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氮和硼改善4H-SiC 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

用氮和硼改善4H-SiC 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氮和硼改善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步骤如下:A、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将五价元素氮植入到4H-SiC外延层表面;B、采用湿氧氧化工艺形成栅氧化层;C、采用扩散工艺将三价元素硼植入到外延层与氧化层的界面;扩散工艺的扩散温度为950℃,时间为1.5-2.5小时,确保硼掺杂剂在热动力的驱使下能穿透栅氧化层到达4H-SiC/SiO2界面;硼扩散工艺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退火。该方法能大大减小4H-SiC/SiO2的界面态密度、提高4H-SiC?MOSFET的反型层迁移率,同时稳定4H-SiC?MOSFET的阈值电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065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28841.1

  • 发明设计人 周郁明;李勇杰;刘航志;

    申请日2015-09-28

  • 分类号H01L21/04(20060101);H01L29/78(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07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蒋海军

  • 地址 243022 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新城东区安徽工业大学(东校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18: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09

    授权

    授权

  • 2017-12-19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H01L21/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92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1/04 申请日:2015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涉及半导体器件,涉及减小4H-SiC/SiO2界面态密度、提高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稳定4H-SiCMOSFET阈值电压的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是采用引入五价元素和三价元素的方法来改善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具体的是用氮和硼改善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硅(Si)材料一直在半导体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应用于高温、高频电路当中。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在一些要求苛刻的领域如航空航天、军工、石油勘探、核工业和通讯等,由于其超大功率、高温高频以及强辐射的环境条件,传统的硅(Si)和砷化镓(GaAs)半导体材料出于自身结构和特性等原因,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相比于传统的半导体材料,4H碳化硅(4H-SiC)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化学性质稳定,可以通过热氧化生成优质的绝缘层;(2)电子饱和速度高,使得SiC器件的导通损耗相当低;(3)热导率是Si的3倍,临界击穿电场是Si的10倍,不仅提高了器件的散热特性,而且使得SiC器件的耐压容量、工作频率和电流密度都得到了较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中,SiC是唯一能通过热氧化生长SiO2绝缘层的半导体材料,且形成的SiO2质量和在Si上形成的SiO2无任何差别,质地紧密且缺陷少,因而能和当今主流的Si工艺线相兼容。这些特性使4H-SiC材料用于制造诸如MOSFET那样的功率器件来说是Si的理想替代物,4H-SiCn沟道增强型MOSFET对于应用在高压、高频、高温环境下是非常适合的。

目前,困扰4H-SiCMOSFET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器件的反型层迁移率很低、导通电阻很高,未经任何钝化处理的4H-SiCMOSFET的迁移率低于10cm2/Vs,不到4H-SiC体迁移率的1%。目前绝大多数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在SiC/SiO2界面存在很高的缺陷密度造成的,在器件工作过程中,缺陷捕获了大量的自由载流子,降低了器件的电流密度,并且,这些被捕获的载流子作为库仑散射中心,进一步阻碍沟道载流子的运动,降低了器件的反型层迁移率。因而在4H-SiCMOSFET的研究过程中,大量的努力和不同的实验方法被开发用来降低SiC/SiO2界面态密度,以期取得好的器件特性。

在由SaritDhar等人于2010年在IEEETransactionsonElectronDevices上第57卷发表的《AStudyonPre-OxidationNitrogenImplantationfortheImprovementofChannelMobilityin4H-SiCMOSFETs》文章中,公开了通过在P型4H-SiC衬底上采用氮离子注入减小SiC/SiO2界面态密度、提高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并且指出随着SiC/SiO2界面氮浓度的增加,界面态密度减小,反型层迁移率增加,其不足之处在于,器件的阈值电压不断减小、甚至出现负值的现象,这无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所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本不会使用该技术生产器件。

