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文定位

天文定位

天文定位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测绘学、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73048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航海教育研究、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测绘科学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3年度导航学术年会、第六届导航及海上通信学术年会、全国飞机与船舶通信导航学术研讨会等;天文定位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祥、周召发、刘先一等。

天文定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3048 占比:99.97%

总计:373153篇

天文定位—发文趋势图

天文定位

-研究学者

  • 张晓祥
  • 周召发
  • 刘先一
  • 熊智
  • 吴广华
  • 张志利
  • 张超
  • 李希宇
  • 杨晓东
  • 王安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华超; 刘静; 程昊文; 彭喜衍
    • 摘要: 空间碎片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对其进行常态化监测。光学观测作为重要的监测手段,需要依靠快速的光学图像处理技术,采用天文定位方法得到空间碎片的赤经赤纬测量信息。星图识别是天文定位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图像处理的速度和结果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模糊决策的快速星图识别方法,在保持快速处理的情况下提高了星表匹配的准确性。利用新疆南山站25 cm望远镜的图像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 邵瑞; 宋叶志; 陈赟; 谭龙玉; 张少伟; 叶钊; 曾春平
    • 摘要: 针对地基测控网对空间目标在时空覆盖上存在盲区等问题,利用海基单站对空间目标进行光学跟踪定轨,以加强对空间目标的空间感知能力。对实测场景进行仿真并基于实测的测角数据对GEO目标定轨,在短弧段且非连续的观测下,每个目标的定轨残差符合海基光学设备的测量噪声标准。对比仿真定轨的结果,实测残差与仿真残差基本一致,表明在定轨弧段内实测定轨精度约为百米到公里级。验证了在短弧段观测条件下,海基单站对GEO目标定轨的可行性。
    • 张志友; 李祎明; 徐轩彬
    • 摘要: 时间统一作为联合作战的奠基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舰艇时间获取方法存在易受电磁干扰、信号源头不同、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极易导致舰艇战时无法准确获取时间。提出了基于天体观测的舰艇时间获取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学推导,获得时间变化与测者位置、天体高度间的数学模型,继而通过迭代法解算获得精确时间。基于该算法可论证已知任意天体的观测高度,结合已有的位置信息,便可根据数学模型获得世界时。该方法高效且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即便对不同天体测定,时间溯源也唯一,可应用于海军绝大部分作战单元。随着工业化推进,天体观测准确性的提高,将更有助于该方法中时间的精确获取。
    • 刘德龙; 杨文波; 柳鸣; 康喆; 李振伟
    • 摘要: 空间目标的精密定轨需要高精度的天文定位技术,而星图匹配是天文定位的基础。本文针对精密跟踪型望远镜提出一种快速星图匹配算法,它包含优化三角形匹配和序列图像修正两部分。论文主要叙述了该算法原理、流程与实现,并对其速度与精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编码器轴系定位划取指向天区的星表数据,经筛选和归算列为导航星表。接着,应用降维查表的方法加速三角形匹配并通过理想坐标底片常数之间的关系校验得出首帧匹配结果。然后,修正算法结合后续各帧中望远镜指向的变化量计算导航星的理想坐标,并应用上一帧的底片常数,匹配观测星和导航星。最后,对底片常数计算得出的导航星和目标定位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经实验,计算39组星对时采用快速三角形匹配可以将时间缩短至近1/300;对后续图像(每帧含大约100组匹配星对)使用序列图像修正算法,均可以在0.04 s以内完成匹配;采用快速星图匹配算法获取的匹配星对用于对中高轨激光星定位,其平均误差在0.5″左右。由此可见,快速星图匹配算法充分满足精密跟踪型望远镜天文定位精度高、速度快的要求。
    • 宋叶志; 邵瑞; 王蕾; 杨建华; 刘佳; 胡小工; 黄勇; 尧敏
    • 摘要: 为了研究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的跟踪定轨能力,文章提出利用LEO星载光学测量技术对GEO卫星进行轨道确定.文章充分考虑光学可视条件与星载相机的观测区域,对LEO卫星跟踪GEO卫星的空间环境以及测量模式进行模拟.利用模拟得到的测角数据采用数值方法对GEO卫星进行定轨并与参考轨道进行重叠对比.通过仿真算例对单圈及多圈跟踪情况下GEO目标定轨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平台轨道误差3m、测量精度5"情况下,随着观测圈数的叠加,GEO卫星的轨道确定精度可由500m量级提升至百米量级.若提升平台精度和测量精度,则轨道确定性可进一步提高.
