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蚁
工蚁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昆虫学、中国文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语文新圃、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等;工蚁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曾玲、陆永跃、刘刚等。
工蚁
-研究学者
- 曾玲
- 陆永跃
- 刘刚
- 吕利华
- 毛润乾
- 石庆型
- 苏晓红
- 郑基焕
- 郭洋洋
- 陈婷
- 高亿波
- 齐国君
- 吴小波
- 庄天勇
- 朱蓉
- 李宁东
- 林华峰
- 梁梅芳
- 王春晓
- 王磊
- 田伟金
- 许益镌
- 郭善妮
- 陈洁
- 马运杰
- 魏艳红
- A.Harlmann
- Cushing
- E.
- HowardTopoff
- Paula
- Ying-Fang XIAO
- nook
- 丁冉
- 丁芒
- 于炜
- 侯超(译)
- 冯耀忠
- 凉月满天
- 刘光裕
- 刘师
- 刘新
- 刘显钧
- 刘晓
- 刘硕
- 刘萍
- 刘锦
- 刘鹤
- 卢劲竹
- 古铜
-
-
张方平;
韩冬银;
李磊;
陈俊谕;
王建赟;
叶政培;
符悦冠
-
-
摘要:
为筛选出适用于海南的红火蚁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试验对8种红火蚁药剂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0.08%茚虫威(灭蚁皇)对红火蚁防效最好,药后30 d蚁巢及工蚁防效分别为91.5%及94.2%,其次为0.05%茚虫威饵剂(红刻),30 d后蚁巢及工蚁防效分别为86.4%和94.4%;5~30 d内,0.6%高效氯氰菊酯对红火蚁蚁巢防效为84.1%~89.8%。建议0.08%茚虫威(灭蚁皇)和0.05%茚虫威饵剂(红刻)可轮换用于防治红火蚁,0.6%高效氯氰菊酯可用红火蚁应急防控。
-
-
叶晨旭;
宋转转;
张文秀;
吴涛宇;
刘鹤;
邢连喜;
苏晓红
-
-
摘要:
【目的】为了探讨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雌性工蚁向补充生殖蚁转化过程中的卵巢发育特征以及卵母细胞从滞育到恢复生长发育的起点。【方法】观察圆唇散白蚁雌性工蚁从3龄-6龄-转化成补充生殖蚁发育过程中的卵巢和卵母细胞动态变化;在若蚁向原始生殖蚁和补充生殖蚁转化的转录组中筛选出与卵母细胞生长期相关的基因表达,利用qRT-PCR方法检测这些基因在工蚁向生殖蚁转化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圆唇散白蚁工蚁从低龄向老龄发育过程中卵巢逐渐增大;前补充生殖蚁卵巢长度和宽度分别是工蚁的约2和3倍,而前补充生殖蚁转化为补充生殖蚁之后,卵巢没有显著增大。工蚁转化为前补充生殖蚁之后,卵母细胞大小(长径)和滤泡细胞层厚度仍然没有显著改变;前补充生殖蚁转化成补充生殖蚁之后,卵母细胞大小和滤泡细胞层厚度显著增加。调控卵母细胞生长期发育的6个基因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20,G2/mitotic-specific cyclin-B3,G2/mitotic-specific cyclin-A,aurora kinase A和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polo在补充生殖蚁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增加,分别是前补充生殖蚁的约34,62,91,36,57和106倍。工蚁转化为前补充生殖蚁之后,仅G2/mitotic-specific cyclin-B3,G2/mitotic-specific cyclin-A和aurora kinase 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分别是工蚁的约3,3和2倍。【结论】圆唇散白蚁工蚁卵巢发育的停滞发生在老龄期,卵母细胞发育的恢复和减数分裂启动从工蚁转化为补充生殖蚁之后开始。
-
-
黄双
-
-
摘要:
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1909)的工蚁和兵蚁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了解不同品级的转录组特征,丰富白蚁转录组数据信息,为探明黑翅土白蚁品级分化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经过测序获得质量值高于20的碱基比例(Q20)均不低于98%的数据,所有reads组装成65604个Unigenes,平均长度337.78 bp;将所得序列注释到NR、NT、KOG、GO和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所得Unigenes均被注释。兵蚁与工蚁差异基因的上调基因有与能量代谢及蛋白质翻译有关,下调相关基因有与能量运输相关,差异基因丰富,有助于黑翅土白蚁品级分化相关基因挖掘。本研究扩充了黑翅土白蚁的基因资源,为科学研究白蚁种群的基因构造、遗传社会性、获取有效分子标记、综合防控等提供珍贵的生物资源。