在由DaiOkamoto等人于2014年在IEEETransactionsonElectronDevices上第35卷发表的《ImprovedChannelMobilityin4H-SiCMOSFETsbyBoronPassivation》(用硼钝化提高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文章中,公开了先使用干氧氧化技术生成氧化层,然后在P型衬底上通过硼钝化工艺减小SiC/SiO2界面态密度、提高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1)先使用干氧氧化技术形成的氧化层质地致密,这会阻碍硼钝化工艺中硼扩散,延长硼扩散的时间;2)硼钝化的过程中也在形成氧化层,相当于干氧氧化,进一步地阻碍硼扩散到4H-SiC/SiO2界面,这会延长硼扩散的时间、影响4H-SiC/SiO2界面处的硼浓度,从而延长整个4H-SiCMOSFET的制作时间,导致器件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4H-SiCMOSFET器件的反型层迁移率低的问题,提出用氮和硼改善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够大幅提高4H-SiCMOSFET反型层的迁移率,而且能够使器件的阈值电压也稳定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2.技术方案

用氮和硼改善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A、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在4H-SiC晶片上形成4H-SiCMOSFET的漏极和源极的接触区域;

B、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将五价元素氮植入到4H-SiC外延层表面;

C、利用1500℃高温的方式对注入的氮进行激活;

D、采用湿氧氧化工艺形成氧化层;

E、采用扩散工艺将三价元素硼植入到外延层与氧化层的界面;

F、在4H-SiC晶片上镀上金属层,并采用剥离工艺形成金属电极,随后用快速退火的方法形成性能良好的欧姆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离子注入工艺是在4H-SiC外延层表面进行的室温下多能量的离子注入。

优选地,步骤C是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1500℃高温退火,以此来激活注入的氮离子。

优选地,高温激活后的氮离子在4H-SiC外延层中的形状呈高斯分布,峰值浓度范围为2×1019-1×1020cm-3,深度范围为10-20nm。

优选地,步骤E中扩散工艺的扩散温度为950℃,时间为1.5-2.5小时,确保硼掺杂剂在热动力的驱使下能穿透氧化层到达4H-SiC/SiO2界面。

优选地,湿氧氧化的温度范围为930-970℃,氧化时间范围为1.5-2小时,生长的氧化层的厚度范围为38-45nm。

优选地,硼掺杂剂由氮化硼和三氧化二硼按照4:1的重量比例组成,经扩散后的硼原子在4H-SiC/SiO2界面的峰值浓度范围为2×1020-6×1020cm-3,在4H-SiC外延层中的深度范围为10-20nm。

优选地,硼扩散工艺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退火。

优选地,惰性气体为氩气。

3.有益效果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将氮离子植入到4H-SiC/SiO2的界面,植入的氮,一方面,能钝化4H-SiC外延层表面的悬挂键、减小界面态密度;另一方面,对于n沟道4H-SiCMOSFET的P型外延层而言,注入的氮是反掺杂,能使器件工作时形成的反型层远离SiC/SiO2界面,降低由于SiC/SiO2粗糙界面对迁移率的影响,提高反型层的迁移率;

2)起反掺杂作用的氮,会减小n沟道增强型4H-SiCMOSFET的阈值电压,这不利于器件的应用,引入的三价元素硼,能抵消由于引入的五价元素氮对4H-SiCMOSFET阈值电压的影响,器件的阈值电压会稳定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因而器件能正常工作;

3)硼扩散,一方面提高了反型层的迁移率,减小界面态密度;另一方面硼扩散工艺中的高温,相当于对湿氧氧化层进行退火处理,能部分消除湿氧条件下引入的各种电荷,并会使原来松散的氧化层变得致密、牢固,能够进一步弥补湿氧氧化工艺中氧化层质地不够致密的缺陷;

4)硼扩散工艺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退火,进一步减少湿氧氧化在氧化层中引入的各种电荷,提升器件的性能,而且氧化层变得更加致密牢固,氧化层厚度继续增加到70nm左右,以满足制造4H-SiCMOSFET的工艺标准;

5)如果本发明中氧化层的生长由干氧氧化来替代湿氧氧化,由于干氧氧化的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这会导致已经注入到外延层表面的氮挥发掉,正是由于湿氧工艺生长速度快,能够很快在4H-SiC外延层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层,阻止了氮的挥发逃逸,因而与干氧氧化工艺相比,外延层中的氮基本无挥发;

