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化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59篇,会议文献有129篇,学位文献有114篇等,大气化学的主要作者有朱彬、王自发、徐永福,大气化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在碳质气溶胶的研究中,发现大气中存在的吸光性物质不只有黑碳(BC),部分有机碳(OC)在紫外-近可见波段也具有吸光能力,吸光部分呈棕色或棕褐色而被称为棕碳(B...
2.[期刊]
摘要: 为探明莫高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采集了2014年4-12月第16窟及72窟外环境中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2.5样品,对比分析了样品中水溶性离子变化及...
3.[期刊]
摘要: 本研究聚焦2019年8—10月、11—12月在青岛近海岸地区在线离子色谱观测数据,并以8—10月Denuder采样器同步测定的气态和颗粒态氨和有机胺为辅助,分...
4.[期刊]
摘要: 随着对空间技术服务需求的增加和空间碎片主动移除技术的实现,未来空间碎片将以数量多、质量大、难分解等特点频繁再入大气层,给地面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更多威胁。因此,...
5.[期刊]
摘要: 汾渭平原因其封闭的地形条件以及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气污染问题一直存在,并于2018年被列入大气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文章利用2015年以来PM10、PM2.5...
6.[期刊]
摘要: 为研究川渝地区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利用2015-2018年川渝地区臭氧数据和气象数据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着重对各气象因子与臭氧浓度关系进行了讨论和研...
7.[期刊]
摘要: 利用CALIPSO气溶胶垂直廓线产品和NCEP提供的FNL 1°×1°再分析数据,以清洁日为对比,统计分析了2007-2017年霾和重度霾期间鲁中地区气溶胶的...
8.[期刊]
摘要: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臭氧污染的关键前体物,是城市空气质量建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非常复杂的构成和来源以及监测数据缺乏,目前对其模拟精...
9.[期刊]
摘要: 华北大气污染区域化正在对农业生态区域产生显著影响,为了了解华北农业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季节分布特征,2017年7月、9月、12月以及2018年4月在中...
10.[期刊]
摘要: 利用2019—2020年西昌邛海湿地观鸟岛十二生肖广场、安哈露营地松树林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资料,分析西昌市景区近地面空气负氧离子季、月和日的均值变化特征....
11.[期刊]
摘要: 采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1 min观测1次的CO资料,统计分析CO质量浓度在日内、日际、月际、季节和年际时间尺度下的变...
12.[期刊]
摘要: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源反演方法是估计排放源、提高空气质量模拟和预报精度的有效方法.为构建排放源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误差协方差矩阵,该方法通常需要运行几十次大气化...
13.[期刊]
摘要: 利用2014—2016年银川市区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国家基准气候站银川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亚欧范围内地面、探空气象观测资料,从气象要素及环流形势两方...
14.[期刊]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臭氧(ozone,O3)污染日益严重,O3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和防治工作引起了普遍重视.我国O3污染高值区出现在华东、华北,且污染在典型城市群...
15.[期刊]
摘要: 介绍了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机制研究的流管反应器(Jiao-FTR,J-FTR)的设计及表征.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和实验测定,表征了不同进气结构和实验条...
16.[期刊]
摘要: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数据、PM2.5浓度数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数据对成都2017年1月1—6日连续出现的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反演...
17.[期刊]
基于数值模拟和统计拟合分析华北冬季一次大范围重污染过程的形成机理
摘要: 基于WRF/Chem(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Chemistry)模式对2015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我国北方一次大范围...
18.[期刊]
21世纪初青藏高原感热年代际增强对中国东部季风雨带关键区夏季降水年代际转折的影响
摘要: 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气象站点月值资料,NOAA、CMAP降水格点月值资料,NDVI卫星资料及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1961-2014年青藏高原感热与中...
19.[期刊]
摘要: 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光化学污染物。采用在线监测仪(PAN-1510A)于2019年9–10月对广州城区大气中PAN的浓度进行监测,探讨...
20.[期刊]
摘要: 基于国控站点和武汉本地加密站点,利用2020年1月1日至2月13日6种常规污染物及细颗粒物(PM2.5)组分的逐小时监测数据,评估了新冠疫情管控前后武汉地区大...
1.[会议]
摘要: 棕碳气溶胶是大气中重要的吸光性有机物,其主要成分是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HUlIS).以青藏高原中字纳木错为例,大气HULIS的...
2.[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某实验室以往分析大气中N2O、CH4、CO2 时,采用三次进样,分别进入分离系统和各自检测器电子俘获检测器(ECD)、氢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池...
3.[会议]
摘要: 选择湖北17个环境一致的国家气象观测站作为观测地点,采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设备,遵循负氧离子定义,开展2014年湖北春季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
4.[会议]
摘要: 本文采用MODIS数据,选择6s反演模型,结合暗像元法,得到重庆市主城区春、夏、秋、冬四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情况,通过与太阳光度计及API数据比较,证明该反演...
5.[会议]
摘要: 二氧化碳气体是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它在自然条件下无法像水汽一样发生相变进而自发调节在大气中的含量。本文根据从2013至2016年获得的观测数...
