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包
抓包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轻工业、手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专利文献270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中国新通信、中国有线电视等;
抓包的相关文献由64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彩霞、吕恒正、孔祥胜等。
抓包
-研究学者
- 张彩霞
- 吕恒正
- 孔祥胜
- 伍达华
- 王文龙
- 贺兴焱
- 刘晓葳
- 展艺
- 廖文辉
- 李稀敏
- 肖龙源
- 蔡振华
- 陈利
- 史中伟
- 姚鑫
- 彭骞
- 林康
- 梁红军
- 沈亚非
- 潘薇
- 王月菊
- 祁炎
- 秦明
- 罗鹰
- 范渊
- 荣德明
- 赵正
- 赵继伟
- 郑玉新
- 陈凯
- 陈瑶
- 马丽娜
- 丁松峰
- 丁浩
- 丘志浩
- 于浩
- 于红丽
- 伍军
- 何国涛
- 余洪涌
- 俞博
- 俞建宏
- 刘三伟
- 刘亚振
- 刘姣
- 刘定俊
- 刘家广
- 刘广飞
- 刘强
- 刘文清
-
-
黄澎;
陈伟;
林阿玲;
杨志勇;
蒋永成
-
-
摘要:
以准入设备为代表的非传统路由交换设备的普及,强化了对网络的集中控制,但也加大了网络故障的排查难度。为了解决某次项目实践过程中由IRF虚拟化改造引起的终端准入异常问题,该文通过抓包、路由跟踪等方法深入剖析了盈高准入控制器的MVG模式工作原理,并重点论述了因IRF虚拟化改造引起的终端准入异常现象及成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
胡姣;
李岳洪;
高英杰
-
-
摘要: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物联网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实现了家电产品的智能化,即智能家电,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与传统家电相比,智能家电除了实现产品基本使用功能外,还具有环境感知、信息传输、数据处理,甚至互联互通等特点,为此,智能家电不仅要考核电气安全还需考虑物联网安全,物联网安全一般分为终端安全、通信安全、服务端安全等。本文研究物联网智能家电的通信安全,具体研究以无线局域网WLAN网络接入方式的智能家电设备在以太网的通信安全问题,利用一些软件工具通过抓包、重放等评估方式,探析数据在传输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
-
刘龙锦;
张志杰;
梁世民
-
-
摘要:
截止至2020年6月,Android系统占据了手机系统74.6%市场份额,剩余26.4%市场份额由其他系统瓜分,绝对优势的市场占有率造就了繁荣的Android生态及数量庞大的开发者。开发者水平的高低则给Android开发带来了许多安全性问题。本文将从Android应用抓包防护,Java代码防护,So代码防护,签名加密算法,服务端校验方面进行研究,为应用的风险控制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
冯仰忠
-
-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常用网络抓包工具tcpdump的常用功能以及作用,接着指出tcpdump只能通过命令方式抓取内核网口报文无法灵活抓取用户态报文以及存在网络安全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用户态进程的报文抓包方法,该方法可以灵活抓取用户态报文,并且能够应用于多进程或多线程之间错包、丢包以及时间敏感型报文的故障定位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最后,经过实例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报文抓包方法具备可行性和实用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
黄晓弟;
林庆忠
-
-
摘要:
如何快速、精准分析家宽用户业务质量,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宽用户上网感知提升策略,是各大通信运营商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对当前几种主要的家宽业务质量分析方法进行简要探讨,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依托城域网远程抓包技术和Wireshark(网络抓包软件)协议分析工具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支撑对家宽用户业务质量的有效优化。
-
-
陈笑梅
-
-
摘要: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智能配电网的基石,是实现配电网实时监测、数据采集、负荷转供、故障自愈等功能的技术保障。然而,由于配置不正确、维护不完善、通信规约不匹配等原因,终端无法上线、频繁投退、批量掉线等现象经常出现。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笔者现介绍运用镜像抓包技术,通过实时监听主站与终端的交互报文,挖掘出终端TCP连接异常、终端规约配置错误、终端MAC地址冲突、主站安全网关配置错误等缺陷,针对每类缺陷提出解决方案,并结合典型案例介绍改进措施和方法,供参考。
-
-
陈利
-
-
摘要:
通过对在GNS3中配置实现的各种IPv6隧道进行抓包,比较了不同IPv6隧道的封装,分析了IPv6报文跨IPv4网络传输时的封装过程,并结合IPv6隧道中继实现了IPv6孤岛跨IPv4网络的互通及IPv4网络中的ISATAP主机与IPv6网络的互通.这样有利于实施IPv6隧道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隧道模式,也可以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各种IPv6隧道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
-
陈利
-
-
摘要:
通过对在GNS3中配置实现的各种IPv6隧道进行抓包,比较了不同IPv6隧道的封装,分析了IPv6报文跨IPv4网络传输时的封装过程,并结合IPv6隧道中继实现了IPv6孤岛跨IPv4网络的互通及IPv4网络中的ISATAP主机与IPv6网络的互通.这样有利于实施IPv6隧道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隧道模式,也可以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各种IPv6隧道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
-
程翔;
任磊;
张绍泽;
李苑青
-
-
摘要:
在系统研制试验过程中对数据进行采集记录,不仅可以为系统功能性能评估提供数据源,也可以为重现战场试验态势提供手段.本文针对此问题及工程中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时间机制、网络监听、数据抓包和多缓存记录等关键技术的数据采集记录系统,该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组成与架构和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根据设计内容进行了仿真应用,针对系统研制试验过程中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采集记录系统不仅运行高效,且能够很好地满足系统研制试验阶段的要求.
-
-
顾峰;
王庆刚;
伊纪梁;
孙远秋;
焦俊淞;
曾文杰;
冉志成
-
-
摘要:
传统网络管理体系以设备监控为中心,对用户流量感知度差,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求,现以高校网络环境为基础,设计一种网络回溯技术方案,通过抓包(Captuer)软件、可视化界面(Web)、数据存储三部分搭建网络回溯系统,对用户网络数据包分析,达到分析用户网络访问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