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性质及大气结构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128篇,会议文献有251篇,学位文献有271篇等,大气性质及大气结构的主要作者有陈月娟、王卫国、蒋维楣,大气性质及大气结构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变化对气候环境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观测数据一直较为稀缺。利用2016年7月下旬-8月青海省格尔木市对流层臭氧探空观测资料开展夏季青藏高原北部对...
2.[期刊]
摘要: 通过超高层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扩展度、倒置坍落度筒混凝土排空时间等试验,探索混凝土安全与使用性能评估,为混凝土在超高层泵送中安全使用以及此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期刊]
摘要: 基于2016年冬季和2017年夏季在北京、2016年夏季在邢台的三次气溶胶外场观测实验,选取三次观测期间典型的新粒子生成事件,分析其对气溶胶吸湿和云凝结核(C...
4.[期刊]
摘要: 热带云团(Tropical Cloud Cluster,TCC)和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是热带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对热带地区的农业...
5.[期刊]
摘要: 为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合理优化河南省冬季设施农业布局,利用1981—2018年河南省113个国家气象站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冬季年最低气...
6.[期刊]
摘要: 贺兰山东麓边界层内各高度层主导风向分布不均;300m高度以下各时次风速随高度递增;各高度平均风速最小值主要出现在清晨和上午各时次。风速廓线指数P对300m高度...
7.[期刊]
摘要: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数据产品OMITO3e,提取福建省2015—2020年对流层臭氧总量信息,经数理统计和标准化处理,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与近地层臭氧分布...
8.[期刊]
摘要: 基于2013~2017年重庆北碚区缙云山、蔡家和天生3个环境监测站点日值数据,结合地闪观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O_(3)浓...
9.[期刊]
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Ⅱ:那曲试验区云——降水、热量和水汽的变化特征
摘要: 本文利用约束变分客观分析法构建的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通过融合地面、探空、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建立了青藏高原那曲试验...
10.[期刊]
2005-2015年四川盆地南部对流层NO_(2)柱浓度变化趋势
摘要: 文章利用OMI获取2005年1月—2016年2月的对流层NO_(2)浓度数据,分析了四川盆地南部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变化趋势,并详细介绍了数据的来源、研...
11.[期刊]
摘要: 分别基于微波辐射计温湿度廓线资料的气块法、位温法和比湿法,地面气象资料的罗氏法及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的梯度法,计算得出广州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对比分析5种边界层...
12.[期刊]
摘要: 为探究冬季不同背景风场下黑潮锋影响边界层云的机理,采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冬季海面背景风为垂直(西北风)和平行(东北风)东海黑潮海表面温度锋(...
13.[期刊]
摘要: 青藏高原对流边界层的热力、动力过程对下游地区甚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以2017年夏季为例分析ERA-Interim、JRA-55和MERRA-2...
14.[期刊]
摘要: 利用微波辐射计分析了秦岭南北的水汽、液态水含量、湿度、云底高度等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北垂直积分水汽量年平均为18.52 kg·m^(-2),秦岭南为20.94...
15.[期刊]
摘要: 利用1981—2020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对中国区域近40年的对流层顶温度场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和四季变化状况研究。采用线性回归、Mann...
16.[期刊]
摘要: 大气边界层结构影响地气间物质能量交换、污染物扩散及人类健康.边界层结构受地表加热和动力作用影响显著,但实际观测中难以分离每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边界层结构和大气湍...
17.[期刊]
摘要: 利用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搭载在美国环境监测Aura卫星上的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数据和NCE...
18.[期刊]
摘要: 文章针对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二期(D1地下室、17~19栋、S1栋)超高层建筑施工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混凝土施工中质量管理技术要点,总...
19.[期刊]
摘要: 燃煤电厂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影响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为有效完成碳中和目标,提出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在线监测技术。在明确燃煤电厂中燃煤锅炉基本情况以及煤质...
1.[会议]
摘要: 针对临近空间大气环境复杂时空变化的定量表征和仿真建模这一难题,本文采用基于大量实测数据作网格划分和数学统计的方法,得到了北纬38°大气密度在20-100km的...
2.[会议]
摘要: 为了探明夏季长白山地区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在长白山山区不同海拔选择6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自动站和2个国家级自动站,经过对比分析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该...
3.[会议]
摘要: 针对不同对流层映射函数对CORS站数据解算的影响[1],为获知适用于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对流层延迟解算策略,本文就CORS站数据解算中所使用的对流层映射函数进行了...
4.[会议]
摘要: 由于原始数据包含随机噪声,直接使用IGS公布的电离层总电子数进行建模会导致预测模型建立存在偏差,进而影响电离层TEC预测精度.使用传统卡尔曼滤波在对大量数据进...
5.[会议]
摘要: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于2015年建立了北京地区边界层动态演变监测系统,本研究基于此激光云高仪监测网系统,利用其高密度全天候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城市、郊...
6.[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ECMWF资料以及中国85个台站的气温,降水,气压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臭氧低值中心强弱变化与中国西南地区的气候效应.首先,利用ECMWF臭氧资料分析青...
7.[会议]
摘要: 利用西北干旱区民勤、黄土高原平凉和榆中三站2006~2012年逐日08时和20时探空资料,以及1961~2012年地面要素资料,应用位温廓线法计算和对比分析了...
8.[会议]
2011年春夏过渡期青藏高原东南周边地区大气垂直结构的特征分析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周边地区(藏、川、渝、滇、黔、桂)26个探空站2011年4月1日-7月31日L波段雷达探空数据,分析了2011年春夏过渡期该区域的气温、相对湿...
