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专利文献125864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社会保障研究、劳动保障世界、人事天地等;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史静琤、王超群、孙杨等。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25864 占比:99.91%

总计:125978篇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文趋势图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研究学者

  • 史静琤
  • 王超群
  • 孙杨
  • 彭丽爱
  • 莫显昆
  • 赵斌
  • 雷世岳
  • 顾雪非
  • 刘晓芳
  • 林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庆; 吴忠
    • 摘要: 目的 结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后扶贫时代”背景,考察城乡居民医保的制度效用和公平绩效。方法 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劳动力动态微观调查数据,选用虚弱指数和贫困脆弱性衡量个体的健康水平及防贫能力,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和安慰剂检验分析城乡居民医保对流动人口的促健防贫效用。结果 流动人口总样本共计6004个,平均年龄48.47岁,虚弱指数均值为0.168,贫困脆弱性均值为0.269;其中,实验组样本393个,虚弱指数均值为0.159,贫困脆弱性均值为0.23;对照组样本5611个,虚弱指数均值为0.168,贫困脆弱性均值为0.272;PSM-DID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医保降低了流动人口的虚弱指数(P<0.05)和贫困脆弱性(P<0.01)。结论 城乡居民医保对流动人口发挥了良好的促健防贫效用,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制度效用,提升流动人口的异地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 朱涵涵
    • 摘要: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两期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DID)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城乡医保整合对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医保整合显著提高了健康状况一般的农村居民的门诊利用率和农村中等收入家庭的住院总费用,对健康状况良好和不好的农村居民以及农村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没有显著影响。提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机制、实行省级统筹和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政策启示。
    • 于雪; 邓晶; 刘俐; 谭华伟; 陈艾玲; 刘锐; 程配华
    • 摘要: 目的:考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减贫效应,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的横截面数据,以45岁以上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群体异质性。结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使农村中老年群体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了3.0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老年组、低收入组和高医疗支出组中更能发挥减贫作用。结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挥了良好的减贫效应;建议从拓宽筹资来源、关注重点人群、提高补偿水平、严控风险发生等方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使其更好地发挥减贫效应。
    • 韩旭东
    • 摘要: 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是基本医保制度顺利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而提升参保率又是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的基础,尤其是对于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水平相对固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来说,提升参保率是顺利筹资的有效手段。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提出要实施精准参保扩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动职工和城乡居民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巩固提高参保覆盖率。
    • 王微; 张倩; 刘均; 易磊; 卢祝新
    • 摘要: 调剂金模式省级统筹风险小、易于操作且兼顾地区共济与风险管理,因此是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起步阶段的常用模式。本研究基于2021年贵州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情况的实证数据,围绕不同调剂比例下的集中与拨付机制以及方案成效对比展开,以阐释调剂机制,明晰调剂逻辑,展示调剂效果。关于调剂金的提取,研究将调剂金分为基础调剂金和附加调剂金,基础调剂金按照5%、8%和10%的比例提取进行计算演示。关于调剂金的拨付,实行赤字调剂与考核调剂相结合的机制,在两种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分别引入抚养比和地区人口老龄化率,旨在消除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地区基金负担不均的影响。通过比较三种调剂比例下的成本与效益,最终得出按5%比例提取调剂金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总结贵州省调剂金制度的特点,并明确实施调剂金统筹的注意事项。本研究可为即将实施调剂金省级统筹制度的省市提供参照借鉴,提升改革的科学性和稳健性。
    • 李建国; 李文俊
    • 摘要: 目的: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相对贫困间的非线性关系。方法:利用2010年—2019年我国1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转换变量,构建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结果: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5058万元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法减缓城镇相对贫困率的发生。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2.5058万元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反相对贫困作用开始显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高低机制间的转换系数是1.2487,转换过程是一个平滑渐近的状态。结论:政府在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中,应依据城镇居民收入分类实施医保政策。针对老年群体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贫困脆弱性高的特点,提高老年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 安然; 秦立建; 杨晓胜; 郭建
    • 摘要: 目的:分析广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基层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落实基层首诊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广东省东莞市、惠州市和湛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到911份有效问卷,在控制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通过4个实证模型逐次增加变量和分组聚类进行分析。结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患病时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占比依次为东莞市(59.02%)、惠州市(52.16%)和湛江市(48.52%);男性、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农业户口、家庭年收入低、已签约家庭医生、对医保补偿政策关注度高的参保居民更易选择基层首诊。结论:不同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基层首诊意愿存在差异,提高参保者对医保补偿政策的关注度,提升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能够促进参保者首选基层就诊。
    • 黄庆林; 李婷
    • 摘要: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双重视角,实证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与和保障水平对老年贫困的影响。第一,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具有减缓老年贫困效应。总体样本中,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显著降低老年绝对贫困率。在城乡分样本中,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城镇与农村老年居民的相对贫困发生率影响作用不一致。第二,总体样本与城乡分样本均表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提升,老年贫困率降低。基于此提出了建立健全老年相对贫困的精准识别机制,合理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梯度帮扶机制,实行差异化待遇、强化医疗保障与社会救助的协同作用等建议。
    • 温佳俊; 王爽; 温佳庆
    • 摘要: 为了研究疾病与贫困之间的关系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贫困的效用,提出疾病与贫困存在显著关系以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具有降低贫困发生概率的假设。采用Logit以及OLS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看病次数每增加一次,贫困概率上升11.3%,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会使陷入贫困的概率下降16.1%;疾病与贫困存在显著关系,医保具有降低贫困发生概率的功能,且在住院和门诊的报销、慢性病、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异质性。应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加强门诊的保障机制,提升医保报销的便捷性,扩大对慢性病的保障,以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防止返贫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效用。
    • 袁婷婷; 金雪; 李文轩; 袁崇轩; 刘一欣; 何子然
    • 摘要: 近年来,全国多数地区已实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统筹运行,统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项举措打破了城乡医保之间的制度壁垒,为农民看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制度缺陷,其与农民个人以及社会原因,共同制约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时的实际效用,因此有必要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法制化进程,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而推动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解决农民看病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