-
-
-
-
摘要:
蚂蚁收集食物只是为了哺育后代吗?工蚁们每天积极寻找食物并带回去给孩子吃,并不只是为了种群延续,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工蚁的腰非常细,直径1微米以上的固体食物就无法通过。相反,圆鼓鼓的幼虫可以食用固体食物。
-
-
李燕;
刘萍;
太一梅;
王磊
-
-
摘要: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2003年10月我国台湾发现其发生,2004年9月广东吴川也发现其危害,其后16年发生范围迅速扩大,已经入侵15个省区并具明显扩散趋势,给入侵区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013年10月云南省首次在元谋县发现红火蚁入侵,其后相继在昆明、玉溪、丽江、临沧、文山等地发现其危害.为明确新入侵区红火蚁的发生规律,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诱饵诱集法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红火蚁工蚁年发生动态,并分析了工蚁觅食强度与温度、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工蚁动态表现为双峰型,即年内出现两个明显盛期,分别在7-8月和10-11月,其具体动态为1-5月觅食工蚁数量少,数量增长缓慢,6-7月逐渐增加,8月觅食工蚁数量达到最大,平均每个诱集瓶可以诱集294头,而后减少;10-11月又进入一个盛期,12月又开始减少.全年中2月份红火蚁最少,平均诱集工蚁数量为15头/瓶.通过对温度、降雨量与捕获到工蚁的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温度、降雨量均与捕获工蚁数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以气温25°C或者地面温度21°C作为标准提出,4月下旬-8月下旬为昆明地区应用饵剂防控红火蚁最适温度时间范围.
-
-
程醉
-
-
摘要:
黑火蚁是蚁科火蚁属动物,属于社会性昆虫,蚁群中有雌蚁、雄蚁和工蚁。栖息在南美洲的黑火蚁,是无脊椎动物中为数不多的几种会使用工具的动物之一。科学家曾经发现它们会利用土壤颗粒和杂物碎片来搬运液体食物,会向容器内沉淀沙粒来避免自己溺水。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又有了更惊人的发现。
-
-
-
-
刘刚
-
-
摘要: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采用水试管喂毒法,研究了唑虫酰胺对红火蚁工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5mg/L、10mg/L和20mg/L唑虫酰胺处理10小时后,红火蚁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58.3%、97.5%和83.3%,显著高于对照组10%的死亡率;红火蚁中型死亡率分别为51.7%、86.7%和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3%的死亡率。
-
-
于炜;
刘锦;
张媚;
王恩;
张大羽
-
-
摘要:
[目的]明确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巢群的觅食群体大小与工蚁体长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特点以及更好地开展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杭州植物园内选择5处有黑翅土白蚁活动区域作试验点,诱捕并以中性红(neutral red)标记捕获的白蚁工蚁,通过“捕获-标记-释放-重捕”试验测定黑翅土白蚁的觅食群体大小.[结果]5个试验点中有4个成功实施了“捕获-标记-释放-重捕”试验,4个试验点黑翅土白蚁巢群的觅食群体个体数量分别为443 133±45 469,495 360±67 429,674 345±101 703和1 224 662±93 112头.黑翅土白蚁觅食群体大小(Y)与觅食工蚁的体长(X)呈正相关,拟合的指数函数方程式为:Y=1.8389e0.7185X(R2=0.7834).[结论]本研究明确了黑翅土白蚁的觅食群体大小以及工蚁体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开展区域防治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