    • 周玟龙; 詹银虎; 张鹤; 张志峰
    • 摘要: 传统天文测量依赖人工选星,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快速选出具有最优几何分布的恒星观测组合,因而存在测量效率低、定位精度易受作业员影响等突出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GDOP贡献值递推的自动天文选星算法.首先,构建GDOP贡献值的数学模型,确定递推选星策略,实现自动化选星;其次,利用GDOP值定量评估恒星观测组合的几何分布特性,经可测性分析后编制出具有最优几何分布的观测星表.相比于人工选星,恒星观测组合的GDOP值减小0.025,优化了恒星观测组合的几何分布;每个观测时段测量耗时由29 min减少到12 min,测量效率提高58.6%.所设计的算法性能良好,且可实现自动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张超; 詹银虎; 王若璞; 骆亚波
    • 摘要: 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是大地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的天文大地控制网建立、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惯性导航设备标校、大尺度工程测量以及军事测绘保障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仪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主流观测仪器的现状及其特点,比较了不同观测仪器之间的优劣;总结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理论及其发展,介绍了最新的矢量天文定位理论及任意星定向理论等,阐述了理论进步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列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在大地水准面模型验证、大尺度工程测量、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报、地球自转参数监测与预报领域的成功应用,强调其在国家基础测绘领域的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 赵巨波; 徐婷婷; 杨秀彬; 永强
    • 摘要: 为了提高天基光学传感器观测空间目标的定位精度,基于天文定位原理,提出了一种天基空间目标双星立体天文定位方法.首先,根据光学载荷固有参数,分析了空间目标在光学传感器上成像特性,选择阈值质心法精确提取目标在二维像平面上位置.接着,基于目标到观测传感器全链路坐标投影变换关系,建立了地球惯性坐标系下目标的观测矢量模型.然后,结合最小二乘法准则,建立了双星立体天文几何定位模型,完成空间目标从二维图像信息到三维空间信息的投影变换.最后,搭建地面实验生成了含空间目标的星空图像,并完成了定位算法验证和误差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定位模型中没有误差时,定位精度可达10-5 m;当同时存在卫星位置误差、卫星姿态误差、卫星轨道误差、相机安装误差和图像处理误差时,定位误差分布为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14.62 m的高斯分布,基本满足定位需求.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天基空间目标的高精度检测定位提供参考.
    • 严薇; 马卓希; 于亮; 张英利
    • 摘要: 针对天文定位数据处理在面临粗差时精度和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本文引入抗差估计的思想,探讨了抗差估计理论在天文定位中的应用,分析了抗差估计模型对于不同量级数据误差的抵抗能力,并对常见的Huber方案、IGG方案和IGGⅢ方案等3种等价权方案的抗差估计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实测数据,对抗差天文定位模型的解算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精度较传统方法提高了40%左右.该方法的使用,对提高天文测量数据解算成果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吴明; 常志远; 李超; 徐轩彬
    • 摘要: 为降低海上能见度条件对天文定位的限制,开展能见度对天体观测高度的影响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能见度小于理论视距时观测高度的修正计算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地面折光差的影响,提出观测高度的实际修正计算式并将其编制成方便查算的表格.能见度引起的观测高度修正量与观测者眼高和海上能见距离两种因素有关,随观测者眼高的增高而增大,随海上能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将研究结论应用到海上太阳高度的实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能见度小于理论视距时天体高度观测的准确性,可为不同能见度条件下的天体观测高度修正提供定量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