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处理除草剂
土壤处理除草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05771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华章、成人教育、新疆农垦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杂草科学会议等;土壤处理除草剂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德松、杨希坤、辛丰等。
土壤处理除草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05771篇
占比:100.00%
总计:1705839篇
土壤处理除草剂
-研究学者
- 杨德松
- 杨希坤
- 辛丰
- 刘刚
- 宋文钰
- 崔必波
- 李亚芳
- 李俊
- 梁友
- 王迪轩
- 郑庆伟
- 乔建国
- 于凤瑶
- 何丹
- 何付丽
- 何川
- 何继双
- 关成宏
- 冯国明
- 冯大军
- 凌永胜
- 刘亚光
- 刘任
- 刘君良
- 刘彦龙
- 刘志俊
- 刘忠德
- 刘洋
- 刘海龙
- 卞勇
- 卢全有
- 卢庭启
- 史广亮
- 叶发兵
- 叶贻勋
- 吉荣龙
- 周桦
- 周顺启
- 唐韵
- 商有龙
- 夏清清
- 姜伟丽
- 姜延军
- 孙扣忠
- 孙晓晓
- 孙良超
- 岳德成
- 庞启华
- 张为农
- 张云峰
-
-
卢庭启;
张华;
税红霞;
蒋晓芳;
庞启华;
何丹;
王秀全
-
-
摘要:
针对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习惯用药量偏大,对玉米产量和安全性的兼顾性欠佳等问题,设置了一种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的3种减量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分析了土壤处理除草剂减量后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前7 d,每亩采用900 g/L乙草胺乳油150 mL和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00 mL混合喷施田间进行杂草防除,可使除草剂用量减少18%以上,玉米出苗率较高,幼苗植株生长较正常,安全性和产量综合表现较好,为川北丘区夏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适宜的药剂配置和剂量。
-
-
王林;
赵冰梅;
朱玉勇;
田英;
张强
-
-
摘要: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氟啶草酮桶混二甲戊灵和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复配剂防除新疆覆膜棉田阔叶杂草的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 表明,42%氟啶草酮悬浮剂与33%二甲戊灵乳油桶混使用以及34%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乳油、38%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以龙葵为主的棉田阔叶杂草防效均较高,持效期长,药后60 d株防效为93.9%~100%,优于对照药剂二甲戊灵单剂.但在持续低温、多雨情况下,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复配制剂对棉花出苗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
-
杨云;
金容;
何川;
夏清清;
李仕伟;
何继双;
蒲全波
-
-
摘要:
在四川阆中玉米田开展了减量施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和茎叶处理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处理剂乙草胺+烟嘧·莠去津较常规用量减少30%,防除田间主要杂草猪殃殃的效果依然较高,株防效为98.64%,鲜质量防效为99.55%,接近常规用量处理的防效;以茎叶处理除草剂分别搭配不同助剂并减少用药30%进行喷施,发现添加助剂激健处理的株防效较高,均在82%以上,略高于不加助剂的常量处理,但无显著差异;茎叶处理剂的部分减药处理仍对玉米造成了药害.
