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微镜器件

数字微镜器件

数字微镜器件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3771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光学精密工程、电视技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3年全国第九届精密工程学术研讨会、长三角地区科技论坛激光分论坛暨上海市激光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数字微镜器件的相关文献由54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一清、余卿、崔长彩等。

数字微镜器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7712 占比:99.97%

总计:537851篇

数字微镜器件—发文趋势图

数字微镜器件

-研究学者

  • 刘一清
  • 余卿
  • 崔长彩
  • 唐德明
  • 毛剑宏
  • 叶瑞芳
  • 刘旭
  • 范伟
  • 赵首博
  • 付胜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雪峰; 高毅; 龙兵; 于晨阳; 李文昊; 于宏柱; 张靖; 李晓天
    • 摘要: 为了获得数字微镜器件(DMD)的真实光学特性,提出了微镜单元杂散光分布测试方法,并搭建实验装置对2×2阵列区域微镜单元的杂散光分布情况进行测试。提出了一种杂散光测试方法,并针对微镜单元尺寸小、配置方式灵活的特点,设计了汇聚光斑大小连续可调的照明系统以及可以对微镜单元清晰成像的成像系统。通过实验得到了2×2阵列区域微镜单元的杂散光分布情况。测试结果表明,单个微镜单元中心孔道位置附近反射的能量较强,靠近边缘位置反射的能量则相对较弱。此外,测试区域之外的微镜单元也会反射一部分能量,测试区域内微镜单元杂散光绝对强度最大值出现在中心孔道附近,其灰度值为6.86,紧邻测试区域微镜单元杂散光绝对强度最大值同样也出现在中心孔道附近,其灰度值为4.01,由此可以说明中心孔道位置附近的杂散光较强;测试区域内微镜单元的杂散光相对强度相对较弱,从测试区域边缘开始急剧增大,经过大约两个微镜单元后达到峰值,数值为293.5%,此后开始急剧下降。
    • 唐诗瑶; 闫军帅; 谢家俊; 沈炳林; 余文慧; 李艳萍; 胡睿; 屈军乐; 刘丽炜(指导)
    • 摘要: 利用数字微镜器件将目标图案投影在样品面的方法相比于传统光照明方式大大提高了光刺激系统的空间选择性,但其光能利用率较小。全息光照射通过调制频谱面实现光能量的重新分布,在实现复杂的选择性光刺激同时,还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能利用率。构建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选择性逐点光刺激系统,通过在数字微镜器件上加载结构变化的二维达曼光栅相位图实现对视场内任意位置和任意时序的选择性逐点光刺激。研究表明,系统不仅能够以不同轨迹(如方形点阵、圆、螺旋线等)对全视场进行逐点的二维扫描,还能够选取感兴趣区域以自定义路径进行逐点扫描。该系统的最大扫描视场可达到400μm,最小扫描步长为0.204μm,单个扫描光斑的峰值半高宽最小可达到1.5μm,单点扫描速度可达10 kHz。本系统适用于需要对样品进行高分辨光刺激或需要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实时刺激的光遗传研究中。
    • 李会; 桑新柱; 仲崇力; 秦秀娟; 王葵如; 颜玢玢
    • 摘要: 针对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全息显示分辨率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尺寸、高分辨率计算全息显示方法。本文利用计算机渲染或相关变换方法生成高分辨率输入图像,利用菲涅尔衍射算法和傅立叶变换并行计算提升全息图的分辨率,根据数字微镜器件特性进行衍射图像的时空复用与动态融合,有效提升计算全息显示的分辨率与动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大尺寸、高分辨率的动态全息显示效果,突破了数字微镜器件固有的像素数目及分辨率限制,使用像素分辨率为2K的数字微镜器件可显示8K甚至更高分辨率的重建图像,尺寸可以达到82 mm甚至更大。
    • 肖文健; 王彦斌; 周旋风; 王振兴
    • 摘要: 光源温度是决定数字微镜器件(DMD)红外场景产生器出瞳辐射范围的外部唯一可设参数,是影响红外场景仿真逼真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红外场景仿真过程中DMD红外场景产生器光源最优温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光源辐射和背景辐射两个方面分析了DMD红外场景产生器的出瞳辐射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了光源温度与红外场景量化范围的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确定了光源温度最优值的求解方法;最后,以某红外场景产生器为例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在红外成像类装备内场仿真试验中为DMD红外场景产生器光源温度的设定提供参考。
    • 张思琪; 周思翰; 杨卓俊; 许智; 兰长勇; 李春
    • 摘要: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无掩膜光刻是光刻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数字微镜器件芯片集成度与性能的提高,数字微镜器件无掩膜光刻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字光刻技术。由于可灰度调制的光反射式“数字掩膜”替代了传统光刻中使用的预制物理光掩膜版,该技术极大地简化了光刻制版流程,提高了光刻的灵活性,广泛应用于平面微纳器件、超材料、微流控器件、组织生物研究等领域。从数字无掩膜光刻原理出发,简要介绍了典型匀光照明系统结构与微缩投影系统结构,进而介绍了面向平面光刻的空间分辨率增强技术、灰度光刻技术以及三维微立体光刻技术的进展。最后,列举了几类典型的数字无掩膜光刻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高毅; 于瀛; 张靖
