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积

吸积

吸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天文学、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5299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环球科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2年黑洞物理研讨会、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第二届全国微束分析学术会等;吸积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林一清、卢炬甫、刘俊红等。

吸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5299 占比:99.90%

总计:105409篇

吸积—发文趋势图

吸积

-研究学者

  • 林一清
  • 卢炬甫
  • 刘俊红
  • 汪定雄
  • 程再军
  • 乔国俊
  • 曹新伍
  • 林宣滨
  • 袁峰
  • 雷卫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京浩; 李佳文; 曹新伍
    • 摘要: 星系团中的一小部分活动星系核周围存在巨大的X射线空洞,X射线观测发现这些空洞的内能为10^(48)~10^(55)J。一般认为这些空洞的能量来自活动星系核的喷流。MS 0735+7421是已知内能最高的一个X射线空洞,包含的能量为10^(55)J,由观测数据估计出其中央黑洞质量为5×10^(9)M_(⊙),射电观测发现其目前的喷流活动性较弱,喷流的活动时间大约为10^(8)a。利用最新建立的随机吸积-喷流模型对该源X射线空洞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发现随机吸积产生的喷流能很好地解释空洞总能量及中央黑洞质量等重要观测现象。
    • 黄飞龙; 潘元月
    • 摘要: 极亮X射线脉冲星的证认表明,极亮X射线源中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中子星,其拥有超爱丁顿极限光度和较高的自转周期变化率,这些特性可能与星体的磁场密切相关.NGC 5907 ULX-1是第三颗证认的极亮X射线脉冲星,其峰值光度约为爱丁顿极限的1000倍.本文计算了NGC 5907 ULX-1目前的偶极磁场强度,并模拟了其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显示,这颗源目前的偶极磁场约为10^(13) G,演化初期的磁场约为10^(15) G,故推断NGC 5907 ULX-1可能为吸积的磁星,其多极强磁场解释了观测的超高光度现象.同时认为,极亮X射线脉冲星极有可能是吸积的磁星,是研究磁星的相关性质及吸积演化规律的重要依据.
    • 孙谋远; 黎婷
    • 摘要: 一部分星系的核区存在剧烈的非恒星活动起源的多波段电磁辐射,这类星系被称为活动星系,其核心称为活动星系核.一般认为,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数百万倍乃至数百亿倍太阳质量)通过其强大的引力吸积周围气体形成的吸积盘是活动星系核的中心引擎.理解这一物理过程和测量超大质量黑洞的物理参数,对认识强引力场下的磁流体物理、超大质量黑洞的宇宙增长历史和活动星系核的反馈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多波段连续谱的光变(即光度随时间的变化行为)是活动星系核的鲜明特征,可以被用来从时域的角度测量宇宙学距离上的活动星系核的中心引擎的结构、尺寸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以及自旋.本文介绍了活动星系核光变行为的基本概念,概述利用光变研究活动星系核物理过程和测量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 摘要: 天文学家解开了一个此前身份不明的伽马射线源身上的谜团——“红背蜘妹”系统中一颗恒星吸积自己的伴星,将后者撕成碎片,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出h马射线。我们将超新星爆发后余下的高密度核心称为中子星。而所谓脉冲星,是以固定周期旋转的中子星,就像宇宙中的灯塔不断发出电磁脉冲信号。其中,旋转最快的是毫秒脉冲星。当毫秒脉冲星与一颗质量较小的伴星在异常靠近的轨道上相互绕转时,每转一圈它都会从伴星身上吸积部分质量。这类一颗以另一颗为食的双星系统被命名为“红背蜘蛛”系统。
    • 摘要: 超大质量黑洞通常位于大质量星系的中心。天文学家探测它们的唯一方法便是检测其对附近气体和恒星的引力作用。当超大质量黑洞“进食”(吸积)周围的气体和恒星时,会发生光闪烁现象。一项于2021年8月13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显示,对于一个积极进食的黑洞而言,其质量和光闪烁模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 葛康; 董爱军; 刘畅; 支启军
    • 摘要: 黑洞X射线暂现源的迷你爆发是一类峰值光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的爆发.由于观测数据较少,其物理机制仍不清楚.利用RXTE (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卫星从2001年1月28日到3月14日的数据,研究了黑洞X射线暂现源XTE J1550-5642001年迷你爆发的X射线能谱特性.发现在本次迷你爆发中,XTE J1550564的X射线能谱可以用幂律谱很好地拟合.整个爆发的硬度强度图不是标准的q型,而是一直保持在最右侧.此外,还分析了此次爆发谱指数Γ与未吸收的2-10keV能段的X射线流量F2-10 keV的相关性,发现Γ-F2-10 keV呈反相关关系,且谱指数Γ∈[1.35,1.72].上述结果表明2001年这次爆发一直处于低/硬态,它的X射线辐射主要来自于辐射低效的吸积模式,如ADAF(Advection-Dominated Accretion Flow).
    • 山玉莲; 龚小龙
    • 摘要: 喷流的形成与黑洞密不可分,讨论黑洞质量与喷流功率的关系有助于研究喷流的形成与结构.从文献资料中收集了70个耀变体源,包括35个蝎虎天体(BL Lacs),35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通过样本数据分别研究两类耀变体黑洞质量与喷流功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去除集束效应后,平谱射电类星体的黑洞质量与喷流功率具有强相关性,而蝎虎天体的黑洞质量与喷流功率的相关性很弱.黑洞质量对黑洞喷流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与其他方法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 林一清; 程再军
    • 摘要: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s,FRBs)是来自河外的短暂而明亮的射电能量脉冲,有重复快速射电暴和非重复快速射电暴两种类型.重复快速射电暴的重复爆发行为可能源于一个具有强偶极磁场的中子星和磁化的白矮星组成的致密双星系统.当白矮星充满它的洛希瓣时,物质将通过内拉格朗日点转移到中子星表面.一次爆发之后,白矮星可能被踢开,在演化过程中再次吸积,实现重复爆发现象.根据重复射电暴FRB 121102和FRB 180916重复爆发的观测数据,研究了白矮星-中子星的双星模型中两次爆发的时间间隔和两次爆发中前次爆发的流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值和观测值的比较,肯定了这样一个间歇的洛希瓣外流机制可能解释重复快速射电暴的重复爆发行为.
    • 朱林婕
    • 摘要: 通过研究分析中子星的结构形成过程及稳定机制,综合考虑目前已有关于中子星热演化和磁衰减及中子星向奇异星的转变等演化理论,总结出中子星的两种衰亡方式:中子星内核达到中子退禁闭密度,向奇异物质转变,随后奇异物质由内向外膨胀,中子星转变为奇异星;由于中子星吸积伴星物质,使质量最终超过临界质量,中子星经由奇异星进一步坍缩为黑洞.
    • 摘要: 中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最近又有了新发现,它在距离地球约26700光年的球状星团M92中首次发现了脉冲星。这颗高速旋转的毫秒脉冲星M92A(编号PSRJ1717+4307A)属于一个食双星系统(两颗恒星在绕公共质心旋转时发生掩食,导致光度周期性变化的双星系统),它正从自己的伴星身上持续吸积物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