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减灾
抗灾减灾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38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瞭望、致富天地、南北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暨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第十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等;抗灾减灾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宁巧、张于心、崔京浩等。
抗灾减灾
-研究学者
- 吴宁巧
- 张于心
- 崔京浩
- 张红卫
- 易亮
- 祝新建
- 高巍
- 丁丁
- 丁声俊
- 乐治中
- 伊水
- 何实
- 何涛
- 何芬
- 余世明
- 侯春梅
- 冀晓昊
- 冯华
- 冯晓霞
- 刘凤之
- 刘凤光
- 刘名干
- 刘国峰
- 刘小东1
- 刘心雨
- 刘敏
- 刘文博
- 刘明才
- 刘超
- 史祥宾
- 吴传琛
- 周伟军
- 周洪建
- 姚兆余
- 姚和金
- 姜绍臣
- 孙政才
- 孙毅
- 孙超超
- 富刚
- 尚龙
- 崔晓霞
- 崔欣婷
- 崔海涛
- 康宁
- 张勇
- 张卫红
- 张安存
- 张家升
- 张新平
-
-
张卫红;
何芬;
郭帮权
-
-
摘要:
阳新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依法严管、良田粮用”,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美化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生产生活质量。
-
-
孙超超
-
-
摘要: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巨大冲击,天气气候的反常性更是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例如,7月,河南出现极端暴雨天气,部分地区农作物受灾严重,而在陕西关中地区出现了41°C高温;9月以来,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南部都出现多轮降雨天气,造成土壤过湿、局部农田积水,部分地区秋收秋种受阻。
-
-
徐建强;
王圣全;
董敏
-
-
摘要:
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区未来几天将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降温幅度9~11°C,平均风力4~5级,阵风7~9级,江河湖面阵风可达10级。为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有效抵御不利因素对渔业生产影响,特制定如下抗灾减灾技术要点南。一、渔业设施巡查检修对生产用房、防逃网片等及时加固,室外摆放的相关生产资料尽量搬运至室内存放。
-
-
禾刀
-
-
摘要:
几乎每时每刻,人类都在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回顾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直面自然灾害的奋斗史。书名:《改变人类历史的自然灾害》本书撷取人类历史上23次著名的自然灾害,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极富冲击力的图片,诸多细节素材,展现了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一次次重创。在这23次大灾难中,首当其冲的是大地震(7次),其次是风暴和飓风共6次,火山爆发4次,病毒和水灾各2次,旱灾、火灾各1次。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论再如何繁华的人类文明,均不堪一击。近的如印度洋海啸、日本东北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还有眼下人类正在遭遇的新冠肺炎病毒,无一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不过,自然灾害纵然可怕,但人类也并非无所作为。阅读本书,就像是倾听人类抗灾减灾的暮鼓晨钟。
-
-
刘心雨;
高勇
-
-
摘要:
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救援现场的复杂性给救援人员和幸存者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灾害发生后,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然而,目前救援机器人缺乏完善的工业设计研究.本文分析了救援机器人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消毒与搜救合二为一的抗灾机器人的设计参考.
-
-
陈欣
-
-
摘要:
"一带一路"很多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风险高,抗灾能力弱,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在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加强抗灾减灾和灾害管理领域合作,成为与会各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为落实上述重要共识,2021年11月3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以视频形式在京召开。
-
-
余世明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达州城区1982年、2004年、2005年三年特大洪灾灾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2005年"7·8"特大洪灾应用洪水预测模型后,达州城区灾民所减少的经济损失,探讨了洪水预测模型在抗灾减灾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为进一步推广洪水预测模型,造福人类提供科学依据.
-
-
王智
-
-
摘要:
针对近年来我国各地洪水灾害频发的情况,本文分析了科学防汛的重要性.由于洪灾具有较大范围的破坏性和突发性,采用洪水预测模型可以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为政府部门争取更多的防汛准备、人员安置时间.本文采用数据对比方法,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对洪水预测模型在减灾抗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洪水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减轻灾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
-
张琴;
崔海涛;
徐晓磊;
童玲
-
-
摘要:
就如何应对灾害,直播现场,专家深度分析原因,新洋丰力赛诺公司、根力多、金正大、鄂中生态、硅谷肥业、中微聚丰公司等多家肥料企业推出了应对极端天气的解决方案,并为农业抗灾减灾建言献策。
-
-
刘小东1
-
-
摘要:
“2017年8月台风‘天鸽’来的时候还是有点措手不及,没想到真的来了那么大的台风,我们珠海之前从没有这么大的台风。”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饪海社区党委书记梁敏华回忆说。“幸运的是,我们平时就在街道的指导下,充分做好了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在这次天灾中,社区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灾后重建迅速、有序,很快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
-
-
- 《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暨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
| 2008年
-
摘要:
以人为本,构建“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社会和谐型”的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奋斗,也需要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作者做大量的工作. 通常所指“人影是指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局部大气施加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趋利避害目的的活动”,50年来,我国人影工作在抗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以往所阐述的人影,仅仅是人类自觉、主动影响天气的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影还涵盖了人类不自觉、被动等诸多影响天气的内容,本文介绍了影响(负效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和因素,提出正效应的人工影响天气,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做起。
-
-
-
崔京浩
- 《第十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从8个方面论述土木工程的伟大和重要:1、土木工程的内涵及发展简史;2、土木工程投入大、难点多、难度高;3、土木工程涉及面广、回收周期长,但效益大,且具有恒久性;4、土木工程可以大幅度地拉动国民经济;5、土木工程对抗灾减灾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6、土木工程社会需求量大,不易饱和,学科上属长线专业、硬专业;7、土木工程在中国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8、结论:对开发地下空间做了更为详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