6)本发明采用先离子注入后硼扩散工艺,并采用湿氧氧化工艺生长氧化层,这样既能提高反型层迁移率,又能稳定阈值电压;同时,采用湿氧工艺能缩短工艺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而随后的高温硼扩散和退火能消除湿氧工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7)干氧氧化工艺生长所需要厚度的氧化层大概耗时3小时左右,所需要的温度在1200℃以上,这会降低器件的生产效率,并增加生产成本;与干氧氧化工艺相比,湿氧氧化工艺生长的氧化层质地尽管不够致密,但有利于后续硼钝化工艺中的硼扩散,减少硼扩散的时间,生成同样厚度的氧化层所需的时间不到2小时,并且温度在950℃左右即可,效率明显提高,缩短器件的工艺制作时间,同时生产成本也得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DiMOS结构的4H-SiCMOSFET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PlanarMOS结构的4H-SiCMOSFET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

11、氧化层;12、外延层;13、4H-SiC衬底;21、N+源接触区域;22、P+体接触区域;23、P阱;24、漏接触区域;31、源极电极;32、栅极电极;33、漏极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用氮和硼改善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A、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在4H-SiC晶片上形成4H-SiCMOSFET的漏极和源极的接触区域,即图2中的漏接触区域24和图1中的N+源接触区域21;

B、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将五价元素氮植入到4H-SiC外延层12表面;之所以不选择同样为五价元素的磷,因为在后续的氧化工艺过程中,磷会进入到SiO2中,变成磷硅玻璃(PSG),这是一种极性材料,增加了器件的栅极泄漏电流,并导致器件的阈值电压出现不稳定现象,所以采用五价元素氮;离子注入工艺是在4H-SiC外延层12表面进行的室温下多能量注入。

C、惰性气体选择为高温下化学性质更为稳定的氩气,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采用1500℃高温的方式对注入的氮进行激活;高温激活后的氮离子在4H-SiC外延层12中的分布,经过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测量,形状呈高斯分布,峰值浓度范围为2×1019-1×1020cm-3,深度范围为10-20nm;

离子注入氮,一方面,能钝化4H-SiC外延层12与氧化层11界面的悬挂键、减小界面态密度;另一方面,对于n沟道4H-SiCMOSFET的P型外延层是反掺杂,能使器件工作时形成的反型层远离SiC/SiO2界面,降低由于SiC/SiO2粗糙界面对迁移率的影响,提高反型层的迁移率。但起反掺杂作用的氮,会减小n沟道增强型4H-SiCMOSFET的阈值电压,这不利于器件的应用。

D、采用湿氧氧化工艺形成氧化层11;湿氧氧化的温度范围为930-970℃,氧化时间范围为1.5-2小时,生长的氧化层11的厚度经过椭偏仪测量,其范围为38-45nm;

湿氧氧化生长氧化层11的速度快,在外延层12表面快速形成的氧化层11相当于在外延层12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能有效阻止已经注入到外延层12里面的氮在高温的氧化条件下挥发掉;与干氧氧化工艺相比,湿氧氧化生长的氧化层11的质地不够致密,但有利于后续硼钝化工艺中的硼扩散,减少硼扩散的时间,缩短器件的工艺制作时间,提高器件的生产效率。

E、采用扩散工艺将三价元素硼植入到外延层12与氧化层11的界面,目前的研究表面,硼能改变4H-SiC/SiO2界面处SiO2的粘结性,降低界面态密度;

硼掺杂剂由氮化硼(BN)和三氧化二硼(B2O3)按照4:1的重量比例组成,BN是用于加快硼的扩散,经扩散后的硼原子在4H-SiC/SiO2界面的峰值浓度范围为2×1020-6×1020cm-3,在4H-SiC外延层12中的深度范围为10-20nm。

扩散工艺的扩散温度为950℃,时间为1.5-2.5小时,确保硼掺杂剂在热动力的驱使下能穿透氧化层11到达4H-SiC/SiO2界面。

B2O3与4H-SiC衬底中的Si发生反应,生成硼和SiO2,改变外延层12表面的物质形貌。硼扩散后,一方面提高了反型层的迁移率,减小界面态密度,引入的三价元素硼对于注入的氮而言是反掺杂,能抵消由于引入的五价元素氮对4H-SiCMOSFET阈值电压的影响,器件的阈值电压也稳定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因而器件能正常工作;另一方面硼扩散工艺的高温,相当于对湿氧氧化生长的氧化层11退火作用,能部分消除湿氧条件下引入的各种电荷,并会使原来松散的氧化层11变得致密、牢固,能够进一步弥补湿氧氧化工艺中氧化层11质地不够致密的缺陷。