9.[会议]
不同波长电子密度扰动对电离层Spread-F触发效应对比分析
摘要: 基于适合描述中低纬电离层扩展F发展的控制方程组,对比分析了不同波长初值电子密度扰动对电离层Spread-F的触发影响,讨论了电离层泡状结构(bubble)和块...
10.[会议]
摘要: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表示整层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在垂直方向的积分,故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对AOD和PM2.5的相关性有重要影响,通常在AOD-PM2.5回归模型...
11.[会议]
摘要: 对济南2005~2014年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探测到的对流层顶高度及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动探测及资料处理方法一致的情况下,济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温度...
12.[会议]
摘要: 利用山西省观象台2008-2013年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罗氏法计算太原市08时、14时和20时的大气混合层厚度,结果表明:3个时次大气混合层的平均值分...
13.[会议]
摘要: 本文以2006年6月28日至7月17日敦煌加强观测期的探空资料为例,对比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夏季晴天、阴天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以及对应的陆面过程,得到如下结论:该...
14.[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三维超声风速仪2008年一月的数据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榆中地区的动量通量,进而获得榆中地区的湍流强...
15.[会议]
摘要: 关于电离层Es日变化、季节变化、高度分布和发生率等形态学特征,以及太阳活动对电离层Es形成的影响,文献中报道不尽相同且有的相互矛盾,本文基于高中低纬度站点日本...
16.[会议]
摘要: 电离层作为"太阳活动的反光镜"和"大气扰动的放大镜",其特征参数的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本文针对电离层频高图(包括国际上广泛使用的CADI...
17.[会议]
摘要: 此次观测使用的经纬仪进行探空观测.实验一般每天进行8次探空观测,时间分别为6时,8时,10时,14时,16时,18时,20时,23时.利用探空球携带的温度探空...
18.[会议]
摘要: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加密观测期间敦煌站的实测资料以及大涡模式,通过一系列改变地表热通量和风切变的敏感性数值试验,分析了地表热通量和风切变...
19.[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结合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低纬地区平流层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QZWL)的时空分布...
20.[会议]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在平流层开展的活动日益增多,对于平流层环境的监测与预报已成为重大需求.为了研究新疆地区平流层风场环境特征与规律,本文利用2003年~2012年的...
1.[学位]
摘要: 大气光学湍流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当它发生时,会对在其中传输的光束产生影响,因此长期观测大气光学湍流强度有助于地面激光设备的使用和天文台选址的搭建,但实际中...
2.[学位]
摘要: 中间层顶及低热层(80-105km)是大气的一个过渡区域,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该区域存在短期(周日变化,半日变化)及长期(大气年震荡,半年震荡)变化,并受太阳...
3.[学位]
摘要: 热带地区平流层风场的准两年振荡现象(QBO)是中高层大气中重要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包括开尔文波,混合罗斯贝-重力波在内的赤道特征波,惯性重力波和小尺度的对...
4.[学位]
摘要: 大气参数时空分布在大气辐射传输计算、光学工程大气影响评估和矫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中高层大气参数的时空分布特性对于确定高空大气的动力学和能量收支以及...
5.[学位]
两类ENSO和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对冬季北半球平流层臭氧的联合调制作用
摘要: 本文利用SWOOSH卫星资料以及ERA-Interim和MERRA2再分析资料,结合包含完整平流层过程的大气化学气候模式(WACCM4),研究了东部型(EP型...
6.[学位]
摘要: 平流层大气成分在全球的辐射收支,能量平衡以及平流层化学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论文从平流层大气成分研究的一些前沿科学问题入手,利用多种卫星观测的大气成分...
7.[学位]
摘要: 一直以来,大气边界层作为地球与大气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桥梁,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产所,与人类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幅员辽阔,气候特征复杂多变,各个区域受气象...
8.[学位]
摘要: 利用一种新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以及基于多尺度子空间变换的局地多尺度能量与涡度分析(MS-EVA)方法,对2012~2013年冬季平流层发生...
9.[学位]
摘要: 采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大气化学气候模式(CCMVal)资料,并结合中高层大气模式(MUAM)作为主要研究手段,重点从辐射和动力角度分析了上世纪...
10.[学位]
一次强对流引起的上对流层-下平流层结构变化和对流层-平流层交换
摘要: 本文采用“A-Train”编队、FY-2C、COSMIC等多种卫星观测资料,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6月8日前后横跨贵州、广西两省的一...
11.[学位]
摘要: 基于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温度资料,依据温度递减率插值法,计算出北半球对流层顶数据;结合青藏高原(简称高原)9个探空站和同纬度东...
12.[学位]
摘要: MJO是对流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模态。在模拟MJO的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型:摩擦波动动力(FC)模式,水汽模式(MF)模式和摩擦波动动力-水汽反馈(FC-...
13.[学位]
北半球春季平流层极涡崩溃早晚年的环流特征及其与亚洲气候的关系
摘要: 本文利用多套资料详细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过程的环流演变的气候特征,比较了平流层极涡崩溃早晚年的环流差异,揭示了平流层极涡崩溃事件发生早晚与南亚降水和中亚...
14.[学位]
摘要: 本文对火箭就地观测平流层风场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模式风场进行了比较研究。美国西北研究机构(NWRA: NorthWest Research Associates...
15.[学位]
摘要: 由于高雷诺数实验设备和测量仪器的限制,目前对大尺度结构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的,其标度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因此,为了获得高雷诺数的实验数据,本论文利用兰州大学在中国...
16.[学位]
摘要: 本文利用TOMS、MLS卫星资料以及MERRA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SLIMCAT三维大气化学传输模式,通过模式模拟和个例分析,研究了北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