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晶圆级光互连模块及制作方法

晶圆级光互连模块及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圆级光互连模块及制作方法,该模块包括基板、倒装与基板上的控制芯片与光电转换芯片,该基板上形成有便于光纤嵌入并固定的凹槽,凹槽的斜坡状第一端面上形成有反光层,并与光纤端面相对;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区位于反光层的上方,且功能区的表面与基板的表面呈设定角度,由于光纤嵌入定位于凹槽内,反光层与基板表面之间的夹角固定,因此,仅需调节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区的表面与基板表面之间的夹角,即可使实现光电转换芯片与光纤的耦合对准。本发明能够在保证封装体积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降低对准操作的难度,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该制作方法采用晶圆级先整体封装再切割的工艺,整体成本大大降低。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2-22

    授权

    授权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31/12 申请日:201411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互连模块及制作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 晶圆级光互连模块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光通信技术由于其传输损耗低、带宽极大、抗电磁干扰、 传输质量好、保密性好等特点而广受人们青睐。而要实现电信 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需要用到光互连模块,通过包括光电 转换芯片、带有驱动控制芯片和布线电路的电路板(基板)和 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光纤,光电转换芯片连接到该电路板时,通 常其功能面与电路板平行,而用于光信号传输的光纤与光电转 换芯片的功能面垂直才能保证耦合效率较高。但是,目前实现 光电转换芯片与光纤较好耦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弯曲 光纤,使光纤头垂直于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面,一种是在两者 间引入一45°反射板,使光路偏转90°,连通光纤和光电转 换芯片功能面。前一种方法受光纤柔韧度的限制,要求封装的 垂直方向尺寸较大;后一种方法需要光线同时对准光电转换芯 片功能区、反射板及光纤安装位置,才能确保光路的顺利的连 通,人力损耗大,生产效率低,影响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晶圆级光互连模 块及制作方法,能够实现晶圆级的光互连模块封装,且在保证 封装体积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降低对准操作的难度,有效降低 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晶圆级光互连模块,包括基板、控制芯片、至少一光 纤和对应所述光纤的光电转换芯片,所述基板的一表面形成有 用于电路互连的金属布线层,且所述基板的该表面上形成有对 应所述光纤的条形凹槽,所述光纤嵌入定位于所述基板上对应 的凹槽内;所述凹槽具有与所述光纤的端面相对的斜坡状第一 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形成有一层反光层;所述控制芯片和所 述光电转换芯片焊接于所述基板上,其中至少所述光电转换芯 片是以倒装的形式焊接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 光电转换芯片通过所述金属布线层电连接;所述光电转换芯片 的功能区位于所述反光层的上方,且所述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 区的表面与所述基板的表面呈设定角度,使光束路线依次经过 所述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区、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上的反光层 和所述凹槽内的光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电转换芯片为光电二极 管芯片或激光二极管芯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 为V形或方形或倒等腰梯形或上方形下V形的组合或上倒等腰 梯形下V形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为各向异性的单晶硅 基板,所述凹槽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为V形,所述凹槽的两侧 壁和第一端面均与单晶硅基板的表面形成固定夹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层为至少一层的反光 金属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电转换芯片具有第一焊 料凸点,所述控制芯片具有第二焊料凸点,所述金属布线层上 具有对应所述第一焊料凸点和所述第二焊料凸点的第一连接 盘和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一、第二焊料凸点焊接于对应的第一、 第二连接盘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光 纤的端面之间或/和所述反光层与所述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面 之间设有聚焦透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上还形成有用于与外 电路电连接的若干个导电金属块,该导电金属块通过所述金属 布线层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一种晶圆级光互连模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具有若干个模块单元的双面抛光的各向异性的 单晶硅基板,对应每个所述模块单元,提供一具有第二焊料凸 点的控制芯片、至少一光纤和对应每根所述光纤的具有第一焊 料凸点的光电转换芯片,在每个所述模块单元上预设对应每个 所述光纤的光纤嵌入位置;

b、在单晶硅基板的100面上做掩膜板,并定义该100面 为所述模块单元的主表面,在所述掩膜板上形成对应所述光纤 嵌入位置的矩形开口,并暴露出每个所述模块单元的主表面;

c、将步骤b形成的单晶硅基板浸泡在刻蚀液中,从每个 所述模块单元的每个所述开口处沿110面方向刻蚀,去除要刻 蚀的硅原子,暴露出单晶硅基板的倾角为54.74°的111面, 形成垂直长度方向截面为V形的条形凹槽,且所述凹槽的第一 端面与所述模块单元的主表面之间的夹角也为54.74°;

