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持水率

持水率

持水率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石油、天然气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26673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广西林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八届测井年会等;持水率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厚全、金宁德、刘国权等。

持水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6673 占比:99.94%

总计:326861篇

持水率—发文趋势图

持水率

-研究学者

  • 余厚全
  • 金宁德
  • 刘国权
  • 郭海敏
  • 任英玉
  • 翟路生
  • 陈强
  • 魏勇
  • 戴家才
  • 刘兴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沁泽; 刘军锋; 高峰; 戴月祥; 彭威水; 崔帅飞
    • 摘要: 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平均持水率参数测量是多相流产出剖面解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水平井中随着流量、含水率和井斜的复杂组合变化,井筒中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复杂多变,目前采用的测量方式是多探头环形分布测量。为了准确获取平均持水率参数,在多相流实验平台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不同流量和含水率的物理模拟实验,然后利用阵列持率仪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提出自然间断点法,对油水两相进行划分和计算平均持水率,并采用Java进行算法的具体实现。通过对比分析自然间断点法所算持水率与关井持水率的一致性,认为自然间断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油水两相边界的划分以及平均持水率参数的计算。
    • 王延军; 袁旭东; 冀龙生; 薛辉; 李荣强; 王增林
    • 摘要: 持水率是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的关键参数之一,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流型由于受到井筒斜度影响复杂多变,导致准确测量持水率非常困难。根据中国水平井的开发特点,采用集流式测井方案,利用环形阵列电导传感器与周向阵列电导探针传感器组合的持水率测量实验样机,在水平井多相流模拟实验装置上对油水两相流持水率测量方法开展了动态实验研究。分析模拟井筒倾斜角对持水率测量传感器输出响应的影响,计算持水率测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流量为3~200 m^(3)/d时,持水率的测量范围为30%~100%;当油水两相流总流量小于60 m^(3)/d时,持水率的测量结果要进行井筒倾斜角的校正;当油水两相流总流量大于60 m^(3)/d时,持水率的测量结果受井筒倾斜角的影响可忽略。研究结果为水平井产液剖面油水两相流的持水率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李寿强; 张小强; 鲁耀泽; 张晓晶; 潘枭; 刘晓民; 张文柱; 庞云
    • 摘要: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废弃菌糠处理问题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探究废弃菌糠对土壤(壤土、砂土)水分状况的影响,实现废弃菌糠资源化利用,通过测试不同粒径(1、4 mm)、不同添加比例(1%、2%、5%)复合菌糠(玉米芯+木屑)与土壤混合的吸水率、持水率,分析复合菌糠对土壤吸水、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复合菌糠与不同类型土壤混合后吸水率表现为与壤土混合>与砂土混合;(2)就不同粒径复合菌糠而言,吸水率、持水率均表现为1 mm粒径>4 mm粒径;(3)就与不同类型土壤混合后吸水、持水效果来看,与砂土混合而言,复合菌糠(1 mm粒径)添加比例为5%时吸水、持水效果较好;与壤土混合而言,复合菌糠(1mm粒径)添加比例为2%时吸水、持水效果较好。
    • 王倩; 邓豪; 杨通; 杜社教
    • 摘要: 现阶段基于文丘里流量计进行的多相流研究主要集中在气液两相流,针对液液两相流的研究很少,因此研究文丘里流量计内的液液两相流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ICEM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并网格划分,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不同流量、不同含水率下的流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随着入口含水率的增加,持水率同时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
    • 孙豪; 张涛
    • 摘要: 原油持水率是油井开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持水率的在线监测可有效评估油井生产状况。针对国内部分高产液、高含水油井的持水率检测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同轴式射频天线,并开发设计了基于微波法的检测电路。该电路可产生300~950MHz频段的微波信号送入射频天线,通过相位检波器AD8302测量射频天线两端微波信号的相位差,实现原油持水率的间接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开发设计的同轴式射频天线具有良好的分辨率,检测电路具有较好的集成度,基于该电路开发的微波持水率测井仪可指示各产液层的产出状态,具有良好的高含水地层分辨能力,适用于高产液注水井的持水率检测。