6.[会议]
摘要: 利用NCEP/NCAR的逐月平均风场资料及ECMWF的逐月多层臭氧质量混合资料,通过定义Hadley环流上升支强度指数(HAI),用质量流函数的方法研究了纬圈...
7.[会议]
摘要: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气溶胶与能见度恶化的相互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米模式的应用使得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可以在假设气溶胶未被活化的情况下,利用一套干气溶胶粒径...
8.[会议]
1961-2013年四川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长期变化及与气温的联系
摘要: 首先分别对西南地区84个气象站1980年前后的能见度资料进行了均一性处理,建立了各站能见度1961-2013年的长序列数据,再结合水汽压、天气现象资料反演建立...
9.[会议]
摘要: 大气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特性反应了相对湿度对气溶胶散射能力的影响.研究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对于评估气溶胶辐射强迫、了解气溶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0.[会议]
摘要: 利用2006~2013年CALIOP激光雷达Level1B数据的衰减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比和色比观测,分析了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垂直分布特征.统计结果显...
11.[会议]
摘要: 分析了2013年10月-2014年1月威海市监测站逐日、逐时的PM2.5平均值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风速的大小与PM2.5的浓度对应较好,当风速小于3...
12.[会议]
摘要: 为了增强对CCN在污染天气下活化的研究,本文在位于长三角区域的本底站——临安,开展了CCN活化实验,以获得CCN在清洁——污染类型天气下的活化特征.在观测期间...
13.[会议]
摘要: 研究利用2010年4-9月EOS-MODIS1B数据,分别利用暗像元法(DDV法)和改进的暗像元法(V5.2法)反演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的江苏省AOD,并利用...
14.[会议]
摘要: 利用MOD09A1产品建立蓝波段地表反射率数据库,基于深蓝算法和查找表法反演京津冀地区1km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反演结果与NASA MOD04_...
15.[会议]
摘要: 以2014年夏季(6-8月)太原市近地面大气O3及其相关前体物(NOx、NO2、NO、CO)和气象因素等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O3浓度水平和时间变化特征,重点...
16.[会议]
摘要: 气溶胶粒子对环境与气候影响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时空分布状况的了解和光学特性的准确估算.由于全球范围大气气溶胶的直接观测资料很少,无法得到其时、空分布的...
17.[会议]
GEOS-Chem和Carbon Tracker模型模拟CO2数据的对比研究
摘要: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全球大气碳循环模型包括Transcom(Atmospheric Tracer TransportModel Intercomparison ...
18.[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S(Regional Air Quality Model System),对2009年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进...
19.[会议]
MODIS遥感广东省近10年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 基于2004-2013年MODIS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研究了珠三角及其相邻区域AOD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并使用了气象资料、NDVI指数、...
20.[会议]
摘要: 利用GEOS-Chem全球与区域单向模式创建全球-区域双向耦合模式,该耦合模型中可以针对全球模式的水平分辨率(2°×2.5°,4°×5°)以及嵌套区域(亚洲,...
1.[学位]
摘要: 自由基是大气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其浓度低、种类繁多,对理论和实验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目前大气化学反应及相关理论计算中迫切需要的自由基的能级和结构等重要数据...
2.[学位]
摘要: 夜间大气化学过程在整个大气环境化学循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NO3自由基是夜间大气化学循环的关键物种,控制了众多微量气体的氧化和去除过程,影响夜间二次有机气...
3.[学位]
摘要: 羟基OH对于人类理解中间层化学成分非常重要,OH自由基在大气光化学反应中起初始化作用,启动了大气中的整个氧化链。OH自由基浓度变化决定了大气中臭氧浓度的下降,...
4.[学位]
稳定同位素示踪研究北京上甸子站及浙江临安站大气CO2本底浓度及源汇特征
摘要: 北京上甸子(SDZ)及浙江临安(LAN)区域大气本底站地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京津冀及长三角城市圈,对这两站大气CO2及其示踪物δ13C(CO2)、CO的观测...
5.[学位]
兰州、六盘山盆地地层中钙结核碳、氧同位素与早白垩世和渐新世大气CO2浓度
摘要: 白垩纪-古近纪是全球气候转变的重要时期,显著特征是从白垩纪-始新世“温室地球”经过渐新世-中新世阶段性降温,转变为第四纪“冰期地球”,大气CO2浓度从白垩纪-...
6.[学位]
摘要: 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亟待深入研究。在冰川区开展气溶胶的研究不仅可以研究大气的...
7.[学位]
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对太阳活动的响应及其对热带对流层顶高度的影响
摘要: 基于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近37a(1979-2015年)ERA-interim臭氧总量月平均资料,并结合美国宇航局(NASA)由臭氧总量...
8.[学位]
摘要: 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如烟、尘埃以及水和冰组成的云雾滴、雨雪和冰晶等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的组合体系。大气气溶胶分布很广,它具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全球的气...
9.[学位]
摘要: 瘴气是一种因环境恶劣而产生的有毒气体,历史上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南方,在中国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有的存在,瘴气的存在对瘴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瘴...