d、去除所述掩膜板,并在单晶硅基板的主表面上形成绝 缘层;

e、在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覆盖一层反光金属膜,形成反 光层;

f、在每个所述模块单元的绝缘层上形成用于电路互连的 金属布线层和用于与外电路电连接的若干个导电金属块,所述 金属布线层上具有对应所述第一、第二焊料凸点的第一、第二 连接盘;

g、通过所述第二焊料凸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盘焊接的方式, 将所述控制芯片倒扣安装在所述金属布线层上;

h、通过所述第一焊料凸点与所述第一焊料凸点焊接的方 式,将所述光电转换芯片倒扣安装在所述金属布线层上,并使 所述光电转换芯片位于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的上方,使所述光 电转换芯片的功能面与所述模块单元的主表面形成19.48° 的夹角,使所述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面朝向所述凹槽的第一端 面上的反光层;

i、切割单晶硅基板,形成单个模块单元,将每个模块单 元的每个所述光纤装入对应的凹槽中,并固定,形成若干个晶 圆级光互连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在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与 所述光纤的端面之间或/和在所述反光层与所述光电转换芯片 的功能面之间定位设有聚焦透镜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晶圆级光互连模块 及制作方法,该晶圆级光互连模块,将控制芯片与光电转换芯 片通过倒装焊芯片(Flip-Chip)技术倒装于基板上,且在该 基板上形成对应光纤且便于光纤嵌入其中并固定的凹槽,在凹 槽与光纤端面相对的斜坡状第一端面上形成一层反光层;并使 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区位于反光层的上方,使光电转换芯片的 功能区的表面与基板的表面呈设定角度,这样,通过调节该设 定角度,即可使光束路线依次经过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区、凹 槽的第一端面上的反光层和凹槽内的光纤。上述设计能够使该 晶圆级光互连模块在封装前后尺寸接近1:1;较佳的,基板为 单晶硅基板,由于单晶硅从100面沿110面湿法刻蚀,将形成 特定倾角的V形凹槽及其第一端面,即可确定反光层与单晶硅 基板表面的夹角,此时,仅需调节光电转换芯片功能面与硅基 板表面(或反光层面)之间的夹角,便可确定光传播的路线, 连通光路,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晶圆级的光互连模块封装, 且在保证封装体积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降低对准操作的难度, 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该制作方法采 用晶圆级先整体封装再切割的工艺,相对于目前的传统封装工 艺,整体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M-M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3为图2中光路连通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1中N-N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光电转换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凹槽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凹槽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基板           2——控制芯片

21——第二焊料凸点  3——光纤

31——纤芯          32——包层

4——光电转换芯片   41——第一焊料凸点

42——光发射区      43——有效出光区

5——金属布线层     6——凹槽

61——第一端面      62——第二端面

7——反光层         8——聚焦透镜

9——导电金属块       10——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晶圆级光互连模块, 包括基板1、控制芯片2、至少一光纤3和对应所述光纤的光 电转换芯片4,所述基板的一表面形成有用于电路互连的金属 布线层5,且所述基板的该表面上形成有对应所述光纤的条形 凹槽6,所述光纤嵌入定位于所述基板上对应的凹槽内;所述 凹槽具有与所述光纤的端面相对的斜坡状第一端面61,所述 第一端面上形成有一层反光层7;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光电转 换芯片均以倒装的形式焊接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控制芯片与 所述光电转换芯片通过所述金属布线层电连接;所述光电转换 芯片的功能区位于所述反光层的上方,且所述光电转换芯片的 功能区的表面与所述基板的表面呈设定角度,使光束路线依次 经过所述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区、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上的反 光层和所述凹槽内的光纤。上述结构中,由于斜坡状第一端面 上的反光层与基板表面之间的夹角固定,通过调节光电转换芯 片的功能区的表面与基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即可使光束路线 依次经过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区、凹槽的第一端面上的反光层 和凹槽内的光纤,实现光电转换芯片与光纤耦合对准的功能, 相比传统耦合对准方法调整多个耦合对准点,本发明只需调节 一个耦合对准点,能够在保证封装体积小型化的同时,有效降 低对准操作的难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 优选的,所述光电转换芯片为光电二极管芯片或激光二极管芯 片。光电转换芯片为光电二极管(Photon Diode,PD)芯片时, 用于接收光纤的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此时,晶圆级光互连 模块作为信号接收端;光电转换芯片为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芯片时,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发射给光 纤传送,此时,晶圆级光互连模块作为信号发射端;当然,晶 圆级光互连模块同时具有一个作为接收端的光电转换芯片和 一个作为发射端的光电转换芯片,形成具有收发功能的光互连 模块。

