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石
堆石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34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4204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大坝与安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2008高土石坝学术交流会等;堆石的相关文献由807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峰、周虎、安雪晖等。
堆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4204篇
占比:99.83%
总计:64311篇
堆石
-研究学者
- 金峰
- 周虎
- 安雪晖
- 李风亮
- 陈长久
- 尹学林
- 乔志超
- 付立群
- 张国新
- 张建清
- 徐小蓉
- 申若竹
- 周伟
- 张晨笛
- 梁寅鹏
- 王进廷
- 刘勇
- 刘毅
- 商峰
- 常晓林
- 张军伟
- 李丕武
- 李敬军
- 邱流潮
- 马刚
- 黄涛
- 刘太鹏
- 刘瑞强
- 向莹
- 吴李泉
- 周秋景
- 夏建中
- 张全意
- 张巧
- 曾旭
- 李华军
- 李婧铷
- 李琪
- 杨波
- 王保权
- 王卫
- 王峰
- 田雷
- 祝行
- 程恒
- 纪佑军
- 罗战友
- 莫林飞
- 邹宝平
- 郭亮
-
-
曾雪琼
-
-
摘要:
近年来,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为水利这类传统行业在材料运用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自密实混凝土通过自身重力作用能在堆石体内自由流动并且无须振捣就能密实,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用埋石替代传统混凝土,不仅节约投资,在施工方面更是拥有许多优点。文章以湖南省新邵县半江坝水库为例,从方案拟定、施工流程、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自密实混凝土在重力坝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自密实混凝土重力坝在材料选择及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
-
王辉伟;
李作舟;
薛方方;
刘杨;
郑成成;
秦鸿哲;
陈家敏;
王昱
-
-
摘要:
对于高陡堆石边坡工程,如何定量分析边坡失稳后工程防护措施的阻滑效果是当前的研究空白,该研究对指导工程设计、完善工程措施、提升风险预警与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针对某高陡堆石边坡工程的实际问题,建立高陡堆石边坡离散元模型,定量分析其工程防护措施的实施效果.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一方面分析失稳情况下,不同混凝土挡墙高度对高堆石边坡整体在的阻滑效果,从失稳前后块石的分布、块石位移、越过混凝土挡墙的块石数量、到达河床的块石数量等角度分析挡墙的阻滑效果;另一方面分析不同混凝土挡墙高度下,滚石从坡顶滚落至坡底河床的运动轨迹及速度变化过程,以及挡墙对滚石的阻挡效果.从运动轨迹、速度时程曲线等图表分析得到:加高底部的混凝土挡墙有利于增强边坡长期运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有利于阻挡滚石滚动到下游河床.通过拟定不同混凝土挡墙高度,并对边坡失稳和滚石工况进行定量分析,最终优化确定混凝土挡墙高度为11m时较为适宜,从而为合理、精确、经济地确定高陡堆石边坡工程防护措施提供指导与建议.
-
-
-
王辉伟;
李作舟;
薛方方;
刘杨;
郑成成;
秦鸿哲;
陈家敏;
王昱
-
-
摘要:
对于高陡堆石边坡工程,如何定量分析边坡失稳后工程防护措施的阻滑效果是当前的研究空白,该研究对指导工程设计、完善工程措施、提升风险预警与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针对某高陡堆石边坡工程的实际问题,建立高陡堆石边坡离散元模型,定量分析其工程防护措施的实施效果。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一方面分析失稳情况下,不同混凝土挡墙高度对高堆石边坡整体在的阻滑效果,从失稳前后块石的分布、块石位移、越过混凝土挡墙的块石数量、到达河床的块石数量等角度分析挡墙的阻滑效果;另一方面分析不同混凝土挡墙高度下,滚石从坡顶滚落至坡底河床的运动轨迹及速度变化过程,以及挡墙对滚石的阻挡效果。从运动轨迹、速度时程曲线等图表分析得到:加高底部的混凝土挡墙有利于增强边坡长期运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有利于阻挡滚石滚动到下游河床。通过拟定不同混凝土挡墙高度,并对边坡失稳和滚石工况进行定量分析,最终优化确定混凝土挡墙高度为11m时较为适宜,从而为合理、精确、经济地确定高陡堆石边坡工程防护措施提供指导与建议。
-
-
赵琳;
雷显阳;
郎玲芳
-
-
摘要:
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坝基及两坝肩采用帷幕灌浆防渗,防渗标准为1Lu.上水库库尾石料场按照同时满足上水库有效库容需求及上水库大坝坝体填筑、下水库大坝上游堆石区填筑需求设计.上水库两岸卸荷裂隙发育,左岸顺层,右岸逆层,库岸防护采用分区处理方案,近坝区及进/出水口区域重点防护,并设置了环库公路.
-
-
赵琳;
雷显阳;
郎玲芳
-
-
摘要:
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坝基及两坝肩采用帷幕灌浆防渗,防渗标准为1Lu。上水库库尾石料场按照同时满足上水库有效库容需求及上水库大坝坝体填筑、下水库大坝上游堆石区填筑需求设计。上水库两岸卸荷裂隙发育,左岸顺层,右岸逆层,库岸防护采用分区处理方案,近坝区及进/出水口区域重点防护,并设置了环库公路。
-
-
曹际宣;
胡胜丰
-
-
摘要:
本文依托老挝南欧江六级水电站(下称六级站)大比例软岩堆石高坝裸露土工膜(软岩含量81%、坝高85m,同类坝型均居世界首位)防渗技术实践,进行了裸露土工膜防渗应用背景、设计与施工、土工膜面板与混凝土面板防渗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裸露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在软岩面板坝工程中的显著优越性,可为类似堆石坝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
-
朱晟;
王京;
钟春欣;
武利强
-
-
摘要:
针对已有相对密度试验成果仅限于室内试验的现状,采用某工程花岗岩堆石料,首次进行现场大尺寸密度桶试验,研究不同缩尺方法对于密度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干密度缩尺效应对于室内缩尺试验的制样标准以及现场压实质量评价的影响.结果 表明:(1)由于缩尺后级配的截尾误差、颗粒形状差异等因素,即使采用相似级配法缩尺,堆石料干密度也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仍然存在一定的缩尺效应;但当最大粒径达到300 mm以上时,这种缩尺效应显著减小;(2)最大粒径不同的各组级配堆石料干密度测量值均存在极大值,对应的临界分形维数与级配的最大粒径无关;(3)目前普遍使用的混合缩尺方法,降低了原级配堆石料的粒度分形维数,劣化了颗粒之间的充填关系,导致同一相对密度条件下的干密度比相似级配法的试验结果更明显偏离现场,难以合理反映原级配堆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4)采用与现场碾压堆石体相同的相对密度标准制样,比直接采用现场填筑干密度制样,其室内压缩试验得到的压缩模量降低90%~220%;不考虑干密度缩尺效应的室内试验结果,大大高估了现场碾压堆石体的力学性质;(5)采用室内试验结果直接计算现场原级配堆石体的相对密度,高估了堆石体的压实程度,甚至可能出现相对密度大于1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