硼扩散工艺后,在惰性气体氩气的保护下退火,能够消除湿氧工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氧化层11变得更加致密牢固,氧化层11厚度继续增加到70nm左右,以满足制造4H-SiCMOSFET的工艺标准。

根据《ImprovedChannelMobilityin4H-SiCMOSFETsbyBoronPassivation》(用硼钝化提高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文献的实验结果,采用干氧氧化工艺生长氧化层11后引入硼扩散工艺,能减小界面态密度,由于干氧氧化工艺的温度高,这会让注入的氮逃逸掉,降低外延层12中已注入的氮浓度,从而使最终的效果变差,且干氧氧化工艺条件复杂,氧化层11生长速度慢,在文献《ImprovedChannelMobilityin4H-SiCMOSFETsbyBoronPassivation》(用硼钝化提高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实验步骤(EXPERIMENTALPROCEDURE)的第二句话中公开,干氧氧化工艺生长47nm的氧化层需要花费170min(AfterstandardRCAcleaning,oxidesofapproximately47nmthickwereformedbydryoxidationat1200℃for170min.),这会降低器件的生产效率。而半导体氧化工艺中的另一种氧化技术,湿氧氧化,氧化层11的生长速度快,成本低,缺点是氧化层11中电荷较多,影响器件的阈值电压,质地也不够致密。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般是先用干氧氧化工艺生长一层致密的氧化层11后再接着采用湿氧工艺快速生长氧化层11,达到工艺所要求的氧化层11的厚度,后续再用退火的方式消除湿氧氧化的不利影响;单纯的湿氧氧化技术而不加任何退火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是不采用的,鉴于湿氧氧化工艺中氧化层11生长速度快的原因,仅在研究时使用;如果采用湿氧氧化代替干氧氧化,并和本发明其它步骤相结合,利用湿氧氧化速度快的特点,在4H-SiC外延层12表面快速形成一层覆盖层,阻止已经注入到外延层的氮的挥发逃逸,则最大限度发挥氮的钝化作用。与干氧氧化工艺相比,生长同样厚度的氧化层11需要花费的时间缩短、所需的温度也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得到降低;已注入的氮基本无挥发,而硼钝化工艺相当于退火,能够部分消除湿氧氧化工艺带来的缺陷,最后的退火工艺,进一步完全消除湿氧氧化工艺带来的缺陷。

F、利用磁控溅射或者蒸发工艺在4H-SiC晶片上镀上金属层,并采用剥离工艺形成金属电极,即图1和图2中的源极电极31、栅极电极32和漏极电极33,随后用快速退火的方法形成性能良好的欧姆接触。

本发明采用先氮离子注入后硼扩散工艺,并采用湿氧氧化工艺生长氧化层11,这样既能提高反型层迁移率,又能稳定阈值电压;同时,采用湿氧工艺能缩短工艺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而高温硼扩散和退火能消除湿氧工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施例2

用氮和硼改善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选择4H-SiC外延层12;

2)在4H-SiC外延层12上采用离子注入工艺注入氮离子;

a、采用三次室温下的离子注入工艺,注入氮离子剂量的范围为1×1010~1×1014cm-2

b、离子注入后,在氩气保护、外延层12表面覆盖碳膜的真空条件下退火,退火温度为1500℃、时间30分钟左右,充分保证注入的氮离子激活并且没有挥发逃逸;确保经过高温激活后,氮在外延层12中的分布呈高斯形状,峰值浓度为1×1020cm-3;注入能量为10keV到50keV之间,经SIMS测得氮在外延层12中的深度为20nm。

3)氧化层11的生长;

将高温退火后的4H-SiC晶片,转移到氧化炉中。氧化层11的生长有干氧和湿氧两种工艺,生长厚度为45nm的氧化层11,若使用干氧氧化工艺的温度为1200℃,耗时3小时左右,湿氧氧化工艺的温度为950℃,耗时2小时;因而湿氧工艺生长速度快,成本低,但是氧化层11中电荷较多,影响器件的阈值电压,质地也不够致密;干氧工艺生长速度慢,成本高,生长的氧化层11质地致密,缺陷少。特别地,本发明选用湿氧氧化工艺,能让硼扩散源在热动力的驱使下穿透质地松散的氧化层11,到达4H-SiC/SiO2界面。如果采用干氧工艺,由于生长的氧化层质地致密,硼扩散源不易到达4H-SiC/SiO2界面,无法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4)硼扩散工艺;

