,易于运输和贮备。
-
-
-
-
摘要:
二氧化氯长期来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消除藻类和控制水的嗅味。近几年,国外开始将二氧化氯应用于冷却水中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国内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到橙色的气体,与氯一样有刺激性气味,且性质不稳定,故使用时必须在现场产生。用于水处理时,常通过亚氯酸钠溶液与氯的溶液或稀硫酸反应来产生。由于二氧化氯是一种爆炸性气体,因此在溶液中产生二氧化氯比较方便安全。
-
-
-
-
鲍其鼐
- 《2013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3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著者认为,虽然节水与回用已成为冷却水处理的第一要务,但缓蚀、阻垢和杀生仍是保护冷却系统的基本要求.它与节水与回用联系密切,不可替代.因此,传统化学处理仍然是冷却水节约与回用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愈来愈感到控制微生物污垢的重要,这使得杀生剂在冷却水处理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本文综述了国际上近5年来这方面的进展后指出,表面上看近年来冷却水用杀生剂仍由氧化性与非氧化性两大类构成,交替使用,新品不多,变化不大.但深入一步就会发现,国际上年均数千的论文和专利,已使得这个领域在向更高效、更环保、更便捷的方向发展,量变引起质变只是时间问题.
-
-
-
-
Yang Wenzhong;
杨文忠
-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水处理化学品应围绕环境、性能和经济为主要目标,设计化学品的分子结构,建立合理的环境评价体系.本文评价了国外缓蚀剂、阻垢剂、杀生剂、天然化合物等环境友好化冷却水处理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环境友好化药剂的评价,对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冷却水处理剂的研究方向.
-
-
王国栋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某企业化工装置区循环冷却水排污水量在100~150 m3/h.当使用大量的非氧化性杀生剂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粘泥剥离时,由于排污量大,对下游污水处理装置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多采用含有磷的缓蚀剂,部分药剂通过循环冷却水排污水进行污水处理系统后,有时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总磷偏高.通过改变污泥回流进泥点位置、降低曝气池污泥浓度、增加二沉池表面浮萍数量、再生利用装置增加微絮凝过滤、调整碳源补充量、加强循环冷却水药剂投加和排污管理等措施保障污水处理装置对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的处理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