优选的,所述凹槽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为V形或方形或倒 等腰梯形或上方形下V形的组合或上倒等腰梯形下V形的组 合。这样,凹槽的槽底可以为线也可以为面,凹槽的槽底与基 板的表面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凹槽的形状可根据光纤相对 基板表面高低的需求设定,达到调整定位于凹槽内的光纤的高 度的目的,比如采用上方形下V形的组合时,可以使光纤低于 基板的表面的同时,不形成较大的开口,凹槽深度具体可通过 光刻工艺开口大小实施。

优选的,所述基板为各向异性的单晶硅基板,所述凹槽垂 直长度方向的截面为V形,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和第一端面均与 单晶硅基板的表面形成固定夹角。参见图4,利用单晶硅111 方向稳定,100晶面、110晶面相比有极其低的刻蚀速率的特 点,从单晶硅100面沿110面湿法刻蚀,将形成特定倾角的V 形凹槽及其第一端面,V形凹槽可完全刻蚀出111面,呈标准 的“V”形,也可不刻蚀完全,使凹槽槽底为一平面。这样, 能够准确确定反光层与硅基板表面的夹角,进而可确定光传播 的路线,此时,仅通过调节光电转换芯片功能面与硅基板表面 (或反光层面)之间的夹角,便可连通光路,对准操作方便且 精度高,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能。

优选的,所述反光层为至少一层的反光金属膜,用以反射 光线,改变光路方向。

优选的,所述光电转换芯片具有第一焊料凸点41,所述 控制芯片具有第二焊料凸点21,所述金属布线层上具有对应 所述第一焊料凸点和所述第二焊料凸点的第一连接盘和第二 连接盘,所述第一、第二焊料凸点焊接于对应的第一、第二连 接盘上。这样,控制芯片和光电转换芯片通过倒装焊芯片 (Flip-Chip)技术可倒装于金属布线层上对应的第一、第二 连接盘上,实现两种芯片的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光纤的端面之间或/ 和所述反光层与所述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面之间设有聚焦透 镜8。通过聚焦透镜的聚焦作用,可使光线平行进入嵌在凹槽 内的光纤中。

优选的,所述基板上还形成有用于与外电路电连接的若干 个导电金属块9,该导电金属块通过所述金属布线层与所述控 制芯片电连接。这样,导电金属块一方面通过基板表面用于电 路互连的布线层与控制芯片连接,另一方面通过引线键合等方 式实现与外电路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以倒装的形式或键合引线的形式焊 接于所述基板上,与所述金属布线层电性相连。

一种晶圆级光互连模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具有若干个模块单元的双面抛光的各向异性的 单晶硅基板,对应每个所述模块单元,提供一具有第二焊料凸 点的控制芯片、至少一光纤和对应每根所述光纤的具有第一焊 料凸点的光电转换芯片,在每个所述模块单元上预设对应每个 所述光纤的光纤嵌入位置;

b、在单晶硅基板的100面上做掩膜板,并定义该100面 为所述模块单元的主表面,在所述掩膜板上形成对应所述光纤 嵌入位置的矩形开口,并暴露出每个所述模块单元的主表面;

c、将步骤b形成的单晶硅基板浸泡在刻蚀液中,从每个 所述模块单元的每个所述开口处沿110面方向刻蚀,去除要刻 蚀的硅原子,暴露出单晶硅基板的倾角为54.74°的111面, 形成垂直长度方向截面为V形的条形凹槽,且所述凹槽的第一 端面与所述模块单元的主表面之间的夹角也为54.74°;

d、去除所述掩膜板,并在单晶硅基板的主表面上形成绝 缘层;针对各向异性刻蚀单晶硅基板,掩膜板的材料一般可用 金属层,也可采用氧化硅层与金属层的组合或氮化硅层与金属 层的组合,如果采用金属层做掩膜板,该步骤中,需要去除整 个掩膜板,再覆盖绝缘层;如果采用氧化硅层、氮化硅层与金 属层的组合做掩膜,仅需去除上层金属层,下层的氧化硅层或 氮化硅层可不去除,作为绝缘层使用;

e、在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覆盖一层反光金属膜,形成反 光层;

f、在每个所述模块单元的绝缘层上形成用于电路互连的 金属布线层和用于与外电路电连接的若干个导电金属块,所述 金属布线层上具有对应所述第一、第二焊料凸点的第一、第二 连接盘,并在金属布线层上形成保护层,防止金属布线层被氧 化,并在保护层上金属布线层的连接盘位置处设开口;

g、通过所述第二焊料凸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盘焊接的方式, 将所述控制芯片倒扣安装在所述金属布线层上;