由前述工艺制备到的n沟道增强型4H-SiCMOSFET器件,迁移率一般能达到120cm2/Vs,比常规的钝化工艺高出3倍左右;然而,器件的另外一个重要参数-阈值电压,是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并且会出现负值,这不利于器件的应用。

采用由氮化硼(BN)和三氧化二硼(B2O3)按照4:1的重量比例配制成硼扩散源,在常规的管式扩散炉中,扩散温度设定为950℃,时间1.5小时,硼扩散源受热动力的驱使,能穿过湿氧氧化生长的质地松散、厚度不超过45nm的氧化层11;质地致密、过厚的氧化层11,不利于硼扩散源到达SiC/SiO2界面,而如果湿氧氧化形成的氧化层11过薄,则增加了后续继续形成氧化层11的时间,从而增加器件的生产成本。

同时,950℃的扩散工艺,相当于同时对湿氧工艺生长的氧化层11退火,能部分消除湿氧条件下引入的各种电荷,并会使原来松散的氧化层11变得致密、牢固,经扩散后的硼原子在4H-SiC/SiO2界面的峰值浓度为6×1020cm-3,在4H-SiC外延层12中的深度为20nm。而且氧化层11厚度继续增加到70nm左右,正好满足制造4H-SiCMOSFET的工艺标准。

5)退火;

将硼扩散后的4H-SiC晶片转移到退火炉中,退火温度为900℃、时间10分钟,氩气保护,这步工艺是为了最大限度消除湿氧工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文献《ImprovedChannelMobilityin4H-SiCMOSFETsbyBoronPassivation》(用硼钝化提高4H-SiCMOSFET反型层迁移率)使用干氧氧化工艺,氧化温度为1200℃,生长47nm的氧化层,耗时170分钟,随后进行的硼扩散工艺与本实施例的硼扩散工艺参数相同,最后测得的4H-SiCMOSFET的反型层迁移率为102cm2/Vs,器件的阈值电压为1.3V,下文描述中,均用对比文献表示此文献。而本实施例,采用氮离子注入、湿氧氧化、硼扩散等工艺,制备到的4H-SiCMOSFET的迁移率能达到200cm2/Vs;由于本发明采用湿氧氧化生长的氧化层11质地松软,有更多的硼扩散源到达4H-SiC/SiO2界面并进入到外延层12表面中,能补偿更多注入的氮,减弱氮的反掺杂作用,因而本发明的器件的阈值电压也比对比文献的高,达到1.9V左右,更适合器件的实际应用。

实施例3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高反型层迁移率4H-SiCMOSFET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如下:

1)选择衬底;

选用氮掺杂的N型4H-SiC的衬底13,掺杂浓度为1.6×1018cm-3,这有利于降低半导体-金属之间的势垒,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电极-漏极,厚度为300μm,上面是厚度为10μm的N型的外延层12,掺杂浓度为1.3×1016cm-3,这个浓度一方面是有利于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并和后续的注入铝形成P阱浓度相配合,设置合适的器件的阈值电压。

2)利用自对准掩膜工艺,在外延层12上采用高能铝离子注入,形成两个深P阱23,形成P型半导体,注入能量为380keV,剂量为2.4×1014cm-2。随后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1600℃、30分钟退火,激活注入的铝离子。

3)铝离子注入形成两个P+体接触区域22,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见表1,注入后4H-SiC衬底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1550℃、30分钟退火,激活注入的铝离子,形成隔离环。

表1铝离子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

注入顺序>能量(keV)>剂量(cm-2)>1>25>1.23×l0162>40>1.53×l0163>70>2.82×l0164>100>2.37×l016

4)氮离子注入形成两个N+源接触区域21,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见表2,注入后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1200℃、30分钟退火,激活注入的氮离子。

表2氮离子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

注入顺序>能量(keV)>剂量(cm-2)>1>12>8.24×l0152>23>1.26×l0163>45>2.46×l016

5)起钝化和反掺杂作用的氮离子注入

利用自对准工艺在外延层12表面的沟道区域进行常温下的氮离子注入,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见表3,注入后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1500℃、30分钟退火,激活注入的氮离子;高温激活后的氮离子在4H-SiC外延层12中的分布,经过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测量,形状呈高斯分布,峰值浓度为2×1019cm-3,深度为10nm。