    • 陈光华
    • 摘要: 森林凋落物层是实现森林涵养水源功能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为揭示辽东山区针叶林凋落物层的持水性能,以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凋落物现存储量的基础上,采用室内浸水法测定红松和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进而对凋落物层的持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15.07 t·hm^(-2))明显高于落叶松人工林(10.63 t·hm^(-2))。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显著高于红松人工林(P<0.05)。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随时间呈对数方程变化趋势;在浸泡10 h后,凋落物持水量接近饱和,达到最大量。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层的持水能力显著高于红松人工林,可为辽东山区科学营建和管理水源涵养林提供科技支撑。
    • 谢韦峰; 陈猛; 刘向君; 王中涛; 杨国锋
    • 摘要: 为探究温度、矿化度、含水率变化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的影响,提升高含水条件油气井持水率监测及评价精度.本次研究设计完成不同温度(35~80°C)、不同矿化度(0~200 000 ppm)和不同含水率(20%~100%)条件电磁波持水率探头模拟实验.结果 表明:30~80°C范围,温度变化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影响相对较弱;矿化度小于50 000 ppm时,随矿化度的增加,响应值明显增加,当矿化度大于50 000 ppm时,持水率响应值趋于稳定;高低温度条件探头响应值与持水率均存在较好对应关系.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温度、矿化度影响线性插值校正方法,校正后持水率值与标准状况相比误差分布于0%~10%范围,有效地消除了温度、矿化度变化对电磁波持水率探头监测的影响.
    • 林婕; 陈稳; 陈云; 杨帆
    • 摘要: 选取大豆为原料,以薄叶山矾浸汁为凝固剂,参照传统工艺制作游水豆腐,分别研究大豆料液比、大豆浸泡时间、浸提液添加量、点浆温度及蹲脑时间5个因素,对感官评定分值、持水率及含水量3项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大豆料液比、浸提液添加量、点浆温度3个单因素,以综合评分(感官评定分值85%、持水率10%、含水量5%)为指标,使用响应面Box-Behnken模型对游水豆腐制作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薄叶山矾浸提液制作游水豆腐的工艺参数:大豆料液比1:18(g:mL)、大豆浸泡时间8 h、浸提液添加量1.7(mL/mL)、点浆温度77°C,蹲脑时间15 min,此工艺条件下,综合评分为71.74分,与预测值偏差为0.92%.此工艺制作的游水豆腐营养更加丰富、口感较传统豆腐细腻,增添了独特的薄叶山矾香,解决了传统豆腐钙含量高等问题.项目的研究为新型天然凝固剂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也为游水豆腐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林婕; 陈稳; 陈云; 杨帆
    • 摘要: 选取大豆为原料,以薄叶山矾浸汁为凝固剂,参照传统工艺制作游水豆腐,分别研究大豆料液比、大豆浸泡时间、浸提液添加量、点浆温度及蹲脑时间5个因素,对感官评定分值、持水率及含水量3项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大豆料液比、浸提液添加量、点浆温度3个单因素,以综合评分(感官评定分值85%、持水率10%、含水量5%)为指标,使用响应面Box-Behnken模型对游水豆腐制作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薄叶山矾浸提液制作游水豆腐的工艺参数:大豆料液比1∶18(g∶mL)、大豆浸泡时间8 h、浸提液添加量1.7(mL/mL)、点浆温度77°C,蹲脑时间15 min,此工艺条件下,综合评分为71.74分,与预测值偏差为0.92%。此工艺制作的游水豆腐营养更加丰富、口感较传统豆腐细腻,增添了独特的薄叶山矾香,解决了传统豆腐钙含量高等问题。项目的研究为新型天然凝固剂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也为游水豆腐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黄立华; 王宜冉; 程修福; 文梦鑫; 康兴照; 吕仁浩; 张海鹏; 何吉祥; 杨矞琦
    • 摘要: 针对重油井筒举升流动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高黏重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重油-水在上升管中的流动特性,得到了五种重油-水两相流动型态.结果表明:与轻油-水流动不同,重油-水流动过程中未发生相转化,该现象与表面能方程的预测结果相似.通过持水率测量得到重油-水两相的滑移效应随油水混合流速降低或持水率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基于漂移流模型和动量守恒方程推导得到五种流态下重油-水两相流的持水率预测模型,相对误差率在20%以内.总压降梯度在低持水率时以重力压力梯度为主,高混合流速和高持水率时以摩擦压力梯度为主.采用基于Bannwart模型建立的重油-水中心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误差率在30%以内.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重油井筒举升流动参数的预测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