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4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472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父母必读、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第四届全路儿科学术会议、第13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等;幼儿急疹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展、白汉玉、南亚华等。

幼儿急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0 占比:1.4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472 占比:98.52%

总计:19764篇

幼儿急疹—发文趋势图

幼儿急疹

-研究学者

  • 刘展
  • 白汉玉
  • 南亚华
  • 杨静
  • 王兰英
  • 王淑文
  • 范成立
  • 任惠娟
  • 伊红波
  • 侯秀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衡
    • 摘要: 案例春季里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快满2岁的儿子帅帅一起去北湖公园游玩。那天帅帅玩得很开心,从滑板上来回运动,还边跑边唱。可没想到,帅帅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着凉了,傍晚开始流清鼻涕,轻咳,不想吃饭,无精打彩,接着又发烧,体温为38°C。帅帅妈给他喂服一包感冒冲剂,便让他上床睡觉。过了一会儿,帅帅妈发现孩子脸色更红了,喘气声变粗。
    • 刘展
    • 摘要: 目的 探讨幼儿急疹的临床发病特征,血常规检测指标变化,以利于早期诊断.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30例幼儿急疹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患儿中,6个月以下的25例,6个月~1岁的87例,1~2岁的15例,2岁以上的3例.咽部充血113例,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41例.外周血白细胞9.5×109/L共21例.单核细胞百分比3%~10%共27例,11%~14%共41例,>14%共62例.C反应蛋白正常112例,轻度增高18例.结论 对2岁以下小儿,尤其是6个月~1岁患儿,3~9月份持续高热发病,精神状况良好,无明显伴随症状,白细胞正常,特别是降低以及单核细胞明显升高的患儿应考虑本病.
    • 刘展
    • 摘要: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的临床发病特征,血常规检测指标变化,以利于早期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0例幼儿急疹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儿中,6个月以下的25例,6个月~1岁的87例,1~2岁的15例,2岁以上的3例.咽部充血113例,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41例.外周血白细胞9.5×10^(9)/L共21例.单核细胞百分比3%~10%共27例,11%~14%共41例,>14%共62例.C反应蛋白正常112例,轻度增高18例.结论对2岁以下小儿,尤其是6个月~1岁患儿,3~9月份持续高热发病,精神状况良好,无明显伴随症状,白细胞正常,特别是降低以及单核细胞明显升高的患儿应考虑本病.
    • 刘展
    • 摘要: 目的 探讨幼儿急疹合并热性惊厥临床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456例幼儿急疹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合并热性惊厥分为合并热性惊厥组(n=84)和未合并热性惊厥组(n=372),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惊厥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儿均存在发热症状,高热65例(77.38%),典型特征为热退疹出;外周血白细胞9.5×109/L 13例(15.47%);合并热性惊厥84例,有家族史患儿73例(86.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出疹持续时间、单核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体温、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高体温和家族史是热性惊厥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所有幼儿急疹患儿均存在发热症状,且多为高热,最典型特征为热退疹出;对于幼儿急疹者体温高、存在家族史是其发生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徐自强
    • 摘要: 目的:探究抗病毒早期治疗对幼儿急疹发热时间及皮疹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幼儿急疹患者200例,按病历序号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n=100),分别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常规+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发热时间变化和皮疹情况.结果:经抗病毒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发热情况及皮疹发生情况更低,对比常规组更具临床价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幼儿急疹时采用抗病毒早期干预对发热时间和皮疹多少具有积极影响意义,临床效果更好,更具优势,值得推荐运用.
    • 刘展
    • 摘要: 目的 探讨幼儿急疹合并热性惊厥临床发病与疱疹病毒HHV-6型和HHV-7型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合并热性惊厥各20例,选取其他疾病患儿为其他疾病组进行PCR检测疱疹病毒HHV-6型和HHV-7型,分析疱疹病毒感染与幼儿急疹的关系.同时记录幼儿急疹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20例幼儿急疹合并热性惊厥患儿中HHV-6型阳性17(85%)例,HHV-7型阳性5(25%)例.20例幼儿急疹患儿中HHV-6型阳性13(65%)例,HHV-7型阳性4(20%)例.以HHV-6、HHV-7感染单因素分析,幼儿急疹组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患儿(P<0.01);合并热性惊厥组患儿和未合并热性惊厥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存在发热症状,其最典型的特征为热退疹出;高热(T≥39°C)的30例(75.00%);外周血白细胞<4.0×109/L 共 15例(37.50%),(4.0~9.5)×109/L 共 19例(47.50%),>9.5×109/L共6例(15.00%).结论 幼儿急疹患儿均存在发热症状,以热退疹出为典型临床症状,幼儿急疹的发病与疱疹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但与合并热性惊厥发生无相关性.
    • 孙方舟
    • 摘要: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感染,原则上不常规使用抗生素,但有时临床上也见后期合并细菌感染导致发热长时间不退的病例,所以诊治疱疹性咽峡炎,关键看血常规。儿科临床上认为,细菌性感染时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增高,而病毒性感染白细胞多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但很多肠道病毒感染早期(如幼儿急疹)也会存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增高情况,故早期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并不一定是细菌感染。
    • 王晶; 寇飞飞
    • 摘要: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选择70例急疹幼儿,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两组患者斑丘疹的消失时间、发热时间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幼儿食欲恢复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明显比参照组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试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幼儿急疹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徐燕霞; 张鸿彦; 李晓跃; 刘韵; 李佳泽; 王嘉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尔立[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治疗幼儿急疹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儿内科门/急诊确诊为幼儿急疹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儿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未使用任何药物,仅使用物理降温;实验组应用特尔立皮下注射.对两组患儿连续进行外周血象分析,检测其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s,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退热、出疹时间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43.51和47.25,P值均<0.05);但皮疹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t=0.88,P>0.05).血常规显示实验组WBC、ANC在应用rhG-CSF后第3d和5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WBC:F值分别为17601.31和32040.11,P值均<0.05;ANC:F值分别为20526.57和31701.91,P值均<0.05).结论 特尔立通过快速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值,达到缩短患儿病程的作用,且临床安全有效.
    • 付春兰
    • 摘要: “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基本表现,会出现和感冒类似的症状,比如流涕、咳嗽、食欲较差、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等,疾病的早期识别比较困难,很多家长会将各类疾病当做是普通感冒来对待,即为患儿服用抗生素,输液治疗,这些错误的治疗方式不仅加大了患儿的治疗痛苦,而且也无形中加大了经济消耗,在热退之后会出现皮疹。为此,文章着重就热退疹出的病理和基本表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应对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