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重联

磁重联

磁重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9805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紫金山天文台台刊、地球物理学报、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2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等;磁重联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钢、鄂鹏、濮祖荫等。

磁重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9805 占比:99.95%

总计:179898篇

磁重联—发文趋势图

磁重联

-研究学者

  • 王晓钢
  • 鄂鹏
  • 濮祖荫
  • 肖青梅
  • 刘振兴
  • 林隽
  • 张清和
  • 肖池阶
  • 仲佳勇
  • 但加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灵杰
    • 摘要: 采用可压缩电阻性磁流体力学模型,研究了初始电流片的长宽比L_(x)对非对称多重X线磁场重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L_(x)超过一定的阈值时,非对称磁场重联的演化过程中将伴有多重X线重联发生。进一步地研究结果表明,当L_(x)越大,多重X线重联就越容易出现,相同时间间隔内所诱发的次级磁岛的尺寸也随之相应变大,不仅如此,次级磁岛的尺寸占整个模拟尺寸的比例也有所增大。对于L_(x)比较大的情形,当非对称多重X线磁场重联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非对称多重X线磁场重联的重联点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并且所诱发的大尺度次级磁岛的大小也基本稳定,该结论与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MMS)观测现象一致。因此这些结果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卫星观测现象,尤其对空间物理中有关次级磁重联产生的多重X重联的观测有一定指导作用。
    • 王海名
    • 摘要: NASA网站2021年9月25日报道,利用9月17日陆地卫星-9(LandSat9)发射提供的搭车机会,NASA成功发射两颗分别名为极尖区等离子成像检测器(CuPID)和科罗拉多紫外凌星实验(CUTE)的立方体卫星,用于研究磁重联现象和系外行星。(1)极尖区等离子成像检测器磁重联现象普遍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在地球磁层边缘磁场相遇的地区也经常发生。
    • 徐文慧
    • 摘要: “帕克”还没来得及完成它所有的日冕飞越,帕克却永远地离去了。2022年3月15日,现代太阳风和磁重联理论奠基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尤金·纽曼·帕克在美国芝加哥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彼时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刚结束它24次飞越太阳计划中的第11次,和它一同穿越日冕的,除了美国宇航局收集到的110万公众的名字,还有尤金·帕克的照片,和那篇划时代的太阳风(solar wind)论文。
    • 关键; 凌文斌; 马勋; 李洪涛; 佟为明; 鄂鹏
    • 摘要: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装置SPERF(Space Plasma Environment Research Facility)中,环向场TF(toroidal field)线圈用于磁重联实验,物理上要求该线圈的脉冲电流在80μs的时刻大于200 kA,这对脉冲电流源的整体设计、放电开关和放电测试等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研究TF线圈脉冲电流源的设计、关键技术和测试,以实现这种100μs量级的脉冲大电流。首先,介绍了脉冲电源的结构,计算了脉冲电源的参数,设计了脉冲电源的模块化结构;其次,研究了放电开关组件的设计和测试;最后,介绍了脉冲电流源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脉冲电流源能可靠地工作。所研究的脉冲电源对SPERF磁重联实验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脉冲强磁场、脉冲功率和电磁兼容等领域也具有参考价值。
    • 于家成; 仲佳勇; 安维明; 平永利
    • 摘要: 超短超强激光因其极端的物理参数范围以及可用于研究相对论等离子体等特征,成为当前激光驱动磁重联物理的研究热点.通常采用两路激光与平面靶相互作用实现激光驱动磁重联,然而在实验诊断中,由于激光等离子体自身的复杂性导致很难辨别磁重联的物理特征.本文对两路短脉冲激光驱动平面靶磁重联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靶后电势分布特征和磁重联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显示,靶后电势分布可以直接影响被加速离子在探测面上的空间分布,因此可用来直接诊断短脉冲激光驱动磁重联实验.
    • 许杉杉; 梅志星; 仲佳勇; 林隽
    • 摘要: 激光驱动亥姆霍兹电容线圈靶的磁重联实验已经提出并进行了多年.当实验中的金属板被强激光照射时产生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的运动在连接两金属板的两个平行线圈中产生电流,由两个平行线圈内部电流产生的磁场之间随即发生重联.该实验不同于其他直接由Biermann电池效应所产生高β(等离子体热压与磁压的比值)环境下的磁重联实验.对该类实验进行了3维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首次展示了亥姆霍兹电容器线圈靶如何驱动磁重联的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清楚地表明,磁重联的出流等离子体在线圈周围发生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的堆积现象.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场可高达100 T,使得磁重联区域周围的等离子体β值达到10?2.与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数值模拟重复了实验展示的大多数特征,可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 单洁; 叶景; 蔡强伟; 林隽
    • 摘要: 磁重联在宇宙的许多动力学现象中都是非常核心的过程.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模拟是研究磁重联过程以及相应物理图像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通过不同的参数组合,来研究MHD数值模拟中磁雷诺数和空间分辨率对磁重联率、数值耗散和能谱分布的影响.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磁雷诺数对磁重联率和能谱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磁雷诺数越大,磁重联过程进入非线性阶段所需的特征时间越短,磁重联率就越早发生跃升.磁雷诺数Rm对耗散开始发挥作用的Kolmogorov微观尺度lko有明显影响:Rm越大,lko就越小.研究了磁重联过程中包括数值耗散在内的额外耗散对重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撕裂模不稳定性开始之前的额外耗散以纯数值耗散为主,撕裂模不稳定性出现之后,额外耗散出现同步跃升,说明不稳定性导致的湍流明显增强了耗散的效果,相当于在局部湍流区引入了超电阻.能谱分析进一步表明,大尺度电流片的lko完全可能出现在宏观的MHD尺度上.
    • 映雪
    • 摘要: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台风。你听说过“太空台风”吗?不久前,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北极上空发现“太空台风”。科研人员发现“太空台风”源于太阳风-磁层耦合作用。在长时间极端地磁平静和行星际磁场北向、地球磁层的高纬尾瓣处持续发生的尾瓣磁重联(磁重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快速能量释放过程,也是磁能转化为粒子的动能、热能和辐射能的过程)过程中.
    • 尧中华; 郭瑞龙; 袁憧憬; 潘东晓; 许严
    • 摘要: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和巨行星,巨行星不仅体积和质量大,其磁场也相对更强.?土星的磁矩大约是地球的600倍,而木星的磁矩则有地球的20000倍之大.?土星和木星巨大的磁矩也让其拥有比地球大很多的巨型磁层空间.?等离子体在巨行星的磁层空间中受到强大的电磁力而产生复杂的加速和输运过程,持续产生空间能量物质扰动.?本文将回顾巨行星磁层空间的能量物质循环基本图像、辐射带高能物理过程、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以及巨行星磁层空间的关键基本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尤其结合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