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4702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时代经贸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4年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等;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相关文献由141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海峰、王贝贝、田志宏等。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4702篇
占比:99.94%
总计:154788篇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研究学者
- 肖海峰
- 王贝贝
- 田志宏
- 郑策
- 何秀荣
- 全颖
- 凌立莹
- 刘岩
- 刘艺卓
- 卫迎春
- 厉英珍
- 吴敬学
- 宋海英
- 居缤
- 席理想
- 张姣
- 张旭
- 张梅梅
- 张澍培
- 张眉
- 杨念
- 杨莲娜
- 杨逢珉
- 王茵
- 王蔚宇
- 王领
- 聂影
- 苌群红
- 蒋颖
- 马惠兰
- Cao Xuping
- Zhu Fuxing
- 丁建国
- 丁晓强
- 丁瑶
- 代云云
- 任爱荣
- 何树全
- 余伟
- 余正
- 傅缨捷
- 刘丹
- 刘义
- 刘建芳
- 刘彦
- 刘方圆
- 刘海清
- 刘澜
- 刘诗羽
- 刘锐金
-
-
陈宏伟;
丁建国;
穆月英
-
-
摘要:
【目的】大宗农产品是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基础性商品,研究其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为改善中国大宗农产品贸易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1~2018年相关贸易数据,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效应。【结果】2001~2018年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MS指数由5.63%上升至6.93%,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3.05%,其中,糖及糖食、棉花及制品的MS指数分别由0.96%、11.22%上升至4.62%、28.12%,出口贡献率分别为33.77%和47.94%,谷物和油料产品的MS指数分别由3.10%、4.94%下降至0.94%、2.69%,出口贡献率分别为-859.52%、-14.81%。【结论】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是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具体竞争力的出口效应高于整体竞争力;糖及糖食、棉花及制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出口增长贡献率较大,而谷物和油料国际竞争力下降对其出口有显著阻碍作用。
-
-
秦江楠;
张俊飚;
赵丁洁;
吴月丰
-
-
摘要:
区域经济全面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成员国是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重要伙伴,对中国食用菌产业国际贸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02~2020年的中国食用菌出口数据,在对食用菌贸易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onstant market share,CMS)模型,探究中国食用菌出口RCEP国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进口需求效应对中国向RCEP国家出口食用菌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市场规模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口竞争力效应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说明中国食用菌产品贸易出口竞争力较弱;供需交互效应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中国未能根据RCEP国家对食用菌需求的市场变化作出及时的产品结构调整。据此提出建议:中国应充分利用RCEP协定生效实施契机,不断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挖掘RCEP国家市场需求潜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全面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
-
-
石耀岑;
李翠霞;
姜冰
-
-
摘要:
基于UN comtrade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乳制品相关数据,对1999年-2018年中国向新西兰进口乳制品的贸易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形成中国进口新西兰乳制品的贸易波动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进口新西兰的乳制品市场规模及产品结构波动明显,受到市场规模、产品结构以及竞争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中国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是贸易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竞争力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中新乳制品贸易情况,根据结果和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
-
丁瑶;
曹历娟
-
-
摘要:
越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重要的目的市场.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却一枝独秀,保持连续高增长.然而,同期中国农产品占越南市场的份额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分别采用修正和拓展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测度分析了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我国在越南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越南不断扩张的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竞争力和出口产品结构则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并成为制约我国在越南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竞争策略的改变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以推动对越南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
-
-
王领;
张眉
-
-
摘要:
近年来,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往来十分密切,我国对马来西亚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整体呈不断增长趋势.基于修正CMS模型,本文考察2004-2018年不同阶段我国对马来西亚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效应,并分析了各阶段我国对马来西亚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原因.结果 表明:2004-2008年、2014-2018年两阶段,中国对马来西亚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工业制成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2009-2013年,我国对马来西亚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马来西亚工业制成品进口需求的扩张;2004-2008年、2009-2013年、2014-2018年三个阶段,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在马来西亚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工业制成品类别上的集中度较低.基于结果,本文得到我国应保持并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优势以及调整对马来西亚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结构等启示.
-
-
刘诗羽;
李道和
-
-
摘要:
本研究在分析中国对美国市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析了2000—2019年中国对美国市场茶叶出口贸易波动的成因.结果表明,美国市场茶叶进口需求的增加是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而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起到了较强的逆向拉动作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市场出口的各类茶叶产品的竞争力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中国茶叶出口结构不符合美国市场茶叶需求结构、茶叶生产成本提高等也抑制了中国对美国市场茶叶出口的增长.
-
-
张少军;
丁晓强
-
-
摘要: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省际调出的增长模式.研究方法:基于贸易总额与市场份额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研究发现:第一,国内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张,是推动中国省际调出增长的主导因素;但省际调出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较慢的部门.第二,中国省际调出增长的驱动因素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其增长模式随着时间在不断优化.第三,沿海省份省际调出的增长模式优于内陆省份;服务部门省际调出的增长模式优于货物部门.第四,省际调出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而进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上升;市场需求变动引致的省际调出与进口之间的间接竞争是中国省际调出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省际调出与进口之间的直接竞争是中国省际调出竞争力下降的次要原因.研究创新:从区域和部门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省际调出增长模式与竞争力的结构性特征.研究价值:对于有效发挥省际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
王领;
张眉
-
-
摘要:
为了研究1997—2017年中国对越南机电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运用CMS模型分四个阶段对我国对越南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应对我国对越南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大,2009年以来越南对机电产品需求的增加成为促进出口的最主要因素;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对我国对越南机电产品出口的贡献相对较小,且呈持续下降趋势,在后期制约了我国对越南机电产品的出口;越南对我国需求增长较快的几类机电产品竞争力提升较缓慢.
-
-
-
王如玉;
肖海峰
-
-
摘要:
为研究1992—2018年中国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进口市场结构变动方向是否有益于中国肉类产品长期稳定进口,在测算分散度指数、结构变化指数和匹配性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分离出市场结构因素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肉类进口市场结构变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牛肉、羊肉和禽肉的进口来源高度集中;猪肉、牛肉和禽肉的进口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但猪肉和牛肉进口市场结构的优化过程较不稳定,羊肉的进口市场结构呈现恶化趋势;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前进口市场结构因素促进了中国肉类进口增长,金融危机以后的进口市场结构因素则制约着中国肉类产品进口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与更多新兴国家建立贸易伙伴关系进而调整肉类产品进口市场结构、适当收购国外牧场等政策建议.
-
-
郑策;
张旭;
凌立莹;
施安国;
苌群红;
刘方圆
- 《2014年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毛皮及其制品业产销两旺,出口增长较快,但从历史客观角度分析,我国毛皮产品出口波动较大,本文在分析2000年-2011年中国毛皮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与市场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将我国毛皮产品出口划分为四个时期,同时结合相关市场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毛皮产品出口贸易效应进行分解和量化分析,探寻我国毛皮产品出口波动的原因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出口增长期还是萧条回落期,综合竞争力效应和增长效应都是影响中国毛皮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其中综合竞争力效应影响力略强于增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