表3氮离子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

注入顺序>能量(keV)>剂量(cm-2)>1>8>8.35×l0102>12>3.12×l0123>24>1.09×l014

6)湿氧氧化形成氧化层11,氧化炉中心温度设定为970℃,加湿用的水温设定为96℃,氧化时间1.5小时,生长的氧化层11的厚度经SIMS测量为40nm。

7)采用扩散工艺将三价元素硼植入到外延层12与氧化层11的界面;在管式炉中扩散,设定扩散温度为950℃,耗时2.5小时;经扩散后的硼原子在4H-SiC/SiO2界面的峰值浓度为2×1020cm-3,在4H-SiC外延层12中的深度为10nm。

8)在衬底13背部蒸发100nm厚的镍作为漏极电极33,在顶部利用金属蒸发的工艺镀上60nm的镍作,并采用剥离工艺形成源极电极31和栅极电极32。

9)在退火炉中并在氩气保护条件下进行900℃、5分钟快速退火形成上述三个电极的半导体-金属之间的欧姆接触,以便不产生明显的附加阻抗,有利于降低器件的。

对比文献使用干氧氧化工艺和硼钝化工艺,制备到的4H-SiCMOSFET的反型层迁移率为102cm2/Vs,器件的阈值电压为1.3V。本实施例,采用氮离子注入、湿氧氧化、硼扩散等工艺,制备到的4H-SiCMOSFET的迁移率达到了205cm2/Vs,阈值电压为1.7V。本实施例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器件的关键参数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本发明的方法更适合器件的实际应用。

实施例4

结合图2,本实施例的高反型层迁移率4H-SiCMOSFET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如下:

1)选择衬底;

选择外延层12厚度为5μm、硼掺杂浓度为7×1015cm-3的P型外延片作为制备n沟道增强型4H-SiCMOSFET的衬底材料。

2)氮离子注入形成漏源接触区域;

在700℃条件下注入氮形成源接触区域21和漏接触区域24,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见表4,注入后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1200℃、30分钟退火,激活注入的氮离子。

表4氮离子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

注入顺序>能量(keV)>剂量(cm-2)>1>16>9.53×l0152>21>1.58×l0163>43>3.34×l016

3)起钝化和反掺杂作用的氮离子注入;

利用自对准工艺在衬底表面的沟道区域进行常温下的氮离子注入,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见表5,注入后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1500℃、30分钟退火,激活注入的氮离子,高温激活后的氮离子在4H-SiC外延层12中的分布,经过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测量,形状呈高斯分布,峰值浓度为8×1019cm-3,深度为17nm。

表5氮离子注入顺序的能量和剂量

注入顺序>能量(keV)>剂量(cm-2)>1>8>8.35×l0102>12>3.12×l0123>24>1.09×l014

4)在衬底上进行湿氧氧化工艺;

氧化温度为930℃,氧化时间1小时40分钟,生长的SiO2氧化层11厚度为38nm。

5)硼扩散;

在氧化层11上涂上由氮化硼(BN)和三氧化二硼(B2O3)配成的硼扩散源,烘干后放入敞开式扩散炉中,扩散温度设定为950℃,扩散时间为2小时;经扩散后的硼原子在4H-SiC/SiO2界面的峰值浓度为5×1020cm-3,在4H-SiC外延层12中的深度为18nm。

6)在源极接触区域21和漏极接触区域24溅射镍,分别形成源极电极31和漏极电极33,沉积高纯钼作为栅极电极32。

7)在退火炉中氩气保护下950℃、5分钟的快速退火形成欧姆接触。

对比文献中使用干氧氧化工艺和硼钝化工艺,制备到的4H-SiCMOSFET的反型层迁移率为102cm2/Vs,器件的阈值电压为1.3V。本实施例,采用氮离子注入、湿氧氧化、硼扩散等工艺,制备到的4H-SiCMOSFET的迁移率达到了198cm2/Vs,阈值电压为1.8V。本实施例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器件的关键参数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本发明的方法更适合器件的实际应用。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发明创造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