    • 摘要: 为了获得数字微镜器件的真实光学特性,提出了其反射特性测试方法,并搭建实验装置对数字微镜器件的相对反射效率进行了测试,搭建了测试光路;利用该光路分别测得数字微镜器件和铝反射镜作为反射元件时相机接收到的光斑能量分布曲线,并对曲线进行积分;将2种测试条件下获得的积分值做除法,得到数字微镜器件的相对反射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在使用632.8 nm波长激光器作为光源时数字微镜器件的相对反射效率为45.33%,在使用白光LED作为光源时数字微镜器件的相对反射效率为71.75%,经过多次测试发现2种测试模式下的重复精度均为±5%左右。上述测试结果可对今后使用数字微镜器件开发相关仪器时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以及器件选择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 肖文健; 许振领; 周旋风
    • 摘要: 非均匀性是影响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红外场景产生器投射红外场景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DMD红外场景产生器必须经过非均匀性校正才能满足复杂环境下红外成像设备内场仿真试验的应用要求.给出了DMD红外场景产生器的非均匀性校正流程;提出了一种更适合于现有测试条件的变尺度稀疏网格非均匀性测量方法;采用线性化和分段校正进行离线数据处理;采用"在线查表法"进行实时非均匀性校正.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变尺度稀疏网格测试法及非均匀性实时校正算法,可将非均匀性降低至0.5%左右,显著提高了DMD红外场景产生器的红外场景仿真质量.
    • 王宏霞; 李颖超; 李春生; 周志恒; 马振予; 田地
    • 摘要: 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HG-AFS)非色散检测系统基础上,增加基于紫外数字微镜器件(DMD)的色散检测系统,当测试样品存在光源光谱干扰或散射干扰时,选择色散系统检测样品,可以有效抑制干扰.由于增加了分光部件,色散系统的检出限(LOD)性能降低.为提高色散检测法的分析性能,本研究在光电倍增管(PMT)前增加柱面镜和扩大光电倍增管的最小有效区域,以增强信号强度,针对DMD翻转检测提出了定点模式,优化了元素检测时谱峰选取等分析方法,并对影响信号强度的仪器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系统使180~320 nm范围内信号的检测强度提高至2倍以上,光谱分辨率提高至1.2倍以上,同时获得了Cd、Te、Sn和Zn的光源发射谱线和激发荧光谱线.利用本系统测试了10种HG-AFS常测元素,其中,Cd的检出限低于0.005 ng/mL,Sn的检出限低于0.02 ng/mL,Sb、Pb和Te的检出限低于0.05 ng/mL,As、Bi和Hg的检出限低于0.1 ng/mL,Se和Zn的检出限低于0.2 ng/mL.将此系统用于检测生活饮用水中As的浓度,加标回收率为93% ~101%,RSDs为0.6% ~3.3%,实际食品样品中As的加标回收率为95% ~106%,RSDs为0.9% ~3.4%.通过对紫外DMD光谱仪的改进、DMD翻转检测模式的升级以及分析方法的优化,有效改善了色散检测系统的检出限和分辨率,其检测能力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毒理指标限值的检测需求,在实际食品样品检测中也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稳定性.
    • 袁夕尧; 胡源; 黄蕴涵; 许熠宸; 秦铭泽; 李文轩
    • 摘要: 针对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衍射效应对系统成像影响严重的问题,对DMD元件产生的杂散光进行研究.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构建了DMD衍射模型,分析不同波段和入射角度对其衍射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波红外波段DMD衍射效应较明显,且随着入射角度增大,DMD衍射效应更为显著.分析投影系统中DMD的衍射杂光产生途径,通过改变系统的F数来控制入射角度,计算出DMD衍射效应产生的杂光能量占比,给出不同波长下,不同F数的光学系统杂光随衍射效应的变化曲线,即F数越大,DMD衍射效应对系统杂光影响越小.
    • 邢思远; 王超; 徐淼; 李英超; 史浩东; 刘壮; 付强
    • 摘要: 目前对于超分辨成像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分辨重建算法方面,光学系统本身的装调误差对超分辨成像结果的影响尚未见报道.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装调误差对超分辨成像影响的研究,建立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的基本成像模型,设计了一个工作波段为8~12 μm的DMD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提出了装调误差对超分辨成像质量影响的分析方法.在成像模型中分别引入适当的偏心、倾斜、镜片间隔误差、离焦等装调误差,对超分辨重建结果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该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装调时的公差范围:该系统在加工装调时X方向总体偏心误差控制在±0.07 mm以内,Y方向总体偏心误差控制在±0.05 mm以内,X方向和Y方向的总体倾斜误差控制在±0.06°以内,总体镜片间隔误差控制在±0.02 mm以内,成像物镜的离焦量控制在±0.04 mm以内,投影物镜的离焦量控制在±0.05 mm以内,在此范围内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可以保证超分辨成像的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