h、通过所述第一焊料凸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盘焊接的方式, 将所述光电转换芯片倒扣安装在所述金属布线层上,并使所述 光电转换芯片位于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的上方,使所述光电转 换芯片的功能面与所述模块单元的主表面形成19.48°的夹 角,使所述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面朝向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上 的反光层;

i、切割单晶硅基板,形成单个模块单元,将每个模块单 元的每个所述光纤装入对应的凹槽中,并固定,形成若干个晶 圆级光互连模块。

优选的,上述步骤还包括在所述凹槽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光 纤的端面之间或/和在所述反光层与所述光电转换芯片的功能 面之间定位设有聚焦透镜的步骤。

以下以光电转换芯片为激光二极管(LD)芯片为例,对本 发明的实施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晶圆级光互连模块,包括一单 晶硅基板1、若干导电金属块9、一控制芯片(IC芯片)2和 四个光电转换芯片1,在此为LD芯片,LD芯片的结构如图5 所示,LD芯片的功能面具有光发射区42、有效出光区43和用 于电性连接的两个第一焊料凸点41,其中,有效出光区43位 于光发射区42的中心,两个第一焊料凸点位于光发射区的一 侧。该晶圆级光互连模块还包括四条V形的凹槽6、四根光纤 3和四个聚焦透镜8。在此实施例中,V形凹槽的两侧壁和两 端面具有相同的倾斜角54.74°,V形凹槽的槽底可以为线或 一平面,参见图6和图7;在此实施例中,光纤包括纤芯31 和包层32。基板上IC芯片与导电金属块、IC芯片与LD芯片 的电性连接均通过基板表面的金属布线层5实现的(图1未标 出),其中,LD芯片通过第一焊料凸点倒扣焊接于金属布线 层的第一连接盘上;IC芯片通过第二焊料凸点倒扣焊接于金 属布线层的第二连接盘上;四根光纤3分别嵌入对应的四个V 形凹槽6中,光纤3与凹槽的接触位置对应图4中光纤的包层 32与凹槽6的切点位置,光纤的端面与凹槽的第一端面相对, 并相距设定距离。四个聚焦透镜8定位于对应的四个V形凹槽 的第一端面61与光纤的端面之间,光纤的端面距离聚焦透镜 8的距离约为透镜的焦距。在LD芯片的第一焊料凸点41倒扣 于金属布线层5的第一连接盘的过程中,设定LD芯片的功能 面与基板表面夹角为19.48°,使LD芯片的光发射区42面对 基板上V形凹槽的第一端面61上的反光层7,其有效出光区 43发射出的光经过反光层7的反射及聚焦透镜8聚焦,可平 行进入嵌在V形凹槽6的光纤3中,光束10传输如图3所示。

该晶圆级光互连模块的制作主要包括:

首先,在单晶硅基板上刻蚀V形凹槽6,利用单晶硅111 方向稳定,100、110晶面相比有极其低的刻蚀速率的特点, 在单晶硅基板的100面上做掩膜板,并形成四个平行的矩形开 口,露出单晶硅基板的100表面,刻蚀液沿着110方向刻蚀, 暴露出倾角为54.74°的111面,从而形成V形凹槽,且V形 凹槽的两端面也为倾斜的111面,V形凹槽可完全刻蚀出111 面,呈标准的V形,也可不刻蚀完全,使槽底为一平面,参见 图6和图7。

然后,在V形凹槽的第一端面61覆盖反光金属膜,形成 反光层7,用以反射光线,改变光路方向。

再然后,在单晶硅基板的100面上形成金属布线层5及导 电金属块9,导电金属块9也可以为焊料凸点,通过引线键合 方式连接外电路。

之后,将IC芯片倒扣安装在单晶硅基板上的金属布线层 5上;将LD芯片倒装在V形凹槽的第一端面61位置附近的金 属布线层5的连接盘上,与IC芯片2电性连接;LD芯片的功 能面与单晶硅基板的100表面形成19.48°的夹角,且光发射 区42面对着V形凹槽的第一端面61的反光层7。

可选的,在V形凹槽内的第一端面10附近安装一聚焦透 镜8,会聚光束,提高光传输质量。

再之后,切割单晶硅基板,形成若干个模块单元,单个模 块的V形凹槽的第二端面62与相对应的第一端面61分离,即 切割位置截面为“V”形。

最后,将光纤或光纤组通过按压方式嵌入对应V形凹槽 中,并固定,形成若干个晶圆级光互连模块,其中,V形凹槽 内的光纤端面与透镜距离约为透镜焦距。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 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 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