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栓塞
下肢静脉栓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2354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天津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烧伤疮疡学术会议、2006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等;下肢静脉栓塞的相关文献由255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明娜、周丽琴、朱红卫等。
下肢静脉栓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354篇
占比:99.61%
总计:32480篇
下肢静脉栓塞
-研究学者
- 马明娜
- 周丽琴
- 朱红卫
- 黄丽芳
- 于会敏
- 付霞
- 何湘军
- 刘凤娟
- 刘梅珍
- 刘阿红
- 史元梅
- 周家红
- 周艳
- 夏律贞
- 姜前兰
- 张丽娜
- 张姗姗
- 李丹
- 李丽琴
- 杨江娥
- 樊霞
- 王小芳
- 王翠兰
- 王震侠
- 白丽宏
- 茹淑玲
- 赵家菊
- 邓慧
- 陈永娇
- 韩文冬
- 丁丁
- 丁文玉
- 丁茜
- 付敏
- 任强
- 任艺虹
- 何慎强
- 何生
- 何维来
- 何颜英
- 余伟明
- 余永春
- 冯志贤
- 冼伟福
- 刘乐
- 刘乐2
- 刘冬华
- 刘冰
- 刘利娜
- 刘启胜
-
-
丁丁;
赵志坚;
陈坤峰
-
-
摘要: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溶血磷脂酸(LP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创伤性骨折下肢静脉栓塞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创伤性骨折者(观察组),根据有无DVT:有DVT组33例,无DVT组71例;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轻度组61例,重度组43例。另选取本院同期9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人群、不同病情程度以及有无DVT者血浆Hcy、LPA及血清TGF-β1水平,分析Hcy、LPA及TGF-β1对DVT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Hcy、LPA及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Hcy、LPA及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DVT组者Hcy、LPA及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ROC曲线分析可知,Hcy+LPA+TGF-β1三者联合预测创伤性骨折后发生DVT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0%、8130%,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Hcy、LPA及TGF-β1在创伤性骨折发生下肢静脉栓塞时水平均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下肢静脉栓塞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
李秀萍;
葛智慧
-
-
摘要:
目的探讨胃结直肠癌患者(GC)术后下肢静脉栓塞(LDVT)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120例胃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DVT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10)和未发生组(n=110),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GC患者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高脂血史、静脉栓塞史、术中存在输血、卧床时间≥10天、静脉穿刺次数≥5次、存在术中感染为GC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筛选出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建模集和验证集的C-index指数分别为0.837(95%CI:0.790-0.884)和0.828(95%CI:0.785-0.871),两组的校正曲线均与标准曲线拟合较好,两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和0.828,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结论GC患者发生LDVT的危险因素较多,本研究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医护人员记忆和理解模型的临床意义。
-
-
黄文添;
邓世富;
冼伟福
-
-
摘要: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下肢静脉栓塞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栓塞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3例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23例在其基础上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监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改变,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径(4.59±1.02)mm小于对照组,血流速度(43.01±5.65)cm/s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静脉栓塞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
-
-
-
吴敏莹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活动对剖宫产病人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疗效.方法:在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选取200例剖宫产病人,按摸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 (n=100)术后12h下床活动,研究组 (n=100)则选择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就2组病人术后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 (2.00%)低于对照组 (9.00%)(x2=4.714,P=0.030),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的 (14.75±1.84)d (t=16.901,P=0.000).结论:早期下床活动对剖宫产病人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疗效良好,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出院.
-
-
-
刘梅珍;
陈永娇;
刘凤娟
-
-
摘要:
目的 分析采用自拟产后熏洗方联合气压治疗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我院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方式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治疗组50例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自拟产后熏洗方沐足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计算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预防下肢静脉栓塞中的干预有效率和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3、7、14d双下肢VS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妇术后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自拟产后熏洗方联合气压治疗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双下肢疼痛情况,促进产妇术后肌力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
-
-
李霞;
李方健
- 《2006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下肢静脉栓塞,是一种难治的外科急性病,此种疾病一旦形成慢性,难以治愈.本文所报告的三例患者,有二例患者是因高危妊娠,分娩后所诱发的下肢静脉栓塞,一例是长时间的用脚踏三轮车,致使下肢静脉血管重度伸曲,摩擦血管壁而形成栓塞.她们的患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都是表现下肢浮肿,疼痛,不能走路,站立时小腿肚有胀裂感.通过西医治疗一段时间没有痊愈就出院,回家后虽不间断的继续治疗,下肢总是时好时坏,功能恢复不好.病程短的有二年,长的多达十几年,对工作生活都有影响. 我们门诊部该病的病理及形成的原因用刮痧、拔罐、针灸等疗法,兼服通泰胶囊,收到良好的效果。
-
-
邓慧
- 《第九届全国烧伤疮疡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目的:总结1例烧伤康复期病人并发下肢静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采用股动脉加压注射配合辅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患者于7天左右症状消失,并于1月后康复.结论: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