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环食
日环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天文学、中国文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企业科协、旅游世界、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等;
日环食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昕、晗杰、Sean Walker等。
日环食
-研究学者
- 李昕
- 晗杰
- Sean Walker
- 任萃毅
- 宜辰
- 崔永江
- 张旸
- 星渺微尘
- 李建基
- 林祥聪
- 王珍吾
- 苏宜
- 詹想
- 贾瑞进
- 赵晖
- Abouazza Elmhamdi
- Husain Al-Trabulsy
- IC(图)
- Petr Horalek(文/图)
- QQ
- 丁诗源
- 万籁
- 万里雪飘
- 任大勇
- 何建良
- 余仁杰
- 侯熠(文/摄影)
- 关云(摄影)
- 冯中
- 冯广映
- 冯艺蕾(图)
- 冷冰川tycho(文/图)
- 凯利·贝蒂
- 刘伟
- 刘嘉
- 刘树田
- 刘次沅
- 刘永朋
- 刘海文
- 刘煜
- 刘瑶
- 刘睿哲
- 刘长虹
- 刘雅琴
- 北寒
- 华平生
- 史迪(译)
- 叶华辰
- 叶梦
- 周国乃
-
-
刘瑶;
张鹦琪;
胡艳莉;
张雅彬;
邓忠新;
徐彬;
徐朝辉;
李江华
-
-
摘要:
为研究日环食期间电离层Es演化过程,利用VHF相干散射雷达和便携式垂测仪在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期间开展联合观测试验,得到日环食期间h′Es和f_(o)Es均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强的变化形态.分析表明,该演化过程类似于快速日出日落对电离层Es的影响,其成因是日环食期间太阳活动作为辐射源经历了快速减弱、复原的一个过程.本次试验观测结果对研究和完善电离层Es形成机制、机理有重要意义.
-
-
李昕
-
-
摘要:
新年第一缕阳光缓缓升起,2021年精彩天象已经近対T在咫尺。月全食、日环食、日全食将接连上演。行星方面,金星主要是在下半年可见;年初,木星和土星之间的角距离依然很近,但它们非常靠近太阳,不适合观测;另外,几个传统流量较大的流星雨虽然会受到月光的影响,但依然值得一看。
-
-
戴顺;
罗近涛;
刘海文;
李实锋;
李祎丰;
李浩;
刘长虹;
刘伟;
刘永朋
-
-
摘要:
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前后,在西安临潼及商洛洛南搭建观测系统,对商丘BPC发播台68.5 kHz信号进行了观测.将采集数据可视化处理,对比分析多日信号波动情况,结果表明日食期间低频时码信号幅度发生波动,并在食甚后达到极值.根据电离层变化分析信号特点,从日出—日落效应层面阐述波动原因,证实低频时码信号传播受日食影响,为研究日食期间低频时码信号变化特点提供参照.
-
-
马布衣;
郑辛遥
-
-
摘要:
说起小字辈“追星”,做大人的,苦笑的多--顶礼膜拜什么小鲜肉,争来论去尽是美颜值、吸粉量,嗨,啥意思?!感觉欣慰的,或该是别一种“追星”?为着流星雨、金星冲日、日环食、双星伴月等无文奇观,瞧这群发烧友,会不辞辛劳,黄夜奔赴。是邻家孩子津津乐道于往南汇嘴的夏令营故事,“用天文望远镜在海滨夜空大搜索,找到了木星和卫星,还有织女星、天津四、牛郎星构成的著名‘夏季大三角’”,让我忽然心生此番比较。
-
-
唐翊鸣
-
-
摘要:
据国家天文台预测,十年一遇的日环食天象奇观将于2020年6月21日出现在我国。于是,我跟着天文迷爸爸追着太阳来到了厦门。爸爸说,厦门是此次观察日环食天象的最佳地点,能看见完整的食甚。这里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风和日丽,与上海大不相同。站在海滩上,远远望去,隐隐约约看见双子塔耸立在大海对面的岛屿上。
-
-
-
杨春
-
-
摘要:
6月21日,夏至日,我国迎来一次难得的日环食。这是本世纪唯一一次在中国可见的恰逢夏至日的日食。如果错过,就要再等10年才能在中国境内看到,但并非如此美好的时节。罗弘扬抓住这个百年一遇的良机,策划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摄影。
-
-
窦忠(文/图)
-
-
摘要:
今年6月21日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夏至日日环食。环食带从非洲中部开始,穿过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南部和印度北部,进入我国,穿过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和台湾岛,最后结束于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海域。环食带中心点大约在中印边境处,食分将达到0.994,很接近日全食,由于食分较大,所以环食带较窄,中心点食带宽只有约21千米,我国食带较宽的台湾地区也只有50千米左右。
-
-
冷冰川tycho(文/图);
袁凤芳(文/图)
-
-
摘要:
2020年6月21日发生了难得一见的日环食。除了直接观测,拍摄可能是另一部分人的需求:现在的手机拍摄功能,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拍摄日食的基本需求了。那么,如何把这个珍贵的一刻记录下来,炫爆朋友圈呢?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用手机拍摄的主题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