-
-
郑庆伟
-
-
摘要:
在新疆全程覆膜和苗期(6月4日)揭膜2种种植模式下,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处理除草剂33%二甲戊灵乳油EC和50%乙草胺EC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除草剂相同剂量处理下,与全程覆膜相比,苗期揭膜导致棉花株高、茎直径和单株果枝数降低,且产量下降,降幅最高可达26.7%。
-
-
岳德成;
姜延军;
李青梅;
柳建伟;
史广亮;
韩菊红;
牛树君;
贾春虹
-
-
摘要:
在陇东旱塬条件下,以40%乙·莠SE为指示除草剂,测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结果 表明:通过植保无人机啧施,40%乙·莠SE的控草效果随施药量的减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玉米果穗有效长度、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及纯收益均随施药量的减少呈先增后降的态势,当施用量降至2 400 mL/hr2,即较推荐用量(4 500 mL/hm2)减少用药46.67%时,对藜、狗尾草和总草的株防效仍分别高达93.31%、65.51%和86.40%,鲜重防效分别高达99.12%、78.61%和93.44%;对玉米穗部性状、产量及纯收益的影响程度亦降至较低或最低,其产量较人工除草和背负式喷雾器以药剂常用量喷施分别减产0.17%和增产5.61%,其纯收益较人工除草和背负式喷雾器以药剂常用量喷施分别增加652.08元/hm2和1 076.85元/hm2.可见,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显著,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
-
王迪轩
-
-
摘要:
异丙甲草胺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主要抑制发芽种子的蛋白质合成,其次抑制胆碱渗入磷脂,干扰卵磷脂形成。敏感杂草在发芽后出土前或刚刚出土立即中毒死亡。该药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效果好于阔叶杂草。产品特点:异丙甲草胺属酰胺类、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芽前旱地土壤处理除草剂。对单子叶杂草,主要被种子上部的幼芽吸收;对双子叶杂草,可以被幼芽和根部吸收,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
-
杨富军;
曲明静;
路兴涛;
刘海龙;
王绍伦;
陈小姝;
高华援;
李春雨
-
-
摘要: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三种土壤处理除草剂配施剂量对花生田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单施时显著影响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235g·L-1乙氧氟草醚EC>330g ·L-1二甲戌灵EC>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在低浓度水平时,随除草剂施用剂量增加,杂草干重逐渐降低,而荚果产量逐渐提高.三种除草剂配施时,杂草干重最低值319.00kg· 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865.92g· hm2+330g· L-1二甲戊灵EC 693.31g· 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20.35g·hm-2;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4338.88kg· 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 L-1精异丙甲草胺EC 852.44g·hm-2 +330g· L-1二甲戊灵EC725.66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37.98g· hm-2.本试验条件下,三种除草剂配施杂草干重≤600kg· hm-2、荚果产量≥4000kg·hm-2的最优配施剂量组合为:960g· L-1精异丙甲草胺EC644.06~808.74g·hm-2、330g· L-1二甲戌灵EC 701.66~866.41g· hm-2、235g· L-1乙氧氟草醚EC 111.04~137.11g·hm-2.
-
-
宋文钰;
杨德松
-
-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根据推荐剂量在水稻播种前10 d喷施4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即二甲戊灵、仲丁灵、乙氧氟草醚、五氟磺草胺,通过调查杂草数量和水稻的株高、鲜重、须根数等指标以筛选出控制杂草效果较好对滴灌水稻安全的的土壤处理除草剂.结果表明,二甲戊灵(1.2 kg/hm2)+乙氧氟草醚(0.9 kg/hm2);仲丁灵(1.6 kg/hm2)+乙氧氟草醚(0.9 kg/hm2)2个处理控制杂草效果最好,对杂草控制效果达到75%~80%;控草期持续时间可以达到28 d左右;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二甲戊灵(1.2 kg/hm2)+乙氧氟草醚(0.9 kg/hm2)或者仲丁灵(1.6 kg/hm2)+乙氧氟草醚(0.9 kg/hm2)可以作为膜下滴灌水稻土壤封闭处理的推荐方案,但必须在播种前10天施用.
-
-
柴文杰;
宋文钰;
杨德松
-
-
摘要:
为了评价3种常用土壤除草剂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滤纸法对棉花的根和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处理的5个浓度的棉花种子出苗率均为100%.乙氧氟草醚处理的棉花种子随着浓度的增加出苗率依次为100%、100%、80%、70%和50%;精异丙甲草胺处理的棉花种子随着浓度的增加出苗率依次为100%、90%、80%、60%和40%;3种除草剂的药效均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对棉花种子的萌发影响依次为精异丙甲草胺>乙氧氟草醚>二甲戊灵.
-
-
权宝全;
白冬梅;
田跃霞;
薛云云;
王贵江
-
-
摘要:
为明确不同土壤处理除草剂对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田普45%微囊悬浮剂·二甲戊灵乳油1.950 kg/hm2和48%仲丁灵乳油3.375 L/hm2这2种除草剂对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对总杂草株防除效果也较好,而且相应小区花生产量与人工除草小区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小区,且对花生及下茬作物的生长发育无药害影响.%To identify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soil-applied herbicides on weeds and influenc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eanut,the plot test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n broad-leaf weed were better,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better also on total weeds.The yields of peanut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plot and the artificial weeding plot,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plot.And the soil-applied herbicides were without the phytotoxicity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eanut and next-stubble cr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