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02年黑洞物理研讨会
2002年黑洞物理研讨会

2002年黑洞物理研讨会

  • 召开年:2002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02-12-07

主办单位:中国天文学会;福建省天文学会

会议文集:2002年黑洞物理研讨会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在银河系X射线双星中的黑洞候选体和中子星系统间,在X射线光度、I型X射线暴、能谱、功率谱和QPO性质等方面发现了一些系统性的差别,有助于最终证认出吸积双星中的黑洞.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讨论了极高能宇宙线本质上是奇异滴的可能性.奇异滴作为极高能宇宙线可不受GZK效应的限制,并且,对于极高能宇宙线撞击裸奇异星时形成TeV尺度微黑洞的研究也将支持这一可能性.裸奇异星奇特的表面特性使之成为探索额外维、探测极高能中微子流量的有效的天体实验室.如果空间额外维维数是2,中微子(或其它点状粒子)的流量将会小于10-26cm-2s-1.
  • 摘要:当热相对论电子穿过气体介质,或者轰击稠密气体云团的表面时,Cerenkov效应将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原子分子谱线.我们称之为"Cerenkovline-likeradiation",或简称"Cerenkovline".它在高能天体物理,例如活动星系核(AGN),特别是Sef1s中可能有潜在的应用.在AGN中已经观测到位于~6.4-6.5keV的性质奇特的铁Kα发射线一很宽,轮廓不对称,而且有明显光变.目前的"反射盘-莹光线"模型不能成功解释观测.因为它有两个预言与观测相矛盾.本文试图用"切仑科夫线状发射"模型重新解释AGN铁线的起源,并获得初步成功.如果这一假定进一步得到证实,则我们对活动星系核中央大质量黑洞周边环境的传统看法需要做出修改-气体应该更加致密;活动更剧烈;高能现象更丰富.采用新辐射机制,我们完成了与观测成功匹配的模型计算,并讨论了新模型的合理性.
  • 摘要:本文研究了标准薄盘(Shakura-Sunyaev盘,简称:SSD)向径移主导吸积流(ADAF)转变的机制.结果表明在只考虑韧致辐射的情况下,这种转变是可能实现的.
  • 摘要:η-ξ时空场论是笔者的原创性工作.从1987年从中国科学发表关于这个课题的第一篇论文开始,至今笔者和合作者在此课题上已发表了二十余篇,分别发表在中国科学美国物理评论(PhysicalReview)、英国物理快报(PhysicsLetter)、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其中作为理论构架的是发表在中国科学和美国物理评论上的五篇文章.最近,美国物理评论等杂志连续发表文章,对η-ξ时空进行了专章讨论,并按国际惯例,以原创者的名字命名,把η-ξ时空称为桂氏时空(Gui'sspacetime).这可能是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时空.本文内容包括:Ⅰ.霍金辐射理论与热场动力学,Ⅱ.虚时有限温度场论与拓朴.
  • 摘要:已知唯一可能证认恒星级黑洞的场所是有吸积过程的双星系统.证认工作大体遵循一定思路。本文介绍了恒星级黑洞视界的观测证据.
  •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高光度一直被普遍认为是来源于围绕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所发出的辐射.在这一模型里,吸积物质由于黑洞的强引力作用在围绕黑洞的吸积盘内通过粘滞耗散过程有效地将引力能转化为辐射能,从而可以很好地解释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一系列观测现象(Rees1984).尽管根据恒星演化的理论,我们知道大质量恒星的演化结果可以产生质量为10个太阳质量左右的黑洞,但对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为百万个太阳质量以上,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它的形成和演化.对银河系内一些X射线双星的观测已给出了大约20个双星系统存在恒星级黑洞的证据,其中最著名的是天鹅座X-1.观测显示这些双星系统中致密天体的质量都大大超过中子星质量上限,因此只能是黑洞.然而,在活动星系核中寻找超大质量黑洞的观测证据却是相当困难的一件工作,只到最近几年才有比较明显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ZEUS3-3D(在厦门报告时所举的例子是ZEUS-3D的初期版本ZEUS-2D,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ZEUS-3D的功能更强一些,这里改为以ZEUS-3D为例重诉原报告的内容)是一个由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下属的天体物理计算实验室(LCA)开发的一个专门用于天体物理方面的流体力学(HD)、磁流体力学(MHD)和辐射流体力学(RHD)数值模拟的应用程序.此应用程序及相应的使用手册可以在NCSA的匿名ftp网站ftp.ncsa.uiuc.edu上的/1ca/zeus3d目录处找到并下载.其具体应用的算法可以在Stone,J.M.andNorman,M.L,1992,ApJS,80,753、Stone,J.M.andNorman,M.L.,1992,ApJS,80,791、和Stone,J.M.,Mihalas,D.andNorman,M.L.,1992,ApJS,80,819三篇文献中找到.此程序可以在超级计算机、工作站和一般的PC等各种档次的计算机上运行.我这里通过对编译脚本的一些必要调整(没有修改原代码),已经做好了一个可以在安装了Redhat6.2Linux的PC上运行的版本.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当加速黑洞的视界与其Rindler视界接触时,黑洞变形为椭球状,接触点的Hawking-Unruh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而黑洞尾部的温度趋于无穷大,形成高温喷流,此结果可以看作两个黑洞碰撞的模拟.预期黑洞碰撞时接触点的温度会降低到绝对零度,而两个黑洞尾部的温度均会趋于无穷大,出现反向的高温喷流.本文模拟了黑洞的碰撞情况.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