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委
国防科委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0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军事、中国共产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专利文献181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党史天地、人民论坛、炎黄春秋等;
国防科委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西尧、宋炳寰、古越等。
国防科委
-研究学者
- 刘西尧
- 宋炳寰
- 古越
- 姬文波
- 彭继超
- 李鸣生
- 刘济华
- 李泽生
- 李琳秀
- 林儒生
- 王秋燕
- 罗小明
- 万毅
- 乐本坚
- 京科
- 付明友
- 傅宁军
- 刘印国
- 刘友军
- 刘家政
- 刘岩
- 刘祖爱
- 叶介甫1
- 叶辉
- 吴中秋
- 周均伦
- 周金余
- 孙春明
- 孙温平
- 孟昭瑞
- 尹振贤
- 岳乃英
- 康华清
- 康璐
- 张俊科1
- 张光鉴
- 张克让
- 张广华
- 张开善
- 张时全
- 张汝范
- 张积华1
- 张裕
- 彭劲秀
- 徐京跃
- 徐保民
- 徐忠
- 方小宁
- 晏凤利
- 晨枫
-
-
-
-
王二国
-
-
摘要:
听着钱老不紧不慢的谆谆教诲,我年轻的心灵深处深深地刻下一个颇具长者之风的伟人形象!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我是老兵,原国防科委东风基地发射团——"天下第一团"的一名战士,曾与新中国大国重器——两弹一星试验有过亲密接触。四年之多的军旅生涯有许多值得铭记的动人故事,然而最难忘的也是我生命中唯一的,是聆听"导弹之父"火箭专家钱学森的讲话和从中感悟到人生真谛般的教诲!
-
-
周金余
-
-
摘要: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东风5号"洲际导弹(当时对外称"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进行全程飞行试验。此前,海军和国防科委组织了总吨位17.4万吨的18艘大型舰船,由开国中将、时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率领,包括十多位军以上领导和来自军内外的干部、科技人员、战士共5360人在内的海上特混舰船编队,首次突破第一、第二岛链,穿越赤道,在南太平洋成功观测导弹命中靶区.
-
-
-
-
-
乐本坚
-
-
摘要:
陈星旦,湖南湘乡人,中科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中,他潜心光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数据测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底,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电视片中,92岁高龄科学家陈星旦的传奇经历赫然在列。''他的故事,在母校——湘乡市一中的校园里广为流传,激励了我们无数师生。''作为湘乡一中的一名退休教师,我仍清晰地记得当年陈星旦回母校时的一幕一幕。
-
-
董雷
-
-
摘要:
一次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一段秘密的''太空角力'',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翻开49年前那段尘封的历史,感受那融入中华民族骨血的自强不息。''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在距离莫斯科2000公里之遥的哈萨克丘拉坦荒漠上,苏联拜科努尔秘密基地发射场上空升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
张俊科1
-
-
摘要:
1953年9月,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院校—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冰城哈尔滨成立,简称''''哈军工''''。1955年作者入哈军工学习。1959年至1960年,学院设立计算机系,作者提前毕业,留校任教。从此,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巨大航船从哈军工扬帆起航。1970年,哈军工主体院系搬迁至长沙。文章回忆了在长沙马坡岭时期,哈军工研制的151型百万次计算机为我国第一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立大功这一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