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智能化开采

智能化开采

智能化开采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65231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矿业装备、煤炭工程、煤炭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议、第五届中国高效采矿技术与装备论坛、陕西省煤炭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等;智能化开采的相关文献由39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国法、任怀伟、庞义辉等。

智能化开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5231 占比:99.97%

总计:765471篇

智能化开采—发文趋势图

智能化开采

-研究学者

  • 王国法
  • 任怀伟
  • 庞义辉
  • 唐恩贤
  • 张金虎
  • 范京道
  • 侯刚
  • 张玉良
  • 张黎明
  • 朱获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传水; 黄常胜; 王琳
    • 摘要: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矿山智能化开采与智慧矿山建设技术以及智能化开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再对智慧矿山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确保矿山智能化开采的效果提升,确保智慧矿山的顺利建设,满足实际矿山开采的基本需求,积极提升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矿山质量,确保矿山的开采效果,积极推动矿山的发展。
    • 范志忠; 裴印昌; 刘天习; 于凤江
    • 摘要: 针对我国1.0 m以下薄煤层开采空间狭小,作业困难,资源丢弃严重及生产能力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关键技术开发及现场验证,对制约1.0 m以下薄煤层无人智能化刨煤开采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大功率刨煤机与窄矮型液压支架配套的开采技术方案,建立了包含煤层适刨性评价,“单向双切”刨煤工艺、关键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制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的1.0 m以下薄煤层综采技术模式;研制了适应煤厚1.0 m以下刨煤机工作面的系列关键装备,包括液压支架采用了大伸缩比立柱、可调节式推移空间、可伸缩式控制阀组、外露式阀锁和管路集成块式联结等新技术,刮板输送机采用嵌入式悬挂布置的轻便式电缆槽和可旋转式机头搭接装置;研究得出了刨深刨速与刨刀消耗量的变化关系,实现了刨深、刨速根据煤层厚度自适应实时调整;研发了综采工作面刨运机组首尾分源供电、同步集成控制技术,降低了采煤工作面供电电缆槽高度,便利了工作面设备、电缆检查和维护,避免推移刮板输送机、拉架对电缆造成伤害和系列电气故障,也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为实现极薄煤层开采提供了可能。该技术成果在铁煤集团大兴矿N_(1)E902工作面进行了成功应用,实现了智能化无人控制和安全高效生产,为类似条件下极薄煤层无人化开采提供了借鉴。
    • 王艳红; 曹文涛; 王月芳
    • 摘要: 随着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民营煤炭企业的智能化发展进程中,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文章分析民营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为民营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 吴少伟
    • 摘要: 为实现王家岭煤矿12309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基于智能化现状及工作面特征,分别从支架放煤机构的精确控制、顶煤精准探测及煤矸识别技术、自动跟机放煤控制技术3个方面建立智能化综采放顶煤控制系统;通过在工作面设备上配备负荷监控(煤量扫描装置+负荷监测平台)、三机工况监测与控制、系统定位及防碰撞等装置,实现“前部记忆截割、后部智能放煤,远程集中控制”的智能化开采。结果表明,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方案应用后,实现了减人增效,提升了矿井经济效益。
    • 侯刚; 王国法; 张建安; 王彪谋; 薛忠新; 高彬; 李军; 张金虎; 南海云; 张德生; 杨斐文
    • 摘要: 针对陕北侏罗纪煤田埋深浅、普氏系数达到3左右、煤层平均厚度在1.1 m左右、工作空间狭小、大功率设备布置及智能化实施难度高等开采难题,研究了煤层赋存情况与支护成套技术,提出了工作面设备高能积比时空协同及巷道端头大落差柔性系统配套方式、工艺及成套技术。构建了端头大落差柔性系统模型,能积比达到402,满足巷道与工作面1.4 m以上大落差需求,实现了1.1~1.3 m坚硬薄煤层的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研发了1.1~1.3 m坚硬薄煤层智能化成套设备,采煤机采用半悬机身、全悬截割矮机身结构,机身高度759 mm,装机功率1 050 kW,最大牵引速度14.5 m/min;研发了高刚度抗动载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达到9 000 kN,采用防冲击大伸缩比立柱、高强度薄板结构;研发了大运力、矮机身、重叠侧卸的刮板输送机,装机功率达到3×400 kW;研发了薄煤层精小化、智能化相关装置。开发了适用于薄煤层的记忆截割、自动精准找直、智能负荷控制、有线无线双网通信、多数据融合联动、设备远程故诊断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薄煤层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工作面内无人操作的常态化开采模式。通过构建1.1~1.3 m坚硬薄煤层综采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了陕北侏罗纪煤田1.1~1.3 m(特别是1.1 m)坚硬薄煤层智能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该研究成果已在张家峁煤矿和凉水井煤矿应用,设备及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年产煤炭1.3 Mt的能力。
    • 原长锁; 王峰
    • 摘要: 针对目前基于自适应工作面地质条件的智能开采技术无法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包括模型构建、待开采空间定位、截割控制决策与执行3个阶段的综采工作面透明化开采模式,即以煤层赋存勘探为基础,以工作面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对象,通过剖切三维数字化模型、提取待开采煤层顶底板轨迹坐标,制定采煤机调高控制策略,最终采煤机依据截割轨迹参数进行调高控制,达到自主割煤目标;阐述了三维数字化模型建立、三维激光点云模型建立、模型剖切与截割规划、采煤机调高控制等综采工作面透明化开采关键技术。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榆家梁煤矿43102综采工作面开展了透明化开采模式及关键技术工程应用:构建工作面初始三维地质模型,沿煤层顶底板分界线完成钻孔勘测,实现对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的探测;获取的数据导入初始三维地质模型后,得到工作面三维数字化模型;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每天进行地质测绘,通过测绘数据实现三维数字化模型误差纠偏;构建采场实时三维激光点云模型,提取三维激光点云模型中煤壁、顶板交接处三维坐标数据集形成剖切线,利用剖切线对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剖切,获得下一割煤循环的顶底板轮廓曲线;通过分析煤层赋存变化情况制定截割规划,指导采煤机后续割煤循环过程中滚筒自主调高控制。应用结果表明,三维数字化模型误差小于±0.2 m,初步实现了采煤机依据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进行自主割煤。
    • 高健铭; 韩长路
    • 摘要: 黄陵一号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成功应用后,对巷道围岩支护提出新要求,首先要为智能化设备运行提供良好的开采条件,回采巷道实现“一次支护,永不返修”的目标,满足智能化开采需求;其次,回采巷道要能满足矿井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要求,保证矿井采、掘接续平衡,综合考虑回采巷道掘进、支护时间在每循环作业过程中占比较大,因此考虑在回采巷道采取“掘、支平行作业”的掘进方式,达到快速掘进的目标。基于以上两点,结合回采巷道开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后围岩应力情况,通过理论计算、推导,优化回采巷道支护参数,同时满足快速掘进配套装备使用条件,进而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快掘配套走向梁支护技术,满足巷道支护要求和配套快掘设备使用。
    • 秦志刚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煤矿的智能化开采上在不断进行突破和创新,所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到2019年为止,我国所设置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经突破了200的界限,对人力的需求量在不断减少。虽然如此,现阶段所使用的煤矿开采技术依然有很多方面有待提升,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开采,就必须不间断的优化和创新。基于此,文章对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现状及展望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白怡明
    • 摘要: 矿山智能化开采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技术共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矿井已成为煤炭企业的新目标。智能化矿山建设是指煤矿开拓系统、提升运输系统、采掘运输系统、通风安全系统等全过程智能化。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井下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的总称,科学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是决定矿井安全生产、矿井生产产能及抗灾能力的重要保障之一。
    • 李曼; 何仙利; 杨茂林; 郑思雨; 段雍
    • 摘要: 煤矿机械及电子类设备作为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开采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效率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煤炭生产受客观自然条件及设备恶劣的工作条件影响,其故障与事故率远高于其他工业设备;对煤矿机电设备在制造、使用、维修等各环节进行有效地检